參知,漢語辭彙,拼音cān zhī,意思是驗證確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參知
- 拼音:cān zhī
- 注音:ㄘㄢ ㄓㄧ
- 解釋:驗證確知
參知,漢語辭彙,拼音cān zhī,意思是驗證確知。
參知,漢語辭彙,拼音cān zhī,意思是驗證確知。...... 參知,漢語辭彙,拼音cān zhī,意思是驗證確知。中文名 參知 拼音 cān zhī 注音 ㄘㄢㄓㄧ 解釋 ...
職銜名。唐朝宰相職銜名義。停知機務即罷宰相職。《舊唐書 ·太宗紀下》: 貞觀二十二年(648)正月“刑部侍郎崔仁師為中書侍郎,參知機務”;《睿宗紀》:景龍四...
參知樞密院事,古代職銜名。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置,命司徒平章事范質、禮部尚書平章事王溥,並參知樞密院事。 ...
知,官制用語。是一種用敕旨所規定的任用。初為兼官形式之一,即以他官暫時主持某一官署事務。亦稱權知、掌知、監知、知某事等。漢代有知尚書事,南北朝有知...
李文馥擔任這些官職期間,辦事甚有表現,獲明命帝賞識,升至戶部右侍郎、署右參知之職。 [3] 1829年(明命十年),李文馥因受賄罪被一度撤職。事緣在該年農曆二月...
古代官位等級參知政事 又簡稱“參政”。是隋唐南北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原是臨時差遣名目,唐太宗貞觀十三年(...
慶曆五年(1045年)正月,反對聲愈加激烈,范仲淹請求出知邠州,仁宗準奏,遂罷免其參知政事之職,改為資政殿學士、知邠州,兼陝西四路緣邊安撫使。冬十一月,范仲淹...
同修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國史》:天聖五年(1027年)二月,參知政事呂夷簡與樞密副使夏竦奉命修《真宗國史》,時任翰林學士的宋綬與樞密直學士劉筠、陳堯佐同修...
淳化二年(991年),張齊賢及陳恕任參知政事,王沔不安,擔憂僚屬中有人以中書舊事告訴張齊賢等人。正好左司諫王禹偁上言:“從今起宰相及樞密使不得在本廳會客,...
熙寧二年(1069年),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躋身執政之列。王安石提出當務之急在於改變風俗、確立法度,提議變法,神宗贊同。 [32-33] 為指導變法的實施,設立...
熙寧四年(1071年),進為參知政事。馮京因鄭俠妄言時政受牽連,被罷知亳州。茂州夷人叛亂,知馮京率部前來,請降。馮京上奏朝廷,請求不咎既往,發農具,給糧草,夷...
七月,以大司徒段貞、中書右丞八都馬辛並為中書平章政事,參知政事合剌蠻子為右丞,參知政事迷而火者為左丞,參議中書省事也先伯為參知政事。十月,成宗...
乾道五年(1169年)殿試狀元,官至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贈太師、封郇國公,謚忠惠,祀鄉賢祠。善行草,著書衡,作有《書史會要》。...
以宗正少卿為金通問使,不辱使命,連擢參知政事、右僕射兼樞密使,後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學士奉祠告老。本名 魏杞 別稱 魏南夫,碧溪先生 所處時代 南宋 ...
天祚帝即位,受命究治耶律乙辛一案,後遷上京副留守,中京度支使,進拜參知政事,判南京三司使事,後因遭讒言調任南院宣徽使。天柞帝知誤,拜為南院樞密使,他...
歷官明州通判、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書兼權翰林學士兼侍讀,荊湖南路安撫使、鎮江知府兼兩浙西路安撫使、吏部尚書、參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樞密院事。著...
韓絳(1012年—1088年),字子華,原籍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後遷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北宋大臣,參知政事韓億第三子、太子太保韓縝之兄。宋仁宗慶曆二年(...
[13] 過後數日,太宗就讓呂蒙正改任參知政事,呂端則進官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正式出任宰相。 [14] 呂端拜相時,已年屆六十,太宗曾後悔自己對呂端重用太晚。 ...
歷進殿中侍御史。累官參知政事,與宰相陳康伯同贊內禪。孝宗即位,銳志恢復。除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累為福州福建安撫使,尋致仕。卒,謚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