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脫,中醫病證名。指元氣耗竭,陰陽離決之危症。是內科常見之急症。可因邪毒內陷,或誤食毒物,或大汗、大吐、大泄、大失血,以及勞倦內傷,心氣衰微,心陽不振等原因而導致。臨床以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表情淡漠或煩躁不安、脈細弱、血壓急劇下降為主要特徵。臨床上,現代醫學的各種類型休克,可參照厥脫辨證治療。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心血管內科
- 常見病因:邪毒內陷營血、誤食毒物、大汗、大吐、大泄、大失血等
- 常見症狀: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表情淡漠或煩躁不安、血壓急劇下降等
- 傳染性:無
厥脫,中醫病證名。指元氣耗竭,陰陽離決之危症。是內科常見之急症。可因邪毒內陷,或誤食毒物,或大汗、大吐、大泄、大失血,以及勞倦內傷,心氣衰微,心陽不振等原因而導致。臨床以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表情淡漠或煩躁不安、脈細弱、血壓急劇下降為主要特徵。臨床上,現代醫學的各種類型休克,可參照厥脫辨證治療。
厥脫,中醫病證名。指元氣耗竭,陰陽離決之危症。是內科常見之急症。可因邪毒內陷,或誤食毒物,或大汗、大吐、大泄、大失血,以及勞倦內傷,心氣衰微,心陽不振等原因而導致。臨床以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表情淡漠或煩躁...
近十多年來,中醫加強了對本證的研究與探索,治療本證的藥物劑型,已從傳統的口服丸、散、片、湯劑型發展為多種劑型,尤其是注射劑型,給藥途徑也從單一口服發展為多途徑的給藥,從而提高了中醫治療厥脫證的療效。回陽救逆的參附...
張介賓《景岳全書·厥逆》:“今其氣血並走於上,則陰虛於下,而神氣無根,是即陰陽相離之候,故致厥脫而暴死。復反者輕,不反者甚。此正時人所謂卒倒暴仆之中風,亦即痰火上壅之中風,而不知實由於下虛也。然上實者假實也,其有甚...
H046清氣逆亂候 H047清氣鬱結候 H048清氣閉厥候 H049清氣虛郁候 H050清氣虛滯候 H051清氣厥脫候 H052清氣虛蒸候 H053清氣虛陷候 H054清氣不升候 H055清氣下陷候 H056清陽失宣候 H057清陽郁遏候 H058...
兼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全國急症醫療中心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全國厥脫急症協作組組長,中華醫學會、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學會急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學會...
任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副主任,全國熱病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厥脫證協作組分題組長,江蘇省厥脫證協作組組長,江蘇省中西醫結合急症研究會副主任,江蘇省流行性郵血熱指導組成員。主要成就 長期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專長急症、肝膽脾胃...
辨證 心陽不振,血行失暢,厥脫。【治法】回陽救逆,理氣活血。【方名】心梗救逆湯。組成 紅參15克(另煎代茶飲),熟附片(先煎)15克,山萸肉18克,當歸18克,全瓜蔞12克,薤白6克,紅花6克,煅龍牡各30克,降香6克。...
四末及素體溫度、舌苔、脈象等方面的變化,隨時警惕厥脫的發生,用藥也宜於厥脫之先,三是關於通便問題。本墒患者常見便秘一證,由大便不暢引起心跳驟停而死亡者並不少見,故及時而恰當地通便,為治療心肌梗塞的重要方法。遙溯《千金...
一、厥脫 參附救脫飲(浙江中醫雜誌1983;18(5):203) 醋、人參、黃芪、白朮、附子,速取醋入壺,置猛火爐上,用竹管一端插入壺嘴,一端對準患者口鼻熏之,並速配大劑參、芪、術、附,入於醋中煎熏至神志甦醒。功能補氣生血...
趙 淳 1940年出生,雲南人,白族,中西醫結合內科主任醫師,雲南中醫學院急症教研室主任,雲南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全國厥脫證協作組雲南分組組長,雲南中醫學會中醫急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雲南省急診醫學會委員,雲南省科委套用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