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過

《原過》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旨在告誡人們世人都會犯錯,當有過錯後要勇於悔悟,勇於改正,自身的優秀品格就不會喪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原過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王臨川集》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王安石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天有過乎?有之,陵歷斗蝕是也。地有過乎?有之,崩弛竭塞是也。天地舉有過,卒不累覆且載者何?善復常也。人介乎天地之間,則固不能無過,卒不害聖且賢者何?亦善復常也。故太甲思庸,孔子曰“勿憚改過”,楊雄貴遷善,皆是術也。
予之朋有過而能悔,悔而能改,人則曰:“是向之從事云爾。今從事與向之從事弗類,非其性也,飾表以疑世也。”夫豈知言哉?
天播五行於萬靈,人固備而有之。有而不思則失,思而不行則廢。一日咎前之非,沛然思而行之,是失而復得,廢而復舉也。顧曰非其性,是率天下而戕性也。且如人有財,見篡於盜,已而得之,曰:“非夫人之財,向篡於盜矣。”可歟?不可也。財之在己,固不若性之為己有也。財失復得,曰“非其財”,且不可;性失復得,曰“非其性”,可乎?

注釋

[1]陵歷斗蝕:謂天上的星辰超越了原有的軌道而越入它星軌道,古人多指日食、月食等天體現象。《漢書·天文志》:“及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歷斗蝕,彗孛飛流,日月薄食。”
[2]崩弛竭塞:謂地有崩塌,水有枯竭。《抱朴子·論仙》:“百川東注,而有北流之浩浩;坤道至靜,而或震動而崩弛。”
[3]覆且載:謂天覆於上,地載於下,覆育包容。《禮記·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莊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4]善復常也:善於恢復調整到正常的狀態。
[5]太甲思庸:《尚書·太甲上》:“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復歸於亳,思庸。”孔穎達疏:“太甲既立為君,不明居喪之禮,放諸於桐宮,使之思過。三年,復歸於亳都。以其能改前過,思念常道故也。”太甲,《史記·殷本紀》:“太甲,成湯適長孫也,是為帝太甲。”
[6]勿憚改過:《論語·學而》:“過,則勿憚改。”楊伯峻註:“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7]楊雄貴遷善:揚雄《法言·學行》:“是以君子貴遷善,遷善也者聖人之徒與!”遷善,去惡為善,改過向善。《孟子·盡心上》:“殺之而不恕,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
[8]從事:漢代以來,三公及郡縣長官可以自辟僚屬,這些僚屬統稱為從事,即跟從主官做具體事務的人。舊所謂官吏,官指朝廷任命的各級主要官員,吏指點的就是從事。《漢書·丙吉傳》:“坐法失官,歸為州從事。”
[9]飾表以疑世:粉飾外表以迷惑世人。
[10]萬靈:眾生命。《鶡冠子·度萬》:“唯聖人能正其音,調其聲,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
[11]見篡於盜:被盜賊搶奪。篡,奪也。

譯文

天有過錯嗎?有的話,那么日食,月食便是他的過錯。地有過錯嗎?有的話,那么地的崩塌,水的枯竭就是他的過錯。天和地都有過錯,但他們又何嘗不是覆育包容呢?天和地善於恢復調整到正常的狀態啊。人在天與地之間,則不可能沒有過錯,那些聖人們又能避免出錯嗎?只是他們也善於恢復調整到正常的狀態啊。所以玄聖孔子說,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楊雄貴在去惡為善,改過向善,這些都是手段啊。
如果有的人有了過錯能悔悟,悔悟了而又能改正,人們則說:“是那個官吏說的。這個官吏跟以前和其他的官吏不是同類,並不是他的性格,而是粉飾外表以迷惑世人啊。”你豈知道為什麼這么說嗎?
上天播撒五行品德於眾生命,每個人身上都備有著。有了這些卻不去反思那么則就丟了,有反思去不去做則荒廢了。每天回想前一日的過非,突然想到去做,那么則是失去了又重新得到,荒廢了又重新舉起。所以說不是他的本性,是率天下而戕性。而且,比如說有個人的錢財被人搶奪,自己得回來,人們會說:“這並不是你的錢財,是搶盜得來的。”可以這么說嗎?不可以。錢財在自己手上,不象性格品行存在於自己身上。把失而復得的錢財,說成不是他的錢財,尚且不能這么說,那么失而復得的性格品行,說成不是他自己的性格品行,又可以嗎?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因司馬光等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他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奇崛峭拔,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因此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 “王荊公體”。有《王臨川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