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蕪洲(1903—1973),著名的果樹專家,歷任西北農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陝西省儀祉農校校長,西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園藝系主任,陝西省果樹研究所所長,陝西省園藝學會副理事長,陝西省第三屆人大代表等。在長達40餘年的農業教育和科研工作中,為陝西乃至西北的果樹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蕪洲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省河津縣
- 出生日期:1903年9月2日
- 逝世日期:1973年10月5日
- 職業:果樹專家
- 畢業院校:上海勞動大學
- 代表作品:《西北地區蘋果砧木資源調查》、《西北的梨》、《陝西果樹志》等
生平簡介,生平,解決彬州梨不結果問題,果樹種質資源調查研究,培育優質蘋果,推動陝西果樹生產發展,人物簡歷,主要論著,
生平簡介
1903年9月,原蕪洲出生在山西省河津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6歲時,考上了官費資助的山西第一師範學校,讀書五年。接著他考入山東曲阜大學預科,但因經濟不濟,不得不在半年後退學。後教過國小,為了繼續求學和生計,奔波於開封、武漢、北平等地。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看到了官費資助的上海勞動大學招生廣告,立即前往應考,結果被錄取。
1931年9月,經老師陳兆騮介紹,原蕪洲到廣西大學任助教,後因病返回老家。1933年1月,他病癒後應陳兆騮老師之約,赴陝西按楊虎城之意辦農場,因故而未能如願。後在鳳翔第二中學、陝西第一職校、潼關初級職校、西北農學院、陝西省儀祉農校工作。在此間的18年裡,他在西北農學院園藝系工作達十餘年,擔任過園藝系的講師、副教授以及園藝場代理場長,而且是最早籌建這所西北地區第一個農業高等學府人員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8月,上級調他到西北局農林部技術研究室任技正。建國初期,陝西的果樹基礎薄弱,他便從蘇聯、東歐及我國東北地區引入大量蘋果、葡萄品種,栽植於康橋馬農場和西安南郊果園,進行觀察試驗,然後擇優推廣栽植,為後來陝西發展蘋果、葡萄奠定了基礎。當時陝西園藝工作上既無相應的機構,又缺乏專業技術幹部,他上下奔波,建議呼籲,促成了各級園藝機構的組建和壯大。
原蕪洲非常重視生產實際工作,對於果樹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千方百計予以解決。“彬州梨”主產陝西彬縣,是西北的名品,清代作為朝廷貢品而馳名全國,分布在涇河兩岸的梨園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從1929年到解放初期的20年間,這個梨產區的大部分梨樹不結果,許多果農失去了信心,把梨樹砍掉當木材賣。原蕪洲了解到這個情況後,立即帶領幾個助手奔赴彬縣,在梨產區花果山水簾洞村建立據點。經過4年的辛勤工作,採用調查、試驗、測試等方法,終於探明了彬州梨不結果的原因主要是授粉問題。因此,他提出了采粉、貯粉、授粉等一套促進結果的治標辦法,同時採取混植和高接授粉品種,多植蜜源植物,多養蜜蜂等治本方法,通過現場示範把這一技術迅速加以推廣。1954年,長期不結果的老梨樹又重新開始結果了,古老的梨區恢復了生機。
1953年,西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在楊陵成立,原蕪洲任園藝組長,其後任園藝系主任,一直到1958年。在此期間,他把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調查研究果樹種質資源方面,親自主持課題,帶領青年科技人員,開展調查工作。他們調查了陝、甘兩省的主要果產區,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和標本。在此基礎上,原蕪洲主持編著了約百萬字的《陝西果樹志》,40多萬字的《西北的梨》。
1958年,陝西省果樹研究所在眉縣西塞成立,原蕪洲任所長,此時他已是近60歲的老人了。為建立秦嶺北麓百萬畝蘋果林帶,他帶領中青年科技工作者,首先進行建造林帶之前的勘察、規劃、設計工作。從甘肅境內的西秦嶺到陝西的終南山,從峪口河灘到太白山之巔,都留下了他和同事們的足跡。他們處處留心尋找更好的蘋果砧木,認真考察蘋果品種的適應範圍。經過兩三年的辛勤勞動,他與16位業務技術幹部完成了秦嶺地區蘋果品種區域化調查研究任務,在寫出的十餘萬字的研究報告中。規劃了陝、甘兩省秦嶺地區發展果樹地帶中不同的自然區域,提出在一定區域配置一定品種組合的意見。1960年11月,陝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召開會議,布置了建立秦嶺北麓蘋果林帶的規劃方案,把他們的構想建議付諸實施。由於原蕪洲與其同事們的工作成績突出,陝西省果樹研究所被評為1962年度陝西省農業先進單位。
1973年,經國務院批准,農林、外貿、商業三部和供銷總社,要求陝西果樹所負責勘察建立西北、西南外貿蘋果生產基地。這使“文革”中受到嚴重摧殘、年過七旬的原蕪洲十分興奮,他不顧年邁體弱,奔波在陝北高原,親自參加考察工作。終於寫成《陝北黃土高原蘋果外銷基地考察報告》。這個報告對於以後該地區的外銷蘋果基地建設提供了完整的科學依據。經過13個省(市)的果樹專家實地勘察,一致認為陝北高原發展優質蘋果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現在陝北高原這一基地已具規模,產品投入國際市場。同時,也為後來渭北地區建成的百萬畝蘋果基地起了指導示範的作用。
此外,他在果樹優良品種選育、矮化砧木研究等方面,原蕪洲也做出了顯著成績,獲得多項成果獎。尤其是他主持過的,又經兩代人選育出的蘋果優良品種“秦冠”,不僅具有早結果,抗病性強,適應性廣,豐產性能好,耐貯藏,而且容易栽培管理,受到廣大果農歡迎,曾有全國20多個省(市)引種栽植,推廣面積達40多萬畝。
1973年10月5日,原蕪洲因病逝世。他在從事園藝教學和科研40多年中的貢獻,他的精神風範,永遠為師生和園藝科技工作者懷念。
生平
原蕪洲,果樹學家、園藝教育家。曾培育成功”秦冠“蘋果新品種;探明彬州梨不結果的原因並提出了解決方法;對秦嶺北麓與渭北高原果樹品種區劃和發展西北果樹生產有重大貢獻,並培養了大批果樹園藝人才。
原蕪洲,1903年出生於山西省河津縣一個農民家庭,幼年時期就讀於教會學校和私塾。15歲喪父,生活極其貧困。16歲考入官費的山西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考入山東曹州高級中學(當時名曲阜大學預科),僅學習半年,即因學費無著而退學。失學後,他到陝西府谷、河北河間、河南開封、湖北武漢以及北京等地謀職,輾轉年余,無事可做。1927年他考入上海勞動大學農學院園藝系。這是一所官費大學,校方供膳宿。學習期間,他刻苦努力,還利用假期和課餘時間,做一些勤工儉學的工作,以補充學習費用之不足。
從1931年大學畢業到1949年,他一直從事教學工作,曾先後在廣西大學、陝西鳳翔第二中學、陝西第一職業學校、陝西潼關初級職業學校、西北農學院、陝西儀祉農業學校任教。他以淵博的知識,求實的作風,全力投入教育事業,深受學生的愛戴,並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園藝人才。
原蕪洲在教學之餘,還做了不少園藝方面的考察、技術普及和試驗研究工作。1933年,在陝西鳳翔第二中學任教的短短半年時間,他擔任《老百姓報》園藝欄編輯,宣傳推廣果樹、蔬菜的先進生產技術。1934年,他在西北農學院任教期內,親手建起西北最早的一個蘋果園。在陝西儀祉農業學校期間,兼任康橋馬園藝場技師,親手建起100多畝蘋果園。這些果園為以後陝西的果樹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此外,他對果樹病蟲害研究和蔬菜品種改良等,也做了大量工作。同時,他還赴秦嶺北麓各縣考察柿子,收集到62個品種及有關栽培技術資料。
1950—1973年,他一直從事果樹科學研究工作,先後在西北農林部技術研究室、西北農業科學研究所、陝西省果樹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間,他以堅強的毅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先後從事彬州梨不結果問題的研究、果樹種質資源的調查、收集、整理和利用研究,以及果樹新品種培育研究和蘋果矮化砧研室等等,為促進陝西及西北地區果樹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解決彬州梨不結果問題
彬州梨主產陝西彬縣,分布在涇河兩岸的梨樹已有幾百年歷史,是西北地區的名產,曾作為清代朝廷貢品。但是,從1929年以後,越來越多的梨樹不結果,梨農失去信心,開始挖樹毀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蕪洲在西北農林部工作時,於1952年帶領年輕的技術人員到彬縣梨產區的花果山水簾洞村蹲點,長期進行觀察和研究。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終於探明不結果的主因是授粉問題,即主栽品種老遺生梨為自花不孕,授粉品種平梨因低產質劣砍伐殆盡,加上當地苜蓿種植面積減少,養蜂銳減,造成老遺生梨樹開花而不結實。他們提出了采粉、貯粉、人工授粉等一套切實可行的辦法,同時還採用在梨園混植和高接授粉品種,多種蜜源植物,多養蜜蜂的治本措施,並通過現場示範、技術座談等方式,將這一技術迅速交給梨農,使長期不結果的老梨樹又重新果實纍纍,老梨區恢復了新生,從而繁榮了梨區的經濟,受到有關方面的讚揚。
果樹種質資源調查研究
原蕪洲十分重視果樹種質資源工作。從1954年起,在他的主持和領導下,有計畫、有步驟地開展果樹引種工作,先後從國內外引進蘋果、葡萄、梨、桃、杏、柿、棗、核桃等果樹品種1000多個,建立起種質資源圃,進行特徵特性、抗逆性、理化測定和鑒評等一系列觀察和記載,為生產提供優良品種及品種改良的原始材料。他還對西北地區的蘋果砧木資源及梨種質資源進行了多年的調查研究。為此,走遍了西北各省、區主要果產區,積極推動陝西全省果樹資源的普查。他在此基礎上撰寫了《西北地區蘋果砧木資源調查》,查明陝、甘、青地區蘋果屬植物的種類和類型,用作砧木的優劣,提出採用秋子(Malus Prunifolia Borkh.)為最佳。由他主持的“蘋果矮化砧木在陝西的適應性研究”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全省矮化蘋果的栽培面積已達6萬多畝,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由他主編的《西北的梨》,收集了陝、甘、寧、青、新五省(區)的梨品種256個,獲1987年全國圖書優秀獎;他主編的《陝西果樹志》,收集1000多個品種和類型,分屬42屬、185種,獲1980年陝西省優秀圖書獎。
培育優質蘋果
1957年,原蕪洲開始蘋果新品種培育研究工作。他的奮鬥目標是,培育一種具有‘黃元帥’蘋果的品質而又豐產、耐貯藏的新品種。他親自帶領科技人員到現場進行去雄、授粉,審慎地配製了雜交組合。他一直在果園裡堅持工作。在以後雜交後代的生長結果過程中,原蕪洲擔任了陝西省果樹研究所所長,雖然工作繁忙,但仍經常到育種圃進行觀察和指導,甚至節假日也不休息。他經常告誡年輕人:“搞科研是探索未知,僅限於8小時是不行的。”深入第一線是他一貫的工作作風。經過多年的觀察評比,1970年新品種蘋果正式命名為‘秦冠’。這個品種豐產、早結果、耐貯藏、容易栽培管理、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深受廣大果農和消費者的歡迎。目前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都有栽植,面積達100萬畝以上。該項研究成果獲1978年陝西省科學大會獎、1988年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同時,他主持培育的‘秦酥’梨新品種,獲1979年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推動陝西果樹生產發展
從前,陝西省果樹生產基礎薄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非常關注果樹事業的發展。1956年,他帶領科技工作者,從甘肅天水境內的秦嶺到陝西潼關進行考察。經過3年的辛勤勞動,提出《陝甘兩省秦嶺地區蘋果品種區域化研究》報告,對陝甘兩省秦嶺地區發展果樹地帶中的不同地域,提出配置不同品種組合的意見,對發展秦嶺北麓蘋果林帶起到了促進作用。1958年,陝西省政府作出建設秦嶺北麓蘋果林帶的決定,並組織實施。1958—1960年,蘋果林帶建設進入高潮。1987年,陝西境內秦嶺北麓江縣的蘋果林帶面積已達24萬畝,經濟效益顯著。
60年代前期,原蕪洲通過對全省果樹生產的考察,根據不同果樹的生物學特性,結合各地自然條件,提出全省果樹區劃意見,為陝西省領導部門所採納。這些果樹生產基地,現在都有很大發展,並形成了陝西省果品多樣化生產的格局。
1973年,原蕪洲為回響國家在西北建立外銷蘋果基地,發展陝西果樹事業的號召,他不顧自己年近古稀,帶領科技人員深入陝北高原,對蘋果生產進行認真細緻的調查研究,並寫出了《陝北黃土高原蘋果外銷基地考察報告》。報告論證了陝北黃土高原是最適宜栽培蘋果的地區,從而為外銷基地的建立提供了科學依據。同年9月,他赴京匯報建立外銷基地工作,因心臟病發作,不幸於北京病逝,終年70歲。目前,渭北22縣、市(區)已建成150多萬畝蘋果生產基地。全省蘋果生產面積已由1949年的3500畝,發展到現有的200多萬畝。
原蕪洲雖離開了我們,但他為發展我國果樹事業,特別是為西北地區果樹事業所作出的貢獻和他那高尚的道德品質,將永遠活在廣大果農和科技人員的心中。
人物簡歷
1903年9月2日 出生於山西省河津縣。
1931年 畢業於上海勞動大學農學院園藝系。
1931—1932年 任廣西大學助教。
1932—1933年 任陝西風翔第二中學教員,陝西第一職業學校教員,陝西潼關初級職業學校校長。
1933—1944年 任西北農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
1944—1950年 任儀祉農業學校教員、校長。
1950—1952年 任西北農林部技正。
1952—1958年 任西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園藝系主任、研究員。
1958—1973年 任陝西省果樹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1973年10月5日 逝世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原蕪洲.陝西果樹志.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78.
2 原蕪洲.西北的梨.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
3 原蕪洲等.果樹砧木論文集.西北地區蘋果砧木資源調查.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