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肢

原肢

原肢(原節): 英文名稱為protopodite,系甲殼綱之雙叉型附肢的第一肢節(底節)和第二肢節(基節)之合稱,其末端著生內肢和外肢,具關節很多種類,此2肢節癒合成1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肢
  • 外文名:protopodite
  • :無脊椎動物
  • 種類:共有28種
介紹,實例,

介紹

原肢是甲殼綱動物里的名稱,甲殼綱是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中的第3個大綱。種數僅次於昆蟲綱和蛛形綱。絕大多數水生,以海洋種類較多。體分節,胸部有些體節同頭部癒合,形成頭胸部,上被覆堅硬的頭胸甲。每個體節幾乎都有1對附肢,且常保持原始的雙枝形,觸角2對。用鰓呼吸。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將生物分為二界:動物界和植物界。然後界下面又分為不同的門,門下面分為不同的綱,甲殼綱就屬於節肢動物門裡的分類,綱下面分不同的目,目下面分不同的科,所以這些分類和包含關係就是界包含門,門包含綱,綱包含目,目包含科。

實例

對蝦是十足目對蝦總科對蝦科的1屬。全世界共有28種,美洲大西洋岸有7種,太平洋岸6種,印度-西太平洋共14種,太平洋及地中海1種,西非1種。中國有10種,棲於熱帶、亞熱帶淺海。對蝦屬個體大,通稱大蝦。雌性成長個體體長一般16~22厘米,重約50~80克,最大的可達30厘米,重250克;雄性較小,體長13~18厘米,重30~50克。中國北方常成對出售,故稱對蝦。根據生態習性,對蝦可分定居型(如日本對蝦、寬溝對蝦、歐洲對蝦等)和洄游型(如中國對蝦、墨吉對蝦、長毛對蝦),前一類棲於沿岸淺海,白晝常潛入沙底內,不作大範圍的移動;後一類棲於河口沿岸混濁海域,常作大範圍的移動和洄游。對蝦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如多毛類、小型甲殼類和雙殼類軟體動物等,有時也捕浮遊動物。對蝦屬中最特殊的一種是中國對蝦,它分布於亞熱帶海域的邊緣區,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有長距離洄游習性,在低於10℃和高於30℃的溫度條件下,尚能生存。產卵場所在河口附近及沿岸的低鹽度海區。在黃渤海5月前後繁殖產卵,受精卵孵化成為無節幼蟲,體呈卵圓形,不分節,僅有3對附肢,與成蝦毫無相似之處,經6次蛻皮,變為蚤狀幼體;再蛻皮3次變為糠蝦幼體,再經3次蛻皮變為仔蝦,形態構造與成體相似,體長不過5毫米,行游浮生活,再經幾次蛻皮才下沉到海底生活。仔蝦常大量密集於河口低鹽水域和潮間帶,它們能進入河口內生活,到體長30毫米以後返回淺海,幼蝦生長迅速,到10月底即可成長交配,雄性將精莢塞入雌性交接器內,經過冬季約5個多月,到第2年5月繁殖產卵時受精發育。對蝦是暖水性種,不能適應過低水溫,經過長距離越冬洄游到黃海南部較深水域越冬,秋末集結洄游前大量成群,形成有利的捕撈條件和漁汛期。世界對蝦年產量30~40萬噸,在海洋漁業中占重要地位。目前全世界養蝦生產發展很快,中國對蝦養殖產量在1986年達8萬多噸。斑節對蝦1986年僅台灣養殖產量已超過4萬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