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使館大門在東交民巷路南,為仿古羅馬的單拱券凱旋門式,於1989年拆除,現大門為前門東大街23號門。現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最初的美國使館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設在東交民巷路南,與俄國使館隔街相對。其西面為華俄道勝銀行和荷蘭使館,東為民宅。
《辛丑條約》後,美使館藉機擴大地盤,搬遷到東移後的荷蘭使館以西。西界直至前門棋盤街東側,與荷蘭使館一牆之隔;南至城牆根,並在城牆內掘隧室三間,以為美軍糧庫。界內美使館在東部,美兵營在西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原美國使館
- 地理位置:東交民巷路南
- 建立時間:1903年
- 設計者:Sidh Nealy
主樓,樓內部布局,東北樓,東南樓,西北樓,西南樓,原使館現狀,
主樓
美國使館舊址內現存有使館主樓和四座官邸。主樓建於1903年,設計人為Sidh Nealy。西南山牆勒腳石上刻有“ERECTED BY THE UNITED STATED GOVERNMENT 1903,SIDH.NEALY.ARCHITECT”字樣。該建築東西長33.54米,南北寬17.39米,地上二層,地下一層。底層室內淨高5.14米,二層室內淨高3.5米,建築總高13.65米。外牆為灰色清水磚牆,牆角以花崗石作隅石,門窗以石材作門窗套,窗下牆亦用石飾。樓前砌有五踏步高的平台,將建築略為抬起。立面較樸實,中央三開間略向前凸,強調中央部分。正中入口大門作重點處理,採用無凹槽的愛奧尼柱式,上冠以三角形山花的西方古典形式。主樓的東側門處做出三開間的廊子,上為二層的陽台,面向東側的小花園。西門則作成西洋古典式門套。大門內設有西洋古典式的木門斗,大廳中兩根立於基座上的愛奧尼柱子支撐樓板大梁,廳北側的雙分式木樓梯及木欄桿仍是原物。但西側入口處的小門廳被改為衛生間,二樓及西翼二層的辦公室,都因改為客房加改衛生間。
主樓後的平房為廚房及貯藏雜物的輔助用房,以配餐間為聯接體,通往底層北面的中央長方形大餐廳。
主樓南面大花園東西兩側為四棟官邸,都是獨立二層小樓,外貌風格相似。
樓內部布局
東北樓
東北樓平面為曲尺形,西部主體二層,東側附屬用房一層,西入口處為三間門廊,上為二層外陽台。東立面寬20.75米,北立面寬23.30米、南立面11.60米。一層大門廳東端為橫向樓梯。現東部附屬用房東窗改為外門。
東南樓
東南樓主體二層,東立面長19.20米,南、北立面寬皆11.90米。東門進入為一寬敞的大門廳,其左前方為樓梯間,室內格局保持原樣,但底層西側原有西門北面又加開一門。
西北樓
西北樓東西立面長約18.80米,南立面寬約17.30米,北立面寬約12.5米,西南角有一房間凸於矩形平面之外。東入口進入門廳,正對樓梯的西側有後門通至室外,室內格局基本未變,但進行了裝修改造。
西南樓
西南樓平面略呈凸字形,東立面長約20米,東西進深約12.50米。東入口進入大門廳,即可分別進入底層各房間,西側寬大的樓梯間通至二層大廳。現為釣魚台國賓館。
原使館現狀
原美國使館現為京城有名的“前門23號”高檔會所,主營餐飲,由私人承包經營。走進院落,靠近門口左側的就是美國使館的主樓,主體建築保存完好,在樓體下方有塊奠基石,上面赫然刻著粗體“USA(美利堅合眾國)1903年建造”的字樣。環顧四周,在不破壞整體建築風格的前提下,院內的西半部分搭建了玻璃房,配以古樹、人工水幕為背景,環境奢華而不失雅致,秀美而不失莊重。地處遊人如織的天安門廣場一隅,這裡的確是一個隔絕喧囂、幽靜雅致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