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音樂

原生態音樂

原生態音樂最早始見文學評論2001年第二期,研究俄羅斯文評的《直面原生態 檢視大流脈》一文中出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生態音樂
  • 外文名:Original ecology music
  • 提出者:俄羅斯文評的《直面原生態 檢視大流脈》
  • 提出時間:2001
  • 套用學科:音樂
  • 適用領域範圍:音樂領域
藝術表演,現象,

藝術表演

最早始見文學評論2001年第二期,研究俄羅斯文評的《直面原生態 檢視大流脈》[1]一文中出現; 爾後,《中華遺產》2004年第一期《文化遺產的原生態》文,談及幾個民族所在的山川風貌及民族風俗,“原生態”僅用於文章標題;《東西南北》2004第六期《楊麗萍:生活“原生態”》文中“可以說,以“原生態”為精髓的《雲南映像》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新西部》2004第七期《雲南映象楊麗萍追逐“原生態”》文中“ 4月10日 ,楊麗萍領銜主演、編導的大型原生態歌舞集《雲南映象》,在北京一流的保利劇院開始了其進京的首場商業演出……”;以上諸文無一語涉及音樂,更無對“原生態”一詞的解釋。後在百度上看到某人在“原生態最早是出現在對張藝謀印象·劉三姐》的評價上”說:“張藝謀以桂林的真山真水為舞台,讓當地的農民盡情歡歌漫舞,模糊的原生態藝術表演就這樣被人們所發現了”*2。
在《印象·劉三姐》相關的評價及介紹中也僅介紹為:“歷經5年零5個月後誕生的桂林山水實景演出……以綿延1.654平方公里的灕江與田家河交匯的水域為舞台……構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是全國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實景演出”。其間未見國內音樂界甚至張藝謀本人將其表演或音樂稱之為“原生態”。某人同時還說道:“楊麗萍和她的《雲南印象》則把原生態表演發揚光大——雲南的當地人用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舞蹈以原始性的風姿,擠進了電視和螢屏,和千家萬戶見面了。
從那時起,原生態才正式發芽了”。自各種“印象”演出後,經各種媒體渲染,形形色色的“原生態”在國內藝術表演領域乃至各種商品宣傳上逐漸出現。但何為“原生態”,卻沒有科學的定義。

現象

隨著人類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全球自然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毀壞,北極冰川融化、厄爾尼諾現象、全球溫度變暖乃至長江上游生態環境被破壞等一系列影響、危及人類生存的現象出現,使人類對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變化引起高度重視,生態平衡、生態環境、生態保護生態危機等生態學術語被廣泛使用。在此情況下,有的評論者不求甚解,將生態學的‘生態’概念用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民間藝術類。於是,以上兩個主要來源經媒體反覆使用後,“原生態”一詞在社會上開始流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