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湯化原食

原湯化原食

原湯化原食是指吃完撈麵、水餃後喝點原湯。在中國的飲食傳統中,就一直有“原湯化原食”的說法。老人們在吃完撈麵、水餃後,都要喝點原湯

“原食”指的是澱粉類食物,而“原湯”,就是指煮這些食物的水。例如煮餃子、麵條、餛飩、湯圓的湯,還有米湯等。有些煮出來的湯中鹽分和脂肪很多,這要視情況看是否要喝了。但久涮火鍋的湯可是不在“原湯”之列。

“原湯”也可以在吃“原食”前喝,甚至這樣更好。飯前喝少量湯,既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又能使人產生一定飽腹感,不至於因為飢餓急迫而吃得過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湯化原食
  • 起源:中國
  • 類型:飲食傳統
  • 條件:吃完撈麵、水餃後
  • 內容:喝點原湯
  • 科學定義:食用湯麵前飲用適量麵湯利於消化
解析,何時喝,科學解釋,

解析

首先,“化”有“消化”的意思。有觀點認為,麵湯中會含有散落的澱粉,可以幫助消化。這種說法其實缺乏可靠的理論依據,不過如果吃得東西比較急,喝湯下去確實可以幫助胃蠕動。
補充
其次,喝原湯還有一定的補充作用。營養師說,麵粉中水溶性的B族維生素很豐富,但在煮食的過程中,B族維生素會流失到湯里。有報導稱,溶解在湯里的水溶性維生素可占原食物的50%,因而喝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麵食在烹調過程中流失的維生素。同樣道理,有的地區做米飯習慣用“撈飯”,也會造成水溶性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的丟失,所以我們主張“蒸米飯”,如果做撈飯的話,要將米湯喝掉。
食物中的水溶性維生素,隨著加工、烹調很容易丟失。平時我們提倡淘米不用熱水,不過度搓洗,淘米次數也要控制在兩次以內,炒菜不宜加過多的水等原則,就是要避免水溶性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的丟失。道理與原湯化原食如出一轍。
營養師說,“原食”,指的是澱粉類食物,而“原湯”,就是指煮這些食物的水。例如煮餃子、麵條、餛飩湯圓的湯,還有米湯等。而火鍋的湯則不能同日而語,因為涮肉時會有很多油脂溶解出來,造成火鍋湯中油脂的含量太高,長期飲用會對健康不利。
還有,一定要講究是“原湯”,才能化原食。營養師說,西安著名的羊肉泡饃,使用的是燉羊肉的湯,然後把饃泡進去,這個湯就不是饃的原湯,因此沒有上述作用。

何時喝

到底這“原湯”該什麼時候喝最好呢?應該說,最好是在吃“原食”前喝才好。這可以從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來分析。先喝幾口湯,不僅有利於食物的通過,防止硬塊食物刺激黏膜,此外,先喝湯還可以使人具有一定的飽腹感,放慢吃飯的速度,而不至吃得過多,這也是為什麼民間同樣流行“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這條諺語的原因了。俄羅斯人吃餃子的順序正好與中國相反,餃子湯先上,然後才是餃子。
還有一種說法,多是飯後喝,就像大家喜歡在飯後喝點粥一樣,量多少沒有嚴格限制。吃麵類食物不容易產生飽腹感,所以容易越吃越多,因此肥胖者應該在飯前喝,可以使人產生一定的飽腹感,放慢吃飯的速度,不至於吃得過多。不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胃酸分泌較少,飯前喝湯會沖淡胃液,進一步影響食物的消化,所以不要在飯前喝太多的湯。

科學解釋

煮澱粉類食物時,隨著水溫不斷升高,澱粉微粒會發生糊化現象,部分溶解到湯中。這時,湯會略微發黏。喝這種溶解了澱粉的熱湯,可以促進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幫助消化食物,從而能夠減少產生積食的危險。其次,喝原湯還有一定的補充作用。麵粉和餡中水溶性的B族維生素很豐富,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等。但在煮食的過程中,B族維生素會流失到湯里。當煮的時間越長、水的比例越大時,溶出的維生素也就越多,甚至可高達食物中原含量的50%。如果棄去麵湯,就減少了維生素的攝入量。因而喝原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維生素損失。此外,麵粉和陷中所富含的維生素B1本身就與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謝有關。維生素B1的存在幫助把吃進去的澱粉類食物順利地轉變為能量。否則雖然吃了很多澱粉類主食,卻不能被身體充分利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