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原木在移動
- 作者:李鋼林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3323959
- 外文名:Logs Move
- 出版社: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頁數:220頁
- 開本:16
- 品牌:解放軍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原木在移動》里都是關於戰士的故事,有抗美援朝、抗日戰爭時期的,有上個世紀60年代初大比武時期的,也有“80後”、“90後”戰士的故事。力圖揭示軍事生活和軍人精神的真諦,讓人了解中國士兵真實的生存狀態,真切認識和感受,什麼是真正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作者簡介
李鋼林,男,年少入伍,為三十八軍戰士,後提乾。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曾在某大軍區情報部門工作,後長期在軍事學院、國防大學任教,從事國際形勢與戰略的研究和教學。現致力於文學寫作,有多篇作品發表,本書是第一部文學著作。
圖書目錄
自序小情感,大情懷
前世
扇嘴巴子的故事
前輩
原木在移動
今生
想起一位姓王的戰士
一支半自動步槍
八根拉火繩
逝去的老團長
解放鞋飛上天
尋找一把步兵鍬
邊走邊尿
現在時
美女靶
拜謁珍寶島
司令砸缸
背景
戴著衛生棉去巡邏
後記騎馬挎槍走天下
前世
扇嘴巴子的故事
前輩
原木在移動
今生
想起一位姓王的戰士
一支半自動步槍
八根拉火繩
逝去的老團長
解放鞋飛上天
尋找一把步兵鍬
邊走邊尿
現在時
美女靶
拜謁珍寶島
司令砸缸
背景
戴著衛生棉去巡邏
後記騎馬挎槍走天下
後記
騎馬挎槍走天下
秋天,我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邊境上轉,儘量住在一線連隊,儘量混在戰士中間,感覺真好。
那裡的戰士都是所謂“90後”,連排幹部大體是“80後”,還有大學生,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他們是那么的年輕,陽光,灑脫,朝氣蓬勃。
看到他們我就想,男人一世,除了想發個大財,除了想當個大官,除了美女,除了大都市,除了那些纏纏綿綿的所謂萬般柔情和那點曲里拐彎的心眼,還應該有不一樣的理想和情懷,比如,帶著青春去遠方,騎馬挎槍走天下。
多少男人心裡有這個隱秘的、充滿快意的想法呢?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軍人,或許是世上最浪漫的一個人群了,是男人中最浪漫的男子漢。
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在中國東北角邊邊上,北側由西向東的是黑龍江,在中國境內有3474公里,東側由南向北的是烏蘇里江,在中國境內有900多公里。最後,兩江在黑瞎子島匯合,向北流入俄羅斯境內。
那算是中國最偏遠最安靜的大江了,遠沒有珠江、長江那般熱鬧。沿江沒有大壩,也沒有大城市,對岸俄羅斯一側不見人,我方一側人也極少。
我所見到的邊防軍人,就駐守在我方一側的江岸上。
那裡的連隊駐地有兩種類型,都非常分散,有的駐在邊陲小屯或小鎮,還算能看見人;有的很孤立,方圓幾十里不見人,或是山野,或是荒原,或是沼澤,冬季半年幾乎與外界隔絕。絕大部分戰士服役兩年,有的甚至八年、十年,也只去過團部兩次——當新兵時和復員時要經過團部——團部也不過是縣城或小鎮旁一個孤立的大院。
我到過駐守黑龍江上游吳八老島的連隊。營房坐落在臨江一座山背後的山窩裡,營區沒有手機信號,只有山頂一棵黑樺樹上的一個枝椏上才有信號,連隊稱之為“手機樹”。
營房的背後有一個五六十度的陡坡,有100多米長,由此可上山頂。每到周末,連隊都組織比賽,誰先跑上山頂,誰就先上樹去通話,依先後名次排隊打手機,他們樂此不疲。
我看了那棵黑樺樹,有四五米高,樹皮被磨得光光的。手機只能插在一個樹杈上,多放一部手機的地方都沒有。
類似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
相比大都市,在一般人看來,邊防銫不是一個浪漫的地方,現代都市文明的所有浪漫要素,那裡沒有。自然也沒有喧囂與虛榮,浮躁與張狂。
空曠,安靜,平淡,寂寞。但很真實,很簡單,很現實:一切為了生存下去並履行自己作為一個邊防軍人的職責。
邊防的官兵都比較本真,比較質樸。見生人不敢說話,他們也不怎么裝。你裝給誰看呢?沒人看。這是與現代都市人最大的區別。
或許,他們更接近真正的軍人的原本狀態。
他們最快樂的時候是出去巡邏。每次巡邏,戰士們都異常踴躍,不管是蚊蟲撲面,還是漫天風雪,戰士們都想出去看看,儘量走得遠一點。
每當他們從中國的界碑前經過的時候,都會去擦拭一下界碑,或用手摸摸,很肅穆的樣子。
“中國”的概念,“國防”的概念,在邊境上都變得非常具體,非常直觀了。一看到界碑就知道,不用說教。
戰士們跟我說:“我們這邊叫‘中國’,他們那邊叫‘外國’,一清二楚!你看嘛,你是誰?你穿著軍裝,挎著槍,你是乾什麼的?” “巡邏去過多少次了,每次見到我們的界碑都很激動,特別神聖,好像界碑就在自己肩上扛著。我們跟你們旅遊的不一樣:你們是去照個相,我們是巡邏的;你看風景的,我們有責任!”
“這個時候,每個月發多少錢也不想了。”
“每一個在這裡當過兵的人都有兩張特殊的照片:一張是新兵下連的時候,一張是復員離隊的時候。必到界碑與之合影,立此存照。”
這應該是屬於真正的軍人特有的情懷吧,這跟我們遊山玩水的浪漫是兩碼事吧,這跟我們侃國防問題的感覺也不一樣吧。
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苦惱。他們也有家人,他們的同學好友,或上大學了,或自己開公司發大財了,或在大都市裡安家了,或找到女朋友結婚了等等,什麼樣的故事都有,而他們卻在東北邊陲的邊邊上。
一頭是騎馬挎槍走天下的浪漫夢想,另一頭是來自都市文明的誘惑和內心的煎熬,這很正常——他們也是現代人。
如果問,他們的青春有價值嗎?
我說,去了就了不起!就是待兩年也不簡單!
兩年的邊境服役生活,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生命中的一小段,也可能是他們的一生。但對於“中國”的概念,對於“國防”的概念,具體到時間的長河中,不就是這些年輕的生命,用自己寶貴的青春(哪怕是兩年),一點一點鑄成的嗎?
嚴格地說,並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可以成為軍人的,也並不是所有穿軍裝的人最終都會成為真正的軍人。
但那些可能成為真正軍人的人,必定有四海為家、騎馬挎槍走天下的浪漫情懷,必定有“何須馬革裹屍還”的豪情。
就像過去老歌里唱的“海軍愛大海,飛行員愛藍天”一樣,愛了就是愛了。
這,大概就是所謂軍人的宿命、軍人的情懷吧。
秋天,我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邊境上轉,儘量住在一線連隊,儘量混在戰士中間,感覺真好。
那裡的戰士都是所謂“90後”,連排幹部大體是“80後”,還有大學生,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他們是那么的年輕,陽光,灑脫,朝氣蓬勃。
看到他們我就想,男人一世,除了想發個大財,除了想當個大官,除了美女,除了大都市,除了那些纏纏綿綿的所謂萬般柔情和那點曲里拐彎的心眼,還應該有不一樣的理想和情懷,比如,帶著青春去遠方,騎馬挎槍走天下。
多少男人心裡有這個隱秘的、充滿快意的想法呢?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軍人,或許是世上最浪漫的一個人群了,是男人中最浪漫的男子漢。
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在中國東北角邊邊上,北側由西向東的是黑龍江,在中國境內有3474公里,東側由南向北的是烏蘇里江,在中國境內有900多公里。最後,兩江在黑瞎子島匯合,向北流入俄羅斯境內。
那算是中國最偏遠最安靜的大江了,遠沒有珠江、長江那般熱鬧。沿江沒有大壩,也沒有大城市,對岸俄羅斯一側不見人,我方一側人也極少。
我所見到的邊防軍人,就駐守在我方一側的江岸上。
那裡的連隊駐地有兩種類型,都非常分散,有的駐在邊陲小屯或小鎮,還算能看見人;有的很孤立,方圓幾十里不見人,或是山野,或是荒原,或是沼澤,冬季半年幾乎與外界隔絕。絕大部分戰士服役兩年,有的甚至八年、十年,也只去過團部兩次——當新兵時和復員時要經過團部——團部也不過是縣城或小鎮旁一個孤立的大院。
我到過駐守黑龍江上游吳八老島的連隊。營房坐落在臨江一座山背後的山窩裡,營區沒有手機信號,只有山頂一棵黑樺樹上的一個枝椏上才有信號,連隊稱之為“手機樹”。
營房的背後有一個五六十度的陡坡,有100多米長,由此可上山頂。每到周末,連隊都組織比賽,誰先跑上山頂,誰就先上樹去通話,依先後名次排隊打手機,他們樂此不疲。
我看了那棵黑樺樹,有四五米高,樹皮被磨得光光的。手機只能插在一個樹杈上,多放一部手機的地方都沒有。
類似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
相比大都市,在一般人看來,邊防銫不是一個浪漫的地方,現代都市文明的所有浪漫要素,那裡沒有。自然也沒有喧囂與虛榮,浮躁與張狂。
空曠,安靜,平淡,寂寞。但很真實,很簡單,很現實:一切為了生存下去並履行自己作為一個邊防軍人的職責。
邊防的官兵都比較本真,比較質樸。見生人不敢說話,他們也不怎么裝。你裝給誰看呢?沒人看。這是與現代都市人最大的區別。
或許,他們更接近真正的軍人的原本狀態。
他們最快樂的時候是出去巡邏。每次巡邏,戰士們都異常踴躍,不管是蚊蟲撲面,還是漫天風雪,戰士們都想出去看看,儘量走得遠一點。
每當他們從中國的界碑前經過的時候,都會去擦拭一下界碑,或用手摸摸,很肅穆的樣子。
“中國”的概念,“國防”的概念,在邊境上都變得非常具體,非常直觀了。一看到界碑就知道,不用說教。
戰士們跟我說:“我們這邊叫‘中國’,他們那邊叫‘外國’,一清二楚!你看嘛,你是誰?你穿著軍裝,挎著槍,你是乾什麼的?” “巡邏去過多少次了,每次見到我們的界碑都很激動,特別神聖,好像界碑就在自己肩上扛著。我們跟你們旅遊的不一樣:你們是去照個相,我們是巡邏的;你看風景的,我們有責任!”
“這個時候,每個月發多少錢也不想了。”
“每一個在這裡當過兵的人都有兩張特殊的照片:一張是新兵下連的時候,一張是復員離隊的時候。必到界碑與之合影,立此存照。”
這應該是屬於真正的軍人特有的情懷吧,這跟我們遊山玩水的浪漫是兩碼事吧,這跟我們侃國防問題的感覺也不一樣吧。
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苦惱。他們也有家人,他們的同學好友,或上大學了,或自己開公司發大財了,或在大都市裡安家了,或找到女朋友結婚了等等,什麼樣的故事都有,而他們卻在東北邊陲的邊邊上。
一頭是騎馬挎槍走天下的浪漫夢想,另一頭是來自都市文明的誘惑和內心的煎熬,這很正常——他們也是現代人。
如果問,他們的青春有價值嗎?
我說,去了就了不起!就是待兩年也不簡單!
兩年的邊境服役生活,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生命中的一小段,也可能是他們的一生。但對於“中國”的概念,對於“國防”的概念,具體到時間的長河中,不就是這些年輕的生命,用自己寶貴的青春(哪怕是兩年),一點一點鑄成的嗎?
嚴格地說,並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可以成為軍人的,也並不是所有穿軍裝的人最終都會成為真正的軍人。
但那些可能成為真正軍人的人,必定有四海為家、騎馬挎槍走天下的浪漫情懷,必定有“何須馬革裹屍還”的豪情。
就像過去老歌里唱的“海軍愛大海,飛行員愛藍天”一樣,愛了就是愛了。
這,大概就是所謂軍人的宿命、軍人的情懷吧。
序言
小情感 大情懷
這本小書里都是關於戰士的故事,有抗美援朝、抗日戰爭時期的,有上個世紀60年代初大比武時期的,也有“80後”、“90後”戰士的故事。這些故事,要么是我親身感受的,要么是我考據過認為可靠的,不是小說,也不是表揚稿。
我的口號是:開篇頭三行沒有快感,請刪除!
我每次發稿都把這個口號寫在第一行,既為了不給編輯和讀者添堵,也為了自勉。
最初寫關於戰士的故事源於一種意外的感覺,那種感覺大約比喝真茅台酒的快感高一倍。
幾年前,一次,陶斯亮大姐邀我去給市長協會講課,說是要講國際形勢,講戰略,這是我在國防大學教書時的專業。於是,我去了,跟大姐商量,我說,關於國際形勢,內外左右各講各的,都是抬槓的事情,我還是講故事吧,大姐同意了,於是,我就講了幾個我親身感受的故事,其中包括《原木在移動》。
這是我在加拿大偶遇一個美國老兵,他給我講的關於他在朝鮮戰場上經歷的故事,其實故事中沒有大人物,他就看見了在雪地里衝鋒的中國士兵。
結果,這個故事居然把亮亮大姐給講哭了,淚流滿面。她讓我寫出來,於是,我很快就寫了,並按公開的信箱從網上發到了《南方周末》。一周后,《南方周末》在寫作版上發了一個整版,責任編輯叫馬莉。
還有一次,幾個軍人朋友聚會,都喝高了,於是,打了一個賭:每人寫一個故事,不超過一萬字,把八年抗戰的事情說清楚。條件是:好看第一,題目自選;另外,參加公開評選,獲獎者為勝,輸者請客。於是,我寫了《扇嘴巴子的故事》。一年後賭局翻牌,此文獲第三屆老舍散文獎。
這兩篇文章很多報紙雜誌轉載了,朋友們來電話誇我,還跟我約稿,那時,我就有了比喝真茅台酒的快感高一倍的感覺。於是,我就想寫好看的故事,不願喝酒了。
我知道我在文學寫作上是個新手,但一被人忽悠,自己的話說得就大。我當時立了一個壯志,就是上述的那個口號。
一些朋友和讀者曾多次問過我:“你寫這些關於戰士的故事是想說什麼呢?”
戰士最偉大!戰士的精神最偉大!
哪一座戰爭的紀念碑不是戰士的屍骨壘起來的呢!將軍們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
我以為,戰士是軍人的最高榮譽,將軍的本質也是戰士。軍隊就是靠戰士們扛著的。一支軍隊的戰鬥力,要通過每一個戰士發揮出來,別無他途。
戰士最無畏!
我去過珍寶島,寫了一篇《拜謁珍寶島》。當年的珍寶島之戰,面對侵略,中國以武力向一個超級大國宣示主權,在烏蘇里江一個巴掌大的小島上打了一場驚天動地的仗,還繳獲了一輛蘇軍當時最先進的T—62坦免,並拖到了北京。珍寶島呼喚了當年中國的一代士兵,其中包括年輕時的我。
我還見過上個世紀60年代初經過大比武的兵,他們“五大技術”樣樣過硬,他們心裡時刻都有一個信念:要是戰爭打到什麼條件都沒有了,就剩下一個人、一桿槍了怎么辦呢?他們還能戰鬥!
他們是我親眼見過的真正練為戰的戰士,於是,我就寫了幾篇步兵的故事。
戰士最聰明!
比如天天穿著膠鞋訓練腳臭怎么辦呢?他們《戴著衛生棉去巡邏》,腳就不臭了。夏天戴著鋼盔訓練滿頭大汗眯眼睛怎么辦呢?他們也在鋼盔里粘上兩條衛生棉,於是,汗就不眯眼睛了。
我自己就是戰士出身,我感覺我那時還算聰明,後來就傻了,現在還很懷念當戰士的時候。
我想知道戰士心裡想的是什麼,他們的精神力量從哪裡來。
戰爭的顏色肯定是紅色的。當兵是一個玩命的行當。打仗要死人,訓練也可能死人。死人的事情,誰都得用心去掂量,腥風血雨誰不怕?
所以說戰士一定有大情懷,有關國家和民族的大情懷,炎黃子孫的大情懷,否則,誰去幹這個玩命的行當呢?
中國軍人的故事,至少要放到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失敗至今170年的正面上去看。兩頭都冒尖:輸得一塌糊塗,打得排山倒海。中國能有今天這個樣兒,根子還是中國軍人有炎黃子孫的大情懷。這是中國人血脈中的東西。
所以也可以說,我寫的這些故事是關於一部分中國男人的故事,是那些有大情懷、有血性的男人的故事。
戰士當然也有小情感,關於錢,關於個人前途,關於家庭、老婆、孩子。但是在他們那裡,還是有桿秤,還是大情懷管著小情感,否則,為什麼義無返顧呢:舍家撇業,四處漂泊,不能用手機,不讓上網……
依我的觀察和體驗,戰士也很實際,也很有心眼。他在看:班長是個好人,正,還有本事,像個大哥的樣子。於是,他就信你,服你,就聽你的,甚至可以為你去死。由此,任何艱難困苦的事情都能成,否則,他就裝,裝得跟真的似的,其實心早就跑了,再容易的事情也難成。
從某種意義上說,軍隊就是靠這種由衷的信任和高尚純潔的情感把一群男人維繫起來的,一級套一級,維繫成一個能戰鬥的整體。這種戰友情感,英雄情結,連老婆都嫉妒。
建立這種男人間的信任關係和情感網路最難,這是軍隊最基本的,也是最有力量的,錢買不來。否則,所謂軍隊就是一個華麗的空殼。
這些已經是本書故事以外的東西了!
這本小書里都是關於戰士的故事,有抗美援朝、抗日戰爭時期的,有上個世紀60年代初大比武時期的,也有“80後”、“90後”戰士的故事。這些故事,要么是我親身感受的,要么是我考據過認為可靠的,不是小說,也不是表揚稿。
我的口號是:開篇頭三行沒有快感,請刪除!
我每次發稿都把這個口號寫在第一行,既為了不給編輯和讀者添堵,也為了自勉。
最初寫關於戰士的故事源於一種意外的感覺,那種感覺大約比喝真茅台酒的快感高一倍。
幾年前,一次,陶斯亮大姐邀我去給市長協會講課,說是要講國際形勢,講戰略,這是我在國防大學教書時的專業。於是,我去了,跟大姐商量,我說,關於國際形勢,內外左右各講各的,都是抬槓的事情,我還是講故事吧,大姐同意了,於是,我就講了幾個我親身感受的故事,其中包括《原木在移動》。
這是我在加拿大偶遇一個美國老兵,他給我講的關於他在朝鮮戰場上經歷的故事,其實故事中沒有大人物,他就看見了在雪地里衝鋒的中國士兵。
結果,這個故事居然把亮亮大姐給講哭了,淚流滿面。她讓我寫出來,於是,我很快就寫了,並按公開的信箱從網上發到了《南方周末》。一周后,《南方周末》在寫作版上發了一個整版,責任編輯叫馬莉。
還有一次,幾個軍人朋友聚會,都喝高了,於是,打了一個賭:每人寫一個故事,不超過一萬字,把八年抗戰的事情說清楚。條件是:好看第一,題目自選;另外,參加公開評選,獲獎者為勝,輸者請客。於是,我寫了《扇嘴巴子的故事》。一年後賭局翻牌,此文獲第三屆老舍散文獎。
這兩篇文章很多報紙雜誌轉載了,朋友們來電話誇我,還跟我約稿,那時,我就有了比喝真茅台酒的快感高一倍的感覺。於是,我就想寫好看的故事,不願喝酒了。
我知道我在文學寫作上是個新手,但一被人忽悠,自己的話說得就大。我當時立了一個壯志,就是上述的那個口號。
一些朋友和讀者曾多次問過我:“你寫這些關於戰士的故事是想說什麼呢?”
戰士最偉大!戰士的精神最偉大!
哪一座戰爭的紀念碑不是戰士的屍骨壘起來的呢!將軍們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
我以為,戰士是軍人的最高榮譽,將軍的本質也是戰士。軍隊就是靠戰士們扛著的。一支軍隊的戰鬥力,要通過每一個戰士發揮出來,別無他途。
戰士最無畏!
我去過珍寶島,寫了一篇《拜謁珍寶島》。當年的珍寶島之戰,面對侵略,中國以武力向一個超級大國宣示主權,在烏蘇里江一個巴掌大的小島上打了一場驚天動地的仗,還繳獲了一輛蘇軍當時最先進的T—62坦免,並拖到了北京。珍寶島呼喚了當年中國的一代士兵,其中包括年輕時的我。
我還見過上個世紀60年代初經過大比武的兵,他們“五大技術”樣樣過硬,他們心裡時刻都有一個信念:要是戰爭打到什麼條件都沒有了,就剩下一個人、一桿槍了怎么辦呢?他們還能戰鬥!
他們是我親眼見過的真正練為戰的戰士,於是,我就寫了幾篇步兵的故事。
戰士最聰明!
比如天天穿著膠鞋訓練腳臭怎么辦呢?他們《戴著衛生棉去巡邏》,腳就不臭了。夏天戴著鋼盔訓練滿頭大汗眯眼睛怎么辦呢?他們也在鋼盔里粘上兩條衛生棉,於是,汗就不眯眼睛了。
我自己就是戰士出身,我感覺我那時還算聰明,後來就傻了,現在還很懷念當戰士的時候。
我想知道戰士心裡想的是什麼,他們的精神力量從哪裡來。
戰爭的顏色肯定是紅色的。當兵是一個玩命的行當。打仗要死人,訓練也可能死人。死人的事情,誰都得用心去掂量,腥風血雨誰不怕?
所以說戰士一定有大情懷,有關國家和民族的大情懷,炎黃子孫的大情懷,否則,誰去幹這個玩命的行當呢?
中國軍人的故事,至少要放到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失敗至今170年的正面上去看。兩頭都冒尖:輸得一塌糊塗,打得排山倒海。中國能有今天這個樣兒,根子還是中國軍人有炎黃子孫的大情懷。這是中國人血脈中的東西。
所以也可以說,我寫的這些故事是關於一部分中國男人的故事,是那些有大情懷、有血性的男人的故事。
戰士當然也有小情感,關於錢,關於個人前途,關於家庭、老婆、孩子。但是在他們那裡,還是有桿秤,還是大情懷管著小情感,否則,為什麼義無返顧呢:舍家撇業,四處漂泊,不能用手機,不讓上網……
依我的觀察和體驗,戰士也很實際,也很有心眼。他在看:班長是個好人,正,還有本事,像個大哥的樣子。於是,他就信你,服你,就聽你的,甚至可以為你去死。由此,任何艱難困苦的事情都能成,否則,他就裝,裝得跟真的似的,其實心早就跑了,再容易的事情也難成。
從某種意義上說,軍隊就是靠這種由衷的信任和高尚純潔的情感把一群男人維繫起來的,一級套一級,維繫成一個能戰鬥的整體。這種戰友情感,英雄情結,連老婆都嫉妒。
建立這種男人間的信任關係和情感網路最難,這是軍隊最基本的,也是最有力量的,錢買不來。否則,所謂軍隊就是一個華麗的空殼。
這些已經是本書故事以外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