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布,是商周時期的青銅鑄幣,是一種鏟形的農具,稱“錢”,亦有一種叫做鎛,是鋤草的農具。由於“錢”用途廣、體小攜帶方便,被人們作為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在市場流通使用,後來演變成貨幣。
原始布
青銅質。形制同鏟,上有空銎,身中起脊,下有弧緣,有一字銘文“上”。西周時期,出現了原始布,被認為是先秦金屬鑄幣的濫觴。原始布是鏟幣的其中一種類型,鏟幣可分原始布、空首布、平首布三種類型。
大型的原始布,多屬於商代。厚重、體大無文,銎可延伸到錢體中部,可以裝木柄,不易折斷。通長16-22、足寬8.7- 11.8厘米。
中型的原始布,多屬於西周時期。形狀與大型相同,體輕小,更便於流通使用。通長10厘米左右。
小型的原始布,屬於西周晚期。銎部已退縮到上部,中間有一道隆起的豎放,足向內凹成弧形,面亦有簡單的字。如:“丄”、“山”、“益”等。春秋戰國時期的空首布,由此演變而來,通長10厘米左右。
空首布,鑄行於周、晉、鄭、紀地區,由原始布演變而來,亦稱鏟布。
平肩弧足空首布,從原始布演變而來,流行於春秋早期至戰國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