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反射

正常的新生兒一出世就有一些先天的反射。這些反射能夠反映出新生兒的機體是否健全,神經系統功能是否正常。而當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後被抑制的原始反射又會重新出現,從而出現病理反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始反射
  • 外文名:primitive reflexes
  • 反射類型:含有一些先天的反射
  • 反映:最簡單的反射或人的病理性反射
  • 又名:新生兒期暫時性反射
定義,反射分類,正確應對原始反射,

定義

原始反射是由腦幹控制的自動及刻板的動作,這些反射是負責管理胎兒及新生兒的肢體運動,它們需要被抑制及整合,從而使孩子的運動能力得到適當的發展。嬰兒需要透過進行有韻律的身體律動,不斷重複不同的反射模式,使原始反射得到整合。
有些早期異常也可從這些反射的變化中看出來。如你把拇指同時壓在新生兒的兩側手掌,他的嘴會張開,並向前低頭、有閉眼的動作,這叫巴巴啃,這種反射在出生後即已出現,6周后會逐漸減弱,如果生後4個月仍持續存在,則表明有腦部病變。
當你用手指撫摸新生兒的臉頰時,他就會轉向撫摸的這一側並張開其嘴。新生兒來到世界的一個重要本能是“準備吃”,而覓食(或尋找)反射就是為了使其容易獲食。
在新生兒安靜覺醒狀態下,母親將新生兒抱在懷裡,使新生兒左頰觸碰其母乳頭,此反射先會引起嬰兒(嬰兒食品)將頭轉向左側,並張開上下唇,然後尋找並咬住乳頭開始吸吮。這種生後即出現的反射叫原始反射(又稱新生兒期暫時性反射),這類反射是新生兒生後所特有的本領。隨著年齡增加,中樞神經系統逐漸發育,這些反射會逐步減弱消失。
除了新生兒,當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由於上運動神經元的損傷使地位運動中樞失去高位運動中樞的調節,使已被抑制、在腦發育未成熟時才存在的原始反射重新出現,成為病理反射

反射分類

大多數反射如果在生後3—4個月仍繼續存在,則提示有腦的病變,有些反射如頸肢反射在6個月後會消夫。除以上所提的巴巴啃反射及覓食反射外,這類反射還包括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頸肢反射及自動踏步等。
擁抱反射--當突然改變新生兒的姿勢時,或者當他聽見大的聲音時,他會(1)雙臂外展,手指伸開;(2)上肢屈曲內收呈擁抱狀;(3)有時伴有啼哭。
握持反射--安靜覺醒的正常新生兒很容易引起握持反射,可將你的雙食指或小指分別自新生兒兩手的尺側緣伸進手心,輕壓其手掌,他會緊緊抓住你的手指引起抓握反射。
反射亢進則提示雙側大腦有疾病,新生兒期消失或減弱則提示該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呈抑制狀態。
正常情況下兩個月消失。一些學者認為握持反射代表著一種進化的適應。新生兒有這種能力是在設法“保護”自己。
在某些情況下,你的寶寶甚至能支持其自身體重並在幫助下拉向坐位。 此外,對有直立能力的新生兒,當其足接觸桌面支撐直立時,將出現自動踏步動作,一般先邁出左足,然後右足跟上,踏步良好時像散步一樣,有的甚至會走10餘步,使父母驚嘆不已。
新生兒與成人共有的其他反射,如情感改變時會出現恐懼、心跳增快等;當你用羽毛去刺激他的鼻子時,他們就會打噴嚏;當食物誤人氣管就會咳嗽;多食後腸蠕動亢進會使大便次數和量增加。
而在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的偏癱患者身上,則可能出現病理性的原始反射。
緊張性頸反射,包括對稱性和非對稱性兩種。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是當頸屈曲或伸展時,雙上肢產生與頸同樣的運動,雙下肢產生與頸相反的運動;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是當頸旋轉時,面側的肢體趨向於伸展,而枕側的肢體趨向於屈曲,又名“拉弓反射”。
同側屈伸反射,是同側肢體的單側性反應。刺激上肢近端伸肌可引起同側下肢伸展的傾向;相反,刺激上肢近端的屈肌可引起同側下肢屈曲的傾向。
交叉屈伸反射,當一側肢體的伸肌收到刺激時,會引起該肢體和對側肢體的伸展傾向;當一側肢體的屈肌收到刺激是,會引起該肢體和對側肢體的屈曲傾向。
陽性支撐反射,當足底收到刺激時,引起踝關節跖屈及膝關節、髖關節伸展。
緊張性腰反射,指骨盆固定時讓患者軀幹上部旋轉,軀幹轉向側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肌張力增高,而對側上肢伸肌和下肢屈肌肌張力增高。
另:原始反射屬於非條件反射

正確應對原始反射

出生---6個月:
嬰兒這些出生後自發進行的反射動作和律動是其大小肌肉、情緒、語言、視覺及大腦發展的最重要基石,沒有這些原始反射,其後孩子的身、心都不會健康發展。
出生後6個月:
正常情況下,嬰兒出生6個月後,大腦皮層發育基本成熟後,這些原始反射大都會消失。但若反射依然存在,則是其神經系統中樞尚未成熟、結構存在缺陷的表現。需要通過對其身體進行有韻律的身體運動(國外稱之為韻律運動)來對這些反射進行整合或積極就醫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