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轉化是一種簡單的植物轉基因技術,區別於傳統的轉基因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原位轉化不需要組織培養,不需要誘導愈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位轉化
- 技術:植物轉基因技術
- 特點:不需要組織培養
- 方法:物理法、化學法以及生物學方法
區別,技術發展,
區別
目前的轉基因技術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以及生物學方法。而無論哪一種方法都主要依靠轉化細胞的脫分化和再分化這一組織培養植株再生過程實現外源基因的轉移,獲得轉基因植株。但是該途徑也有其局限性:如組織培養及轉化再生能力的基因型依賴性比較強, 即使在擬南芥這種模式植物中, 不同的生態型及各種突變體的轉化難易程度差異都很大。況且有些物種,難於進行組織培養(recalcitrant species);有些物種存在著可再生細胞和轉化感受態細胞部位不一致的問題,造成逃逸體、嵌合體、轉化率低下等;有的物種農桿菌與受感染細胞間易產生過敏性反應(hypersensitive response), 導致感染部位的褐化和壞死(賈士榮,1994)。涉及組織培養轉化途徑的另一個問題是細胞脫分化和再分化中產生的體細胞變異以及轉基因株的育性降低或喪失,這有可能幹擾轉基因株的分析及利用。
植物原位轉基因方法(in planta transfoITnfl—tion)的根本特點就在於它不需要組織或細胞培養手段而達到植物在活體(in vivo)而非離體(vitro)狀態下的轉化。自然發生的突變, 要能成為一個遺傳性狀,必須發生在它可以遺傳的組織細胞(genetically effective cells) 中。與此類似, 外源基因的插入引起的人為突變,如果不依靠轉化細胞的組織培養脫分化與再分化途徑,外源基因也只有進入配子體細胞中,才可以得到遺傳。
技術發展
自六十年代中期,即有使用裸DNA轉化可遺傳組織細胞的報導。之後,在70年代,除了繼續有類似轉化方法的報導外,一些報導也遭到了相當大的質疑。隨著80年代在不同國家出現的新的成功事例,特別是隨著農桿菌介導的轉基因技術的出現,這類利用可遺傳組織細胞的轉基因方法又重新受到重視。90年代至今,該方向研究除了在方法上的改進及在轉化物種上的擴展外,對農桿菌介導的原位轉化機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