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屬名"Gladiolus"源於拉丁語,意為“小劍”,指的是葉子的形狀。種名"crassifolius"也源於拉丁語,意為“厚葉”,指的是葉片棱紋明顯、厚實、堅韌的葉子。
形態特徵
厚葉唐菖蒲是高大的地生植物,
球莖草本,高達1米。球莖有皮質的到纖維狀的被膜;莖在下面直立,在上面彎曲。球莖近球形到扁球形,直徑2-3厘米。鱗莖皮革質到粗纖維狀。有時每球莖有多達5個莖。莖直立在下面,通常在最上面的葉鞘之上向外彎曲,單葉或1-3分枝。
植株40-90(-120)厘米。莖單生或1-3(-5)分枝。葉4-8片或數片;葉硬化,黃綠色,被膜皮質到粗纖維狀。葉片很少或在開花時出現,然後莖只生1-2片莖生葉和具鞘葉,2片基生葉,或有幾片基生葉和2-3片莖生葉,這些葉片逐漸變短,上部有時完全具鞘,葉片狹披針形至線形,超過短莖植株的穗狀花序,或達到高穗的基部,寬5-12毫米,中脈和邊緣加上兩對或多對次脈透明和適度加厚,莖生葉逐漸短葉片和最上部有時完全具鞘。
穗狀花序直立或弱傾斜,具主軸,(6-)12-22(40)花,分枝具較少花;花柱通常與花葯下半部相對,花柱分枝長2毫米,很少超過花葯中部。花絲1.2厘米。外露6毫米;花葯長7-8毫米。花粉色、紅色、橙色、淡紫色、紫色或白色。下部側部有時是最下部的花被片,每個花被片的下半部分都有一條深色帶,有時深色帶邊緣有奶油色;花被片不等長,背面2-2.2厘米。寬8毫米,(乾燥時通常較小),在雄蕊上拱起,上部側枝1.8-2.2厘米。上半部向前並向外彎曲,下半部直並向下,基部結合2-3毫米,下面變窄成溝狀爪,側部1.2-1.5厘米。最低1.6-2厘米。苞片長12-18毫米,通常為淺綠色或紫紅色,最初質地柔軟,變得乾燥,上面有膜(在果實中通常為半透明的淺紅棕色),通常有細尖,內部比外部稍短,2節間長,尖銳漸狹,內部短於外部,頂部分叉。花被筒彎曲呈漏斗狀,下部圓筒狀,上部變寬向外彎曲,長8毫米;
蒴果長9-12(14)毫米,倒卵圓形,上部3裂,微凹。種子橢圓形,寬翅,4-6毫米×2.5-4.0毫米。花期12-3月。
近種區別
厚葉唐菖蒲經常與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低海拔地區的
密花唐菖蒲混淆,但它們的分布在普瑪蘭加懸崖峭壁(Mpumalanga Escarpment)重疊,厚葉唐菖蒲通常在那裡開花稍晚。這兩個物種的花非常相似,儘管密花唐菖蒲的花被有時有細微的斑點,但兩者之間最可靠的區分是通過它們的葉子:密花唐菖蒲的葉子的特徵是有許多細而緊密間隔的第三脈,邊緣和主脈之間沒有明顯的第二脈。然而,有些植物可能很難種植。巴伯頓(Barberton)附近的
蛇紋岩唐菖蒲也可以與厚葉唐菖蒲混淆,但該物種通常是一種較高的植物,莖高750-1500毫米,葉纖維較少,苞片大多較短,長12-16毫米。
生長環境
生境位於非洲開闊的草原上。德拉肯斯堡草原(Drakensberg Grassland),亞懸崖草原(Sub-Escarpment Grassland)。乾燥的草地(Dry Grassland)和梅西奇草原(Mesic Grassland)長滿草的平原和斜坡。散生於草原和山坡上,從海平面附近溫暖的低洼地區,到德拉肯斯堡的高山坡,海拔約2500米。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中到高海拔的南部非洲東部,從南非東開普省的埃利奧(Elliot)特附近到
林波波河、
史瓦濟蘭並進入熱帶非洲。分布國家包括安哥拉、南非(開普省、自由邦、夸祖魯-納塔爾)、賴索托、馬拉威、莫三比克、史瓦濟蘭、坦尚尼亞和辛巴威。
生長習性
厚葉唐菖蒲與其他小花的唐菖蒲屬植物一樣,它們適合由長舌蜂授粉。最常見的訪花客是“
無墊蜂屬”(
Amegilla)的物種。在德拉肯斯堡,最常見的花客是“開普無墊蜂”(
A. capensis),它是許多植物的重要傳粉媒介。
栽培技術
厚葉唐菖蒲在排水良好、堆肥良好的土壤中、陽光充足或半陰處種植。也適合容器栽培。它們在春季和夏季需要澆水,冬季最好保持乾燥。每年都可以將球莖挖出並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第三年就會開花。有些唐菖蒲會長出很多小球莖,因此在英格蘭它們通常被稱為種苗。第二年春天將球莖重新種植在苗床中,將它們緊密地排成一排或放在花園中,散布在草叢中或密集地成群,以獲得最佳展示效果。它們也很容易從春季或初夏播種的種子中生長出來。
主要價值
傳統醫學中用厚葉唐菖蒲治療頭痛和多種不同疾病。據說
茨瓦納人會食用厚葉唐菖蒲的球莖,而南索托斯人(Southern Sothos)會將其用作藥物。此外,在花期,厚葉唐菖蒲還可用於展示花壇,為花園增添色彩。該物種非常適合夏季降雨地區的節水型草地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