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斗柯(學名:Lithocarpus elizabethae)為殼斗科柯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生長於海拔150米至1,200米的地區,常生於山地雜木林中和濕潤地方較常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厚斗柯
- 拼音:.
- 學名:Lithocarpus elizabethae (Tutch.) Rehd
- 別稱:厚斗石櫟、厚斗椆、厚斗柯、貴州石櫟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山毛櫸目 Fagales
- 科:殼斗科 Fagaceae
- 屬:柯屬 Lithocarpus
- 種:厚斗柯
- 分布區域:中國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高9-15枝、葉無毛,乾後顏色蒼暗。葉厚紙質,狹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9-17厘米,寬2-4厘米,頂部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中脈在葉面凸起,但中央裂槽狀凹陷,側脈每邊13-16條,纖細,支脈幾不可見,兩面近於同色或二年生葉的背面略帶蒼灰色;葉柄長1-2厘米。雄穗狀花序三數穗排成圓錐花序,有時單穗腋生,花序軸被稀疏短柔毛;雌花序2-4穗聚生於枝頂部;雌花通常3朵一簇,花柱長1-1.5毫米。果序軸粗4-6毫米,很少達10毫米;殼斗近圓球形,或高過於寬,頂部突然狹窄並稍伸長如乳頭狀,高15-30毫米,寬15-28毫米,全部包堅果,很少包著堅果絕大部分,殼壁上部厚達2毫米,下部達4毫米,小苞片闊三角形或四邊菱形,近頂部的為長三角形,覆瓦狀排列,頂部的彎向凹陷的殼斗口部,中部以下的常與殼壁離生且稍擴展;堅果扁圓或圓球形,徑14-24毫米,栗褐色,果臍凹陷,深0.5-1毫米,口徑13-16毫米。花期7-9月,果次年8-11月成熟。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厚斗柯
![厚斗柯 厚斗柯](/img/5/3f4/cGcq5SNzIDZ0YGZwQjZkVGZwYWYygzN0UzNjF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相近種群
壺殼柯及其變種金平柯和沙壩柯三者與厚斗柯近緣,其間的區別或在於葉背是否被毛,或在於殼斗是否全包堅果,或在於小苞片的形狀(鱗片狀或短線狀)。
分布於廣西東北部和貴州東南部的其葉片寬達6厘米,嫩葉及嫩葉背面中脈基部兩側有甚稀疏而早脫落的細柔毛。
文獻來源
中國植物志 第22卷, 70. 厚斗柯 厚斗石礫 圖版46: 1-5
Lithocarpus elizabethae (Tutch.) Rehd. in Journ. Arn. Arb. 1: 125. 1919; A. Camus, Chenes 3: 822. 1954, Atlas pl. 42 3, f. 9-14. 1948;中國高等植物圖鑑1: 430, 圖860. 1972.——Quercus elizabethae Tutch. in Journ. Bot. 49: 273. 1911. ——Pasania elizabethae (Tutch.) Schott. in Bot. Jahrb. 47: 685. 1912; Chun in Sunyatsenia 1: 221. 1934.——Synaedrys elizabethae (Tutch.) Kudo in Journ. Soc. Trop. Agr. 3: 387. 1931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1 200米的山地雜木林中,濕潤地方較常見。
分布範圍
產福建西南部、廣東、廣西、貴州東南部、雲南東南部。
主要價值
樹皮暗黑褐色,不開裂,內皮淡紫褐色,脊棱不甚突出,材身的槽棱較圓滑,木材淡茶褐色或略帶暗紫色,頗堅實。果實含澱粉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