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義都鎮新嶺村,又稱“厚嶺”,位於北緯24度,東經115度,屬亞熱帶氣候,極限高溫:39℃,極限低溫:-3℃。全村分為“上厚嶺”和“下厚嶺”,共轄9個生產隊,其中“上厚嶺”轄(竹山下、江子下、刁屋排),“下厚嶺”轄(社光圍、河背、竹頭壩、塘古坑、茶子園、佛子背)。新嶺村村民委員會位於社光圍生產隊。總人口2252人,338戶,人均耕地不足0.5畝。村無集體經濟收入,村民收入靠種植農作物及青壯年外出務工為主要經濟收入,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絕大部分村民處在貧困狀態,其中特困戶90戶,孤殘老人20人,殘障人員3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厚嶺
- 主要特產:茶油、柿餅
- 極限高溫:39℃
- 極限低溫:-3℃
主要特產,旅遊資源,三縣墩,嶅山,大帽山,龍潭,龍潭廟,
主要特產
茶油、柿餅等。
旅遊資源
三縣墩
三縣墩:地處龍川縣、和平縣、東源縣的交界點的一座山,登上此山,盡得三縣風景,由此得名。
嶅山
悠悠白雲,滔滔東江,孕育著千古名勝——嶅山。
嶅山,位於龍川縣義都鎮南部,方圓10平方公里。主峰大帽山海拔1175米,奇峰秀出,氣勢雄偉,蒼翠欲滴,景色絕佳。
嶅山,論高度,在龍川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中,排行第四(七目嶂,海拔1318米,位於紫市與五華、紫金交界處;野豬嶂,海拔1294米,位於上坪、細坳、麻布崗交界處;金石嶂,海拔1185米,位於細坳、上坪交界處;大帽山,海拔1175米,位於義都、佗城、東源交界處;羊里嶂,海拔1133米,位於上坪、麻布崗交界處;火星嶂,海拔1031米,位於貝嶺、麻布崗、細坳交界處)。論資歷,排行榜首。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為其壯美神奇而縱情放歌,並留下了不少的詩畫名篇佳作。龍川古八景,嶅山占其二。蘇東坡有詩曰:“嶅湖湖水漾金波,嶅頂峰高秋雪多;太乙仙岩吹鐵笛,東山暮鐘涌彌陀;龍潭飛瀑懸千尺,梅村舟橫客眾過;縱步龍台閒眺望,合溪溫水匯長河”。這可見嶅山是多么的神奇壯觀。
嶅山,萬壑爭流,群峰競秀,古蹟頗多,處處奇觀。主峰大帽山,直刺藍天,峰近九霄。晴天麗日,碧空萬里,立於峰巔遠眺,千峰盡萎,嶺似細浪,田疇村野,路如蛛網,民居星羅,萬千氣象。
每值嚴冬,嶅山銀裝素裹,白雪皚皚,好一派峰聳藍天光閃閃,氣沖牛斗驚玉皇的壯麗景象。無怪乎當年蘇東坡見此雪景縱情吟唱《嶅山雪霽》:“嶅峰瑞雪聳嵯峨,日照神光漾玉波;堪羨循人書八景,夜深何必問銀河”。
大帽山
大帽山海拔1175米,位於義都、佗城、東源交界處,大帽山西側的天柱峰(亦名金筆峰),石筍突兀,怪石嶙峋,千姿百態。峰頂兩側有石岩,一曰“天硯石”,一曰“天合石”。天硯石有一小池,池水久旱不竭,極為神奇。天合石約30平方米,旁有水濂洞,清流直瀉,洄漩擊石,飛珠濺玉,流光異彩。
大帽山左側的天廚峰,雲蒸霞蔚,其旁有一龍穴,歲時雲煙縹渺。相傳,“舜時有五色龍乘雲出入此穴,其穴通於海,傍入洞庭”。置身於此,思緒萬千,往事如煙。
龍潭
嶅山峰腰處有三潭,其中一潭曰“龍潭”,傳說此潭有潛龍,故名“龍潭”。這裡山清水秀,儼然世外桃源。順治十一(1654)年,徐壯行建寺於潭旁。乾隆三(1738)年,知縣盛祚建亭其上,置額曰“膏雨恩波”,另有“膏雨恩波亭”石刻。字法蒼勁秀麗,今依稀可辨。
龍潭廟
趙佗書院(又稱龍潭廟),位於嶅山峰腰,北宋年間由崔達章地師主持興建,占地面積10餘畝。共有兩幢兩橫槓,正廳為觀音座堂,二廳放有如來佛,三寶佛座像,兩橫槓分別有神仙、菩薩排列,氣勢雄偉,莊嚴肅穆。有求必應,香火鼎盛。後分支48個子廟於龍川、和平、河源等地。現在龍川的龍台廟、南山廟,都是從龍潭廟分支而來的。
在龍潭廟不遠處,有插旗石。相傳為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友諒和朱元璋爭奪天下,陳友諒兵敗後退守嶅山,駐紮於此。陳死後,將士們將其葬於嶅山。當時有一採藥者,窺知是陳友諒的墓地,意欲盜墓取寶。於是,他折來竹子,將尾朝下頭朝天倒插在墳頭作記號。待第二天他得意地領來家人掘墓時,但見遍山長滿了“倒插竹”,結果尋了半天,終無找到陳友諒的墳墓,只好羞辱跳崖尋短了。後在明清時期,也曾有不少的江洋大盜來到嶅山,企圖尋找陳友諒之墓,然而也終究無功而返。所有這些傳說,人們在神化嶅山的同時,也在淨化自身和後輩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