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歷史

厄瓜多共和國位於南美洲西北部,赤道橫貫國境北部,厄瓜多西班牙語即“赤道”之意。面積283561平方公里。人口 937萬多人(1985),其中印歐混血種人占41%,印第安人占34%,白人占15%。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印第安人通用克丘亞語。首都基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厄瓜多共和國
  • 行政區類別:南美洲西北部,赤道橫貫國境北部
  • 所屬地區:南美洲西北部
  • 地理位置:南美洲西北部,赤道橫貫國境北部
  • 面積:283561平方公里
  • 人口:937萬多人
  • 方言:西班牙語
  • 機場:基多
歷史沿革,發展規模,政變,

歷史沿革

厄瓜多原為印加帝國一部分。1532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
1809年8月10日宣布獨立,但仍被西班牙占領。
1822年徹底擺脫了西班牙殖民統治,成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的一部分。
1830年大哥倫比亞解體後,宣布成立厄瓜多共和國。建國後,厄瓜多一直政局動盪,政變迭起。文人和軍人政府接替執政達19次之多。
1979年8月10日文人政府執政,結束了自1972年以來的軍人統治。
1988年8月10日當選的羅德里戈·博爾哈·塞瓦略斯宣誓就任總統。
2006年11月26日,主權祖國聯盟運動領導人拉斐爾·科雷亞當選總統並與2007年1月15日就職。
2009年4月、2013年2月,科雷亞成功連任。[1]
2015年10月28日,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獨立前的厄瓜多4000多年前,厄瓜多地區居住著奇布查、奇穆、基圖、普魯亞和卡拉等幾十個印第安部族,人們以捕魚、狩獵和務農為生。15世紀後半葉,印加人開始入侵。1474年該地被征服後,成為印加帝國的一部分。1533~1535年,以S.de貝納爾卡薩爾為首的西班牙殖民者在厄瓜多建立了殖民統治。1563年西班牙王室在基多設立檢審庭,初歸秘魯總督管轄,1739年劃歸新格拉納達總督管轄。殖民統治時期的厄瓜多,天主教會擁有很大勢力,寺院眾多;經濟方面主要種植小麥和養羊,在農業、礦業和紡織工場中廣泛實行強迫勞動。面對西班牙殖民者的殘酷統治,印第安人舉行過多次起義。
厄瓜多歷史
1809年 8月10日,以J.P.de蒙圖法爾為首的愛國者在基多發動起義,宣布獨立,不久遭到鎮壓。1821年,S.玻利瓦爾派A.J.de蘇克雷率領起義軍支援厄瓜多獨立運動。1822年 5月22日,蘇克雷在基多附近的皮欽查戰役中大敗西班牙殖民軍,結束了殖民統治,厄瓜多獲得獨立。

發展規模

獨立後的厄瓜多獨立後,厄瓜多加入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30年退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宣布成立厄瓜多共和國,J.J.弗洛雷斯當選為首任總統。此後直到20世紀初葉,厄瓜多兩大政黨保守黨和自由黨互相爭奪權利。1860~1875年,保守黨人G.加西亞·莫雷諾實行獨裁統治,1869年頒布的憲法規定只準信奉天主教。自由黨領袖E.阿爾法羅執政期間(1895~1901,1906~ 1911),實行政教分離,沒收教會財產,允許宗教信仰自由,並建成連線內地和沿海的基多-瓜亞基爾鐵路,促進了經濟發展。19世紀下半葉,英美資本相繼滲入,逐步控制了厄瓜多的經濟命脈。在自由黨人L.普拉薩·古鐵雷斯任總統期間(1901~1905,1912~1916),政局相對穩定,經濟有所發展,可可成為主要出口商品。1916~1925年,厄瓜多的政治、經濟大權完全掌握在商業和農業銀行手中。1925年一些青年軍官發動起義,推翻代表金融資產階級利益的G.S.科爾多瓦政府(見厄瓜多七月革命)。1930~1940年更換了12個總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厄瓜多站在同盟國一邊,自由黨總統C.A.阿羅約·德爾里奧將加拉帕戈斯群島租讓給美國作空軍基地。1941年厄瓜多同秘魯發生邊界武裝衝突,結果失敗,喪失大片國土。1944年 5月阿羅約·德爾里奧被人民起義推翻,J.M.貝拉斯科·伊瓦拉就任總統(見厄瓜多人民起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厄瓜多民族民主運動高漲。1945年頒布了一部比較民主的憲法。同年底,美國被迫撤除設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空軍基地。1947年發生軍事政變,貝拉斯科·伊瓦拉政府被推翻。1948年自由黨人G.普拉薩出任總統,同美國簽訂雙邊軍事協定。1952年貝拉斯科·伊瓦拉第3次當選總統。同年8月,厄瓜多同秘魯、智利共同簽署維護 200海裏海洋權的《聖地亞哥宣言》。1956年以後曾多次建立親美獨裁政權。1968年6月貝拉斯科·伊瓦拉第5次當選總統。兩年後他解散議會,宣布全國戒嚴,獨攬大權。1971年由於美國漁船不斷在厄瓜多領海非法捕魚,厄美關係緊張。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香蕉取代可可成為厄瓜多的主要產品,出口量占當時世界第一位。1972年厄瓜多開始大規模開採並首次出口石油,從此石油逐漸取代香蕉成為國家經濟的主要支柱。

政變

1972年 2月,以陸軍司令G.羅德里格斯·拉臘為首的一批具有民族主義傾向的軍人發動政變,推翻貝拉斯科·伊瓦拉,建立軍政府。羅德里格斯·拉臘執政期間,採取了一些社會、經濟改革措施。1973年厄瓜多加入石油輸出國組織。1976年1月羅德里格斯·拉臘被迫辭職,以海軍司令A.波韋達·布爾瓦諾為首的最高執政委員會接管政權。波韋達·布爾瓦諾政府加強同各界對話,恢復政黨活動。1978年1月舉行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1979年4月舉行大選,人民力量集中黨候選人J.羅爾多斯當選總統。他執政期間,對內發展民族經濟,鼓勵私人和外國投資;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奉行民族主義政策。1980年1月2日厄瓜多同中國建交。1981年5月羅爾多斯因飛機失事遇難。副總統、人民民主黨人О·烏爾塔多·拉雷亞繼任總統。1984年5月,基督教社會黨人L.費夫雷斯·科爾德羅當選總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