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厄拉撒戰役
- 時間:公元前160年
- 參戰方:塞琉古王朝;馬加比王朝
- 結果:塞琉古王朝獲勝
- 參戰方兵力:塞琉古步兵2萬,騎兵2000;猶太兵力略少於塞琉古軍
- 主要指揮官:巴吉底;猶大·馬加比
敘利亞風雲,國際局勢庇護下的馬卡比王朝,硬實力的碰撞,
敘利亞風雲
公元前164年,年幼的安條克五世國王和父親留給他的攝政呂西阿斯一起,迫使馬卡比猶太人對塞琉古帝國再次折服。然而,他們的軍事勝利並沒有給自己帶來相應的政治加分。相反,幾乎所有的國內外勢力都其感到十萬分的不滿意。
在國際上,羅馬人注意到塞琉古帝國有再次稱霸西亞的苗頭出現。由於共和國在第二次布匿戰爭後,就一直致力於削弱環地中海的四方強權,所以塞琉古無論對羅馬有無敵意,都會遭到來自元老院的干涉。何況,安條克五世並非前任君主留在羅馬城內的人質,更不可能獲得羅馬方面的極力信任。
在國內,安條克五世在實際上被歸類於親羅馬派。由於甚至自己的王朝無力與西方世界的霸主爭鋒,利西阿斯一直對羅馬採取卑躬屈膝政策。當羅馬人繼續要求塞琉古人削減軍備,他們便迫不得己地將戰船鑿沉,並將不少戰象的腳筋割斷。因此,在塞琉古國內的敘利亞本土派看來,這對活寶就是典型的叛徒。而在真正的親羅馬派看來,他們又總是懷有二心,不能算理想的代言人。
於是,在貝特匝加黎雅戰役結束的當年,羅馬人策劃了一起塞琉古宮廷政變。當年被塞琉古四世派到羅馬的德米特里烏斯,悄悄返回國內,並在真正的親羅馬派幫助下暗殺了弟弟安條克五世。接著,這位新上位的德米特里一世,又下令處死了重臣利西阿斯。當然,塞琉古式的麻煩,很快就要來困擾這位新君。
國際局勢庇護下的馬卡比王朝
由於敘利亞方向的內亂,馬卡比王朝在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聖地的主人。雖然他們的控制區還是僅僅限於內陸地帶,卻可以在高地方向俯視整個沿海平原。而且因為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也陷入了嚴重性衰退,這個新生的猶太政權一下子感覺自己有了巨大空間。
當然,猶太人最關心的外部勢力,還是北方的敘利亞。他們很高興地發現,新繼位的德米特里烏斯一世,正忙於同國內的敘利亞本土派爭鬥。這些人在首都安條克和重鎮大馬士革,都有一定的支持勢力。同時,位於兩河地區的地方總督也宣布自己成為獨立的國王。馬卡比人便因此不再繼續臣服塞琉古帝國,進而引發了公元前161年的亞達撒之戰。
當時,由於德米特里烏斯一世忙於他所認為的真正威脅,所以趕來彈壓馬卡比人的僅僅是將領尼卡諾爾和數千地方軍部隊。
馬卡比人按照自己的光榮傳統,採用打了就跑的游擊戰術,不斷吸引希臘人追擊。最後,依靠突襲和斬首策略,打死了尼卡諾本人。剩下的塞琉古軍隊也就撤出了猶太地區。
然而,馬卡比人並沒有認清真正的形勢。由於德米特里烏斯來自羅馬,所以共和國並不會阻礙他鎮壓西亞本地的附屬國勢力。因此,到了公元前160年,另一位希臘將軍巴吉底的部隊開始南下。儘管塞琉古君主本人需要應對東面割據的米底總督提馬庫斯,但還是留下不少兵力給巴吉底,專門用來對付馬卡比猶太人。
硬實力的碰撞
為了迅速解決猶太問題,巴基德斯率領20000步兵和2000騎兵從大馬士革南下。在第一站加利利,塞琉古軍隊毫不猶豫的開啟了屠城模式,希望以此震懾地區內的所有猶太人。接著,他們繼續前進到耶路撒冷,將猶太聖城包圍得水泄不通。
多年之後,猶太人在回憶當時的危局,聲稱自己一邊只剩下3000人的軍隊。其中,大部分人還因為忌憚龐大的希臘對手,選擇逃離耶路撒冷。因此,作為起義者領袖的馬卡比就只剩下來1000(一說800)士兵。但根據當代的以色列學者估計,猶太人實際上集中了只是略少於塞琉古對手的兵力。也就是說,那些逃出耶路撒冷的士兵,實際上是去各地徵集部隊。因為他們無法承受耶路撒冷被反覆占領的巨大代價。
巴基德斯的部隊發現猶太人開始集結後,毫不猶豫地主動尋找對方決戰。他的部隊質量不如當年呂西阿斯的部隊,但勝於模仿自己的猶太義軍,特別是在騎兵方面。
雙方最終在巴勒斯坦城市拉馬拉附近的伊拉撒相遇,並且迫不及待地想要立刻擊潰對手。猶太軍隊的步兵已經超過萬人,除了大量的輕裝步兵外,還包括數千模仿馬其頓方陣武裝起來的重步兵部隊。但猶太騎兵的數量很少,只是馬卡比本人指揮的那支親衛隊。他們很自然地位於全軍的最後方位置,保護身前的方陣步兵和散兵線。
因為部隊的數量和質量有限,巴基德斯的麾下的重裝方陣部隊也居於少數,在他們陣前,還有數千可以執行騷擾作戰的中型步兵。他們雖然也是地方武裝,卻同樣是可以組成方陣作戰的希臘化士兵,並因此裝備著更多頭盔和橢圓形盾牌。一旦手裡的2-3支標槍投擲完畢,就可以迅速成為類似希臘方陣的近戰部隊。至於多達2000人的騎兵,被分配到了全軍兩翼的側後方。
戰鬥開始後,馬卡比派出自己的輕步兵與塞琉古人接戰。但希臘士兵在前哨戰中就壓制了猶太對手。在不少弓箭和標槍掩護下,地方民兵成了猶太散兵所難以應付的對象。馬卡比當然知道這樣的局面對自己非常不利,轉而尋求再次通過斬首來瓦解希臘大軍。通過觀察,他發現巴基德斯本人和衛隊都處於塞琉古軍隊的左翼。於是,千名猶太騎兵追隨領袖迂迴,直撲塞琉古將領的所在位置。臨行前,他還下令步兵前線後退,將對方的步兵也吸引出去。
然而,希臘軍隊的騎兵實力超過了猶太人的估計。巴基德斯在發現對方來襲後,主動率領左翼騎兵後撤,並一路奔向了戰場後方的崎嶇地形。馬卡比顧不得自己留在戰場內的大量步兵,繼續追擊逃跑的希臘將軍。
猶太人沒有注意到,塞琉古軍隊的右翼騎兵也迂迴過來,從後方完成了對自己的包夾。由於已經是在崎嶇山地,猶太人基本上沒有了逃跑路線,被迫和前後兩邊的塞琉古騎兵作戰。數量與質量方面的巨大差距,讓猶太領袖和他的菁英士兵一起在這裡被殺。
同時,猶太步兵一直按著既定方針在且戰且退。但在失去騎兵保護的情況下,他們還是需要直面整個塞琉古步兵陣線。當他們逐步退入戰場後方的崎嶇地形,就無法繼續保持馬其頓方陣的嚴密。結果,隊形更加靈活的塞琉古人打的更加從容,將馬卡比軍隊全部擊潰。
另一種對於戰役的描述是,巴吉底故意讓塞琉古軍右翼佯退,誘使猶大軍左翼追擊至山坡,再利用地形上的優勢攻擊猶大軍,最後當塞琉古左翼擊破猶大軍右翼後,從後方打擊猶大軍左翼,造成猶大士兵潰散。
戰局的最後,不少人應該是通過複雜地形的掩護逃走,避免了可怕的全軍覆沒。
馬卡比起義者也再次獲得了起死回生的機會。在塞琉古國內的反羅馬勢力再次在東方舉兵之後,馬卡比王朝再次加入了反敘利亞陣營。最終,德米特里烏斯本人也在同僱傭軍和猶太人的戰鬥中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