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胎生動物

卵胎生動物

動物的卵在體內受精、體內發育的一種生殖形式。受精卵雖在母體內發育成新個體,但胚體與母體在結構及生理功能的關係並不密切。胚胎髮育所需營養主要靠吸收卵自身的卵黃,胚體也不會與母體輸卵管進行物質交換。這是動物對不良環境的長期適應形成的繁殖方式,實際母體對胚胎主要起保護和孵化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卵胎生動物
  • 定義:在體內受精、體內發育
  • 性質:生殖形式
  • 相關物種:錐齒鯊、星鯊、某些毒蛇等
  • 過程:體內受精、體內發育
  • 特點:安全
卵胎生動物,卵胎生物種,卵胎生過程,

卵胎生動物

動物的受精卵在母體內發育成新的個體後才產出母體。但其發育時所需營養,仍依靠卵自身所貯存的卵黃,與母體沒有物質交換關係,或只在胚胎髮育的後期才與母體進行氣體交換和有很少營養的聯繫。它是介於卵生和胎生之間的情況。錐齒鯊、星鯊、某些毒蛇(如蝮蛇、海蛇)和胎生蜥、銅石龍蜥等均為卵胎生動物。
在動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其所產生的新個體雖不是卵而是幼體形態,但在母體內則備有作胚胎營養的卵黃,胚胎的發育並不直接依賴母體的營養,而只不過是卵在母體內發育、孵化,這和哺乳類靠與母體間組織聯繫而獲取營養的真正胎生是有區別的,所以稱這種生殖為卵胎生;蝮蛇、田螺和一些魚類都是卵胎生。不過在魚類也有通過其他方式靠母體營養而發育的,這也是一種真正的胎生形式。例如海鯽類,是在卵巢內進行受精、發育、孵化,而仔魚是在卵巢腔中,於開口之前,經過體上皮和鰓孔攝取卵巢組織所供給的營養。此外,在鯊類和鰩類,其開始發育是依靠卵黃營養,但待卵黃耗盡時,便通過卵黃囊與輸卵管下部的所謂子宮(內壁生有許多絨毛)發生聯繫,接受來自母體的營養,表現出與哺乳類真正胎生相似的狀態。此外在體內受精方面,有的在產卵前已於母體內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發育(如鳥類),也可稱為廣義的卵胎生。

卵胎生物種

行卵胎生的動物有部分的鯊、孔雀魚和大肚魚等。例如一些毒蛇的卵一直懷在媽媽的肚裡,小蛇在母親的腹中孵化後才產出,由於小蛇的營養來自於卵而非來自於胎盤,所以稱之為卵胎生。

卵胎生過程

卵胎生動物的受精卵則停留在母體的生殖道內,藉卵本身的卵黃質發育成幼體,一待成熟,母體的生殖道收縮將幼體連同卵膜(vitellinemembrane)排出體外。所以卵胎生動物的胚胎受到母體的適當保護,孵化存活率比卵生者較有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