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即墨黨組織第一個村級支部紀念館,位於即墨市普東鎮袁家屯村,即袁超舊居。整個紀念館為抗戰時期民居平房12間,8正4倒,其間有庭院及走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即墨黨組織第一個村級支部紀念館
- 位置:即墨市普東鎮袁家屯村
- 建築面積:100平方米
- 占地面積:214平方米
基本簡介,相關事件,歷史沿革,
基本簡介
中共即墨黨組織第一個村級支部紀念館,位於即墨市普東鎮袁家屯村,即袁超舊居。整個紀念館為抗戰時期民居平房12間,8正4倒,其間有庭院及走廊。建築面積100平方米,占地面積214平方米。這裡是中共即墨黨組織第一個村級支部舊址,也是抗戰時期即墨黨組織建立革命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發祥地。這裡有被即墨人民引以自豪的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的光榮歷史和可歌可泣的對敵鬥爭的英勇事跡,其代表人物就是袁超。
相關事件
在黨的早期革命鬥爭中,袁超在即墨市老一代革命家中是傳奇式的人物。1934年春,中共中央北方局先後派遣共產黨員徐達三(即墨袁家屯村人)、魏思文、黃秀芝等人來到即墨西北地區的袁家屯、普東一帶發展黨團組織。徐達三來到袁家屯後,積極對袁超進行教育和培養,2月將袁超發展為共青團員,同時成立少年俱樂團,袁超為總團長。當時中共黨、團合編為一個小組,由袁超擔任團小組長。8月袁超正式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擔任中共袁家屯黨支部書記。這是即墨第一個村級黨支部.袁超是年只有15歲。
1935年,袁超協助徐達三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在青島被捕,被關進監獄,在獄中同敵人作英勇鬥爭。“七七事變”後,袁超被釋放出獄,他第一個到萊陽找到黨的組織,接受黨的指示,毀家紓難,建立抗戰隊伍,於1938年2月在袁家屯發動武裝起義,建立起即墨第一支真正屬於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被共產黨領導的膠東武裝授予“三軍七大隊”番號,袁超任大隊長兼政委。
由於有豐富的經歷和革命執著的革命精神,袁超同志軍隊工作和地方工作一肩雙挑。解放前,先後擔任過高密、平度、昌邑三縣邊區工委書記、膠、高、即中心縣委書記兼即墨縣委書記、南海特委常委、東海地委副書記、華東野戰軍一0四師政治部副主任等多種職務。解放後隨軍南下。1979年在上海市工交黨校副校長的職位上離休,1998年4月去世。
袁超帶領全家投入革命隊伍,他的父親、大哥袁淑明、二哥袁明三,長期支持和配合袁超的革命活動.袁超在青島被捕後,袁明三以及他們的父親也慘遭嚴刑審訊,均受重傷。但寧死不屈,始終嚴守黨的秘密。袁明三被打掉四顆牙齒,留下了不可癒合的創傷。抗戰時期,他們撇家舍業幫助袁超拉起抗日隊伍,與袁超同生死共患難。袁明三1939年入黨,同年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3月至1951年6月任即墨縣人民政府縣長。這期間,他工作夜以繼日,過度疲勞,導致傷病復發,於1951年6月英年早逝於工作崗位,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歷史沿革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即墨縣委在整理研究我黨革命鬥爭歷史過程中,對袁超一家在黨的革命鬥爭中做出的巨大貢獻作了充分肯定,袁超本人也積極配合,回憶歷史、提供資料,並幾次回到即墨幫助搞好黨史資料的整理工作。
200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進行傳統教育,市委和普東鎮黨委及對袁家屯村黨支部對袁家舊居進行了簡單修繕,布展,闢為黨史紀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