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

生命體徵不穩定,病情變化快,兩個以上的器官系統功能不穩定,減退或衰竭病情發展可能會危及到病人生命。我們稱這一類病人為危重病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危重病人
  • 外文名:Critically ill patients
  • 定義:生命體徵不穩定,病情變化快
  • 判斷標準:根據意識、瞳孔、呼吸、心跳
  • 搶救制度:就地搶救治療
危重病人的定義:,判斷標準,危重病人搶救制度,

危重病人的定義:

生命體徵不穩定,病情變化快,兩個以上的器官系統功能不穩定,減退或衰竭病情發展可能會危及到病人生命。

判斷標準

判斷垂危病人可根據意識、瞳孔、呼吸、心跳及總體情況等五個方面。
(1)正常人或一般病人的意識是清醒的。如果病人的意識已喪失,尤其是突然間意識喪失或昏倒在地,應該認為病情已處於急危重症之列,需要儘快救護。遇到此種情況,“第一目擊者”應先大聲呼喚2~3次,通常是:“喂,你怎么了!”美國近些年來約定俗成的呼叫格式是:“Are you OK?”或者“Are you all right?”。現已有普及到其他國家之勢。無論平時遇到外賓尤在奧運會期間遇到此種情況,可按此進行。大聲呼喚2~3次,如無任何反應,說明病人已陷入昏迷或垂危狀態。
如呼喚無反應,此時還可採取輕輕推動病人2~3下,當然不能推動傷患處。如無任何反應,也可說明病人已處於昏迷或垂危狀態。所以,在“大聲呼喚2~3次,輕輕推動2—3下,”如無反應者,屬於應儘快呼救之列。
(2)瞳孔
兩眼的瞳孔俗稱瞳仁,正常時等大等圓,遇到光線能迅速縮小。
當病人已陷入垂危狀態,或腦部受傷嚴重,腦組織出血時,或發生某些急性中毒等情況時,兩側瞳孔會不一樣大,可能縮小或放大;用電筒光線刺激,瞳孔不收縮或收縮遲鈍。當病人的瞳孔逐漸放大、固定不動、對光反射遲緩、消失時,病人陷於瀕死或已死亡狀態。
(3)呼吸
呼吸是生命存在的徵象。嬰兒降臨人間的第一次哭聲,表示該生命的第一次呼吸,此後,呼吸與生命相伴終生。
正常人每分鐘呼吸次數為15~18次。垂危病人呼吸多變快、變淺、不規則。當病人陷入垂危或瀕死狀態,呼吸變緩慢,不規則,直到呼吸停止。
對於一些意外事故或病人發生嚴重嘔吐等情況時,有時呼吸本身還不至於發生嚴重障礙,但可因病人的體位或嘔吐物堵塞呼吸道而使呼吸停止,所以,在檢查判斷此項同時,應注意呼吸道是否暢通,有無被痰涕、嘔吐物甚至假牙墜落阻塞。
一般觀察病人胸部的起伏情況,可以得知他還有無呼吸。在呼吸運動已很微弱,有時不易見到胸部明顯的起伏時,可以用一絲纖維、薄紙片、草葉等放其鼻孔前,看這些物件是否會隨呼吸飄動,以資判定有無呼吸。

危重病人搶救制度

1、對於危、急、重病人應先後就地搶救治療,待病情允許才由專人護送
至病房交接後方可離開。決不能以“無床位“一推了之,或因未帶錢拒作有關手術、檢查、不予及時輸血,必要時報告有關領導或總值班。
2、超過醫院診治能力的危、急、重病人如病情允許轉院,經請示上級醫
師或科主任後並向病人或家屬講明情況,途中風險徵得患者或家屬同意簽字後進行。必要時報告有關領導或總值班。
3、危、急、重病人應實行首診負責制,嚴禁各科室、各專業間互相推諉、
扯皮,並切實抓好危重病人、複合傷病人的多科會診及二喚會診,提高急診醫療質量,提高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
4、危、急、重病人在搶救過程中,若對診治有困難或出現意外情況,應
及時向有關領導或總值班匯報,及時請二喚會診或醫院搶救小組共同參予搶救。
對病情嚴重隨時可能發生生命危險的病人的臨床護理。眼瞼不能閉合者容易發生角膜潰瘍及結膜炎,套用凡士林紗布覆蓋。用生理鹽水或多貝爾氏液(複方硼砂溶液)擦洗口腔以防止感染,每日至少擦洗3次或在每次進食後擦洗。為防止褥瘡發生,要常翻身,對身體受壓部位要用95%酒精或滑石粉按摩,或用氣圈、棉圈墊起;床單保持平整、乾燥、無皺褶、無渣滓。應協助長期臥床者經常更換體位,促使呼吸道分泌物咳出,以防止發生墜積性肺炎;為防止肌肉萎縮,應協助他們進行四肢被動活動。對昏迷病人應使頭側向一邊。經常用吸引器吸出分泌物,以緩解病人呼吸困難和防止窒息。有尿瀦留者可按摩下腹部或使病人聽流水聲以助排尿,必要時可導尿。便秘者可灌腸或戴上手套用手挖出糞便。對昏迷、譫妄、躁動病人要注意安全,防止摔傷,必要時設專人護理。對危重病人多採取重症監護,對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徵進行動態觀察。還應加強心電監護、中心靜脈壓及末梢循環的觀察,並根據情況及時採取措施。對心臟驟停的病人採取心、肺、腦復甦的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