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者:盧希悅
- 出版時間:2012年1月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頁數:229 頁
- ISBN:9787514115376
- 定價:26 元
- 副標題:當今世界和中國經濟危機問題研究
內容介紹,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介紹
《危機中的醒悟——當今世界和中國經濟危機問題研究》主要有以下若干要點:
一是研究和概述了當代中國在改革開放中的經濟崛起,特別是從文化的視角分析了中國人在“真理標準”旗幟下文化力量的醒悟和釋放,是改革開放和經濟崛起的深層文化動因,也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源泉和力量,著重展現了經濟危機到來之前中國的經濟繁榮。
二是研究概述了金融危機的三種主要表現形式,即金融自身性金融危機,也就是由金融機構決策失誤、管理不善或金融犯罪等原因導致的自身性危機;社會政治性金融危機,即由於某個國家政權交替或政治改革引發的金融危機;社會經濟性金融危機,即由社會經濟過程內在矛盾運動所導致的經濟危機。
三是研究和揭示了在當今世界和中國經濟危機中,國內外市場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特別是消費不足的深層動因,並著重提醒人們無論在市場繁榮時期還是經濟危機時期,要理解和把握人類社會再生產總過程中生產、交換、分配、消費諸環節相互銜接及辯證性同步增長的關係,特別是生產與消費的重要關係。
四是研究和分析了商品細胞中使用價值與價值的內在矛盾,是經濟危機的潛在性天然基因。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是經濟危機的潛在性內在成因。
五是研究和分析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市場經濟國家發生經濟危機的社會制度性內在成因。
六是研究和分析了在上述各種矛盾融合及運動中,企業為追求利潤而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各級政府為追求GDP增長政績而擴大積累,是造成生產相對過剩的直接性企業原因和社會原因,也是深層動因;而為追求利潤和GDP增量對消費的限制,則是通過社會分配關係實現的,即社會分配關係的狹隘基礎,是造成消費相對不足的深層動因。而兩個深層動因的融合,則是經濟危機不可避免的內在成因。
七是研究和分析了當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八是研究和分析了在經濟危機的困境下,中國作為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的工業化國家,無論是在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上,還是在節能增效和科技發展上,特別是在農村經濟發展上,具有多元性經濟發展和經濟成長新空間。
九是研究和分析了中國抗危機能力的多因素相對優勢。
十是從市場經濟全球化的大視角,研究和分析了這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多元成因,並著重研究和借鑑了馬克思的“經濟危機成因論”與凱恩斯的“國家調控經濟論”。
十一是研究和分析了經濟危機中的失業和再就業問題。
十二是從文化的特殊視角,研究分析了經濟危機的文化動因,對經濟危機背後的國別文化差異,特別是中美經濟“互補關係”中,人們文化價值取向對積累與消費的滲透性影響進行了理論透視。
十三是研究分析了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與文化高度融合的新趨勢,從多方面揭示和論證了經濟與文化的相互交融,以及文化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與過去資源經濟、技術經濟形態的區別。
十四是研究分析了經濟危機狀態下的企業應對危機心理準備、企業品牌建設、企業市場行銷策略、企業文化建設特別是誠信文化建設等問題,提出了企業轉危為機的有關對策,特別是創造性地研究和提出了實現企業創新發展的36種創新思維方式,可供一切企業選擇運用。
十五是從中國文化醒悟的大視角,著重研究分析了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格局的歷史變動,特別是歷史文化尊貶與國運興衰之變的內在聯繫,揭示了中國古代科技經濟發展前興後衰的歷史之謎和歷史之鑑。
十六是研究了當代中國融資體系及對策。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原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的研究成果。
《危機中的醒悟——當今世界和中國經濟危機問題研究》由盧希悅、韓慶華、王傳榮、盧新宇編著。
編輯推薦
盧希悅、韓慶華、王傳榮、盧新宇編著的《危機中的醒悟——當今世界和中國經濟危機問題研究》,是一部應對危機的即時之作,也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史上的應世創新之作。讀這部書,可以幫您知道和理解當今世界這場鋪天蓋地而來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的深層動因,懂得當代中國應對危機決策的理論根據,以及中國抗危機能力的多因素相對優勢,並清醒看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多元性經濟成長新空間。對於處在危機困境下的企業來說,則可進一步理解以創新思維為靈魂的企業文化,是企業防衰致興的生命源泉,並運用本書提出的36種創新思維方式,找到企業轉危為機、化險為夷的出路和對策。
目錄
一、中國的經濟崛起和文化醒悟
——經濟危機到來之前的經濟繁榮
二、金融危機的多元形式及經濟危機的內在成因
——中國應對危機和實現經濟成長的戰略轉變
三、經濟危機中陡然出現的消費短缺
——要高度重視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生產和消費的關係
四、經濟危機中市場供過於求的深層動因
——中國化解危機對策的著力點
五、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運動的新態勢
——市場經濟內在矛盾運動規律與經濟風險防範
六、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戰略轉變
——化解和防範經濟危機的戰略選擇
七、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多元成因及化解對策
——馬克思與凱恩斯經濟危機學說的借鑑和發展
八、中國抗危機能力的多元素相對優勢
——中國經濟成長的多元性新空間
九、要高度重視2000萬農民工的就業問題
——全球經濟史亡危機中最大的失、業群體
十、經濟危機背後的文化差異透視
——市場經濟內在矛盾及文化力量的正負效應
十一、經濟危機中的文化動因
——中美經濟互補關係中的文化價值取向比較
十二、當今世界經濟與文化的高度融合
——把握文化經濟發展的歷史新機遇
十三、中國企業應對危機的心理準備和對策選擇
——企業轉危為機的多元空間
十四、創新思維是企業品牌建設的靈魂
——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深層源泉
十五、誠實守信是人類萬世美德
——經濟危機中更要重視品牌文化中的誠信建設
十六、歷史文化尊貶與國運興衰之鑑
——中國古代科技經濟發展前興後衰的歷史之鑑
十七、當代中國金融體系及融資對策
——論融資理論、融資形式與山東省區域融資戰略及對策
十八、全球經濟危機中的中美經濟關係
——對中美貿易爭端是是非非問題的理性思考
十九、當今世界和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態勢
——產業經濟的多元性融合發展
二十、中國鎮域經濟的崛起之路
——山東“百億大鎮”實踐經驗的理性啟示
海外視角中的中國經濟
——外國人怎樣看待中國的經濟崛起和抗危機的相對優勢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