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隨行為(印隨)

印隨行為

印隨一般指本詞條

一些剛孵化出來不久的幼鳥和剛生下來的哺乳動物學著認識並跟隨著它們所見到的第一個移動的物體,通常是它們的母親,這就是印隨行為。印隨行為一般在動物剛剛孵化或出生後發生。如剛孵化的小天鵝如果沒有母天鵝,就會跟著人或其它行動目標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隨行為
  • 外文名:Imprinting
  • 所屬:生物行為
產生背景,形成過程,主要特徵,主要功能,主要案例,

產生背景

印隨學習是動物出生後早期的學習方式,如剛孵化的小天鵝如果沒有母天鵝,就會跟著人或其他行動目標走。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康納德·洛倫茲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他把雁的蛋分為兩組孵化,一組由母雁孵化,一組由孵化箱孵化。結果由孵化箱孵化出來的小雁把洛倫茲當成了媽媽,洛倫茲走到哪兒,小雁也跟到哪兒。如果把兩組小雁扣在一隻箱子下面,當提起箱子時,小雁會有兩個去向,一組向母雁跑去,一組則跑向洛倫茲。結果,自從這些剛剛孵化出來的小雁記住了洛倫茲後,即使到了成年,它們依然跟著他,在他游泳的時候,這些雁會緊緊跟在他的後面。一旦印隨作用發生,就不可改變——比如動物記住並不是它自己的母親而是別的物體,如運動的玩具,甚至人類。
天鵝的印隨行為天鵝的印隨行為
這種學習後果是由直接印象造成的,所以稱為“印痕”學習。據實驗,很多一出生就能四處活動的動物都能夠產生印痕行為。如大部分鳥類、豚鼠、綿羊、鹿、山羊和多種魚類。印痕是新生動物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可以使那些沒有自衛能力的小動物緊緊依附在它們的父母身邊,從而使食物供應和庇護更有保障。

形成過程

印隨學習是動物出生後早期的學習方式。如剛孵化的小天鵝如果沒有母天鵝,就會跟著人或其他行動目標走。如前述的著名奧地利生物學家康納德·洛倫茲對灰腿鵝(或幼鴨)的實驗,表明它是一種具有先天基礎的學習行為。
印隨學習是動物出生後早期的學習方式,具特定的敏感期。如果剛孵化的小動物沒有看見自己的媽媽,它們就會緊跟它所看到的第一個大的行動目標行走。如剛孵化的小天鵝如果沒有母天鵝,就會跟著人或其他行動目標走。
印隨行為的展現是多方面的,它不單單是動物的習性,也有動物的條件反射作用,通過視覺刺激大腦皮層產生的一種行動。印隨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才能辨清活動的對象,這是剛出生的動物跟隨媽媽的過程中逐漸在視覺反射與軀體運動反射之間建立的暫時連線。

主要特徵

印隨動物的形態很奇妙,會隨著第一個看到的動態物體去學習;這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也是動物大腦的先天行為能力。行為大概在小鴨子出生後的兩三天。如果這段時間把小鴨子關在黑暗裡,這種行為將不會發生。另外他發現這種行為的效果延續時間之久是非常令人驚奇的,甚至影響到了鴨子到了成年的擇偶偏好。.
印隨學習是動物出生後早期的學習方式,印隨學習只能在生長一定時期內完成,具特定的臨界期或敏感期。過了敏感期就沒有印隨學習了。動物學著認識並跟隨著它所見到的第一個移動的物體(通常是他們的母親或者是父親)這就是印隨行為。印隨行為不會因為種族而改變,因此很大程度上會發生排斥同種族的情況。在銘印發生期間,學習的內容不多,比如對應環境某一特定的物體作特定的反應。
“印隨”的目的不是確定自己所屬的物種,而是用來記住可能的父母(親鳥),通俗說就是“睜眼先認個媽”,不管這個生物是不是自己同種的個體。一般來說雛鳥睜眼看見的第一個活物要么是自己親媽要么是養母,只要記住這個娘,就能形成乞食反應,吃喝不愁。“印隨”這個詞出現代表著“印隨學習”本身小家禽跟著第一個看到的移動的東西走,是一種先天行為,但是“學習”是後天行為。印隨只發生在雛鳥出生後很短的時期,是一種本能反應。而到雛鳥長大後,體內的激素、荷爾蒙等的變化會使得它們本能地趨向於同類,加上在野外自然條件下有和同類接觸的機會;所以繁殖的時候不會認錯的。印隨學習是動物出生後早期的學習方式,具有特定的敏感期。也是短暫性的行為。
印隨行為印隨行為

主要功能

印隨學習在進化上有重要意義。雛鳥追隨母鳥,能有效地得到母鳥的保護和撫育。許多哺乳動物通過印隨學習建立親子聯繫,母獸不至於認錯子女,有利於自身基因的傳播,有利於保護本物種的基因庫。
印隨對生物的生存十分有價值。首先,它使得幼小的動物緊跟它們的母親,母親到哪裡可以找到食物,以及如何躲避掠食者。它使得幼小的動物們緊跟它們的母親,這樣能獲得最大限度的安全。其次它也使得幼小的動物們模仿它們的母親或者同類做相同的事或者相同的動作,這樣能最快最短時間內獲得它們生存生活的技能技巧。其次,印隨作用使幼小的動物知道同類動物的模樣,這種能力在動物幼年的時候對其起到保護作用。
印隨學習和其他學習行為有幾個重要區別:
①印隨學習只需要少量的經驗信息就可以學成,並且一旦學成,就可以保持較長時間,很難改變;
②印隨學習不需獎勵或懲罰,但只能在生長一定時期內完成。這個時期成為臨界期或敏感期。過了敏感期就沒有印隨學習了。

主要案例

2014年4月28日,法國布列塔尼52歲的男子克里斯蒂安·穆萊克(Christian Moullec)十幾年裡一手養大了一群雁。這些雁認為穆萊克是它們的“母親”,於是時刻跟隨著他,甚至在他駕駛超輕型飛機時,雁群也會在空中排成V字型跟隨著飛翔。
法國人克里斯蒂安·穆萊克曾是位氣象學者。在過去的17年裡,他致力於培訓一群失去雙親的雁,使它們將他看做自己的母親,並時刻跟隨他,儘管他並沒有羽毛和鳥喙。
可愛的鴨可愛的鴨
穆萊克曾說,這些雁剛破殼而出時,他和妻子及三個孩子曾同這些雁共享一個臥室。他也承認自己對這些雁很痴迷。1996年,穆萊克在法國第一次帶領雁群飛行。從那以後,他帶領雁群橫穿歐洲飛翔了成百上千次,這使穆萊克小有名氣。穆萊克將飛翔表演募集到的資金用於拯救一種瀕臨滅絕的雁。現年52歲的穆萊克已經和雁群共同飛翔了長達15年之久。每次雁群會從起飛跟隨至降落,並在空中排成完美的V字型。這壯觀的場景使得他被稱為“鳥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