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漢代模印紋飾陶器。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乾前用印模將所需花紋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後進行燒制。...
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漢代模印紋飾陶器。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乾前用印模將所需花紋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後進行燒制。印紋陶 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漢代模印紋飾陶...
《中國南方古代印紋陶》是198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適凡。...... 本書共分拍印技術的萌芽與幾何形印紋陶的產生,幾何形印紋陶的發展與興盛、幾何形印...
泥質陶。敞口,卷唇,短頸,扁圓腹,平底。頸部刻弦紋數道,肩有四組圓泥餅形紐,器腹印細方格紋。瓿,古代貯水盛酒的器皿。西周時期的瓿多仿青銅瓿的造型。...
印紋陶鴨形壺是商代的酒具。1984年6月在紹興附近的上虞樟塘鄉發掘了兩座商代龍窯。這是浙江最早的窯址,窯中有大量印紋硬陶片。1978年紹興富盛鎮曾發掘出燒制...
印紋陶罄(商)高31厘米,河南省鄭州出土,河南省博物館藏。圖集 印紋陶罄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4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
此展品為。貯水器或酒器。直口豐肩、深削腹,其下腹收削較甚,平底,外飾米字紋,造型端莊大氣,胎為硬陶質地,其燒制技藝已日臻成熟。現收藏於紹興博物館。...
馬橋文化是發現於上海閔行馬橋鎮的古文化遺址,年代約距今3800年—3200年,陶器以泥制紅褐陶、泥制灰陶、黑陶為主,且陶器器表普遍拍印幾何印紋為顯著特徵,太倉...
東堡印紋陶窯址,位於浙江省紹興縣上蔣鄉東堡村廟前山東北坡。屬春秋戰國遺存 。面積約1400平方米。...
《中國古陶瓷研究輯叢——印紋硬陶與原始瓷研究》是2016年12月由中國古陶瓷學會編著,故宮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印紋陶罌(商) 高27.4厘米,口徑19.5厘米,河南省鄭州銘功路出土,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藏。 ...
第二章印紋陶的鼎盛與青瓷的興起一一商周至六朝時期的陶瓷裝飾藝術/51 第一節商周戰國時期蓬勃發展的印紋陶器/53 一分布範圍廣/53 二延續時間長/55 三獨...
手工拍印技術,對印刷術的發明來講,有三方面的意義:其一,所用印模是手工雕刻的,且這種印模為人們精心刻制,與印刷術中的雕刻印版頗似;其二,印紋陶上的印紋,...
“引史論錢,以錢正史”的方法,研究考證貨幣歷史,並用大量事實證明,生長在長江流域的先民首先使用貝幣、龜幣,他們較早地使用印紋陶幣和鉛質的頭像幣,網幣及環...
施紋方法有彩繪、刻劃、拍印、壓印等。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和馬家窯文化陶器多見彩繪網紋;印紋陶及瓷器上多見刻劃、拍印、壓印網紋。...
三、灰陶/047四、彩繪陶/050第四章 印紋陶、印紋硬陶與白陶/057一、印紋陶/058二、印紋硬陶/060三、現代印紋陶/062四、白陶,064第五章 低溫鉛釉陶器...
曲折紋,古代陶瓷器的裝飾紋樣之一。亦稱曲尺紋、波折紋、三角折線紋。以折曲的線條組成,狀如水波紋的一種。...
[英] basket strip 新石器時代陶器的裝飾紋樣。因其形如竹籃的條狀紋,故名。用刻有橫條紋的陶拍在半乾的陶坯上拍打,燒成後器物的表面就有重疊和交錯的籃紋...
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文化遺址,以及商、西周至秦漢的遺址發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依其種類可分為彩陶、墨陶、白陶、印紋陶、彩繪陶器...
莘塍廟會是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考古學家在莘塍岱山石棚墓出土的原始黑瓷尊、印紋陶、青銅器等文物證明,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
茅灣里窯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進化鎮大湯村塢茅灣里裘家山東坡,是周至戰國時期燒制印紋硬陶與原始瓷器的燒窯遺址。茅灣里窯址以生產印紋陶和原始青瓷為主...
陶瓷器紋飾,呈“米”字形。由田字格加對角線而成。包括方格米字紋、長方格米字紋、方格十字加點紋等多種形式,有拍印和彩繪的不同。拍印廣泛流行於戰國時期幾何...
由此可見,侗族織繡工藝的幾何形圖案與幾何形印紋陶上的幾何圖形一脈相承,侗錦銅繡上的幾何紋就是繼承和發展的幾何印紋陶的花紋裝飾圖案,並不斷提高完善,從圖形...
百越地區的陶器較有代表性的是印紋陶與黑陶。考古學家普遍認為,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各地的以幾何印紋陶為主要特徵的文化遺存,可能也是由古越族所創造出來的。最近...
中亞北部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較晚,其代表為克爾捷米納爾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經濟以漁獵和採集為主,陶器多飾刻劃或戳印紋,彩陶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