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學

印章學

考古學分支。主要研究古代印章及其制度。古代印章多篆文,鑄造或刻制而成,且代表官府或個人,有官印和私印之分。因此其研究成果,可了解篆刻藝術、文書制度、官制變遷、鑑定檔案和書畫真偽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章學
  • 創始人:王厚之
印章學創始人
印章學創始人:王厚之.
王厚之的曾高祖為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曾祖為金紫光祿大夫王防,祖父王榕知諸暨縣,因遭“靖康之難”而避居於諸暨城區東隅之下洋,名其坊曰“相門”因系出左丞相王安禮,故名。父王王鹹,知通州。王厚之自下洋遷永安坊。
他一生修古好學,精思博考,深通籀篆。案牘之暇,對三代彝器及漢唐石刻拓本,更是刻意搜求訪購。清·康熙《諸暨縣誌》稱其“所積書籍,甲于海內”。出入嘗以右軍《繭紙建安帖》自隨。每得一書一器,必校勘整理,考訂簽題,審其真偽,摘其疵謬,孜孜不倦於金石碑碣之學,研精闡微,著述纂輯,為中國金石學之發展作出了貢獻。其所處之宋代,乃金石學肇興之時。文人學者每嗜古器圖譜之鑑賞,而鑑賞之中亦不乏研究之功。諸家皆有摹錄考釋,賴以詁經訓字,所著因此而受歷代學者之推崇。
王厚之所著受歷代學者之推崇。清史學家、文學家全祖望《答臨川雜問帖》云:“順伯長碑碣之學。今傳於世者,有《復齋碑錄》。宋人言金石之學者,歐、劉、趙、洪四家而外,首推順伯”。明代沈明臣在《集古印譜》序中:“古無印譜,譜自宋王厚之順伯始。”近人臨海徐文鏡《古籀彙編敘》云:“諸暨王順伯作《鐘鼎款識》……考文辨俗,引義博聞,古籀文字益復大明……此古籀文字昌明於宋者也”。《康熙諸暨縣誌》贊其金石著作“精鑒絕識,刻畫淺深,箋辨無遺”。《江邨消夏錄》雲:“王厚之為臨川王和父之孫,好古博物,為中興第一。”
著有《復齋金石錄》、《復齋印譜》、《鐘鼎款識》、《考異》、《考古印章》、《漢晉印章圖譜》、《題跋周宣王石鼓文》、《石鼓音釋》、《考訂秦惠王詛楚文》等。寧宗嘉泰四年卒,年七十四,葬寶峰嶺寶林寺旁(今屬璜山鎮)。
王厚之在諸暨上新冷灣建有“正誼書院”,為浙東考亭派理學最高學府,朱熹曾來此講學,清代道光間進士經學大師俞樾曾書“正誼書院”門額及“理學名宗”碑立於門前,是傳播朱熹理學的基地之一,其人名字條列入大型辭書《辭海》中。
王厚之《漢晉印章圖譜》中所謂“一可見古人官印製度之式,又可見漢人篆法敦古可為模範,識者自有精鑒也”足以說明這種新視角早在南宋初年就已經出現了。
元代撫州崇仁人虞集曾作《吳郡陸友仁得白玉方印其文曰衛青臨川王順伯定以為漢物求賦此詩》雲:
將軍騎從公主時,
豈意刻玉為文章。
袾襦已隨黃土化,
此物還同金雁翔。
軍中只識長平侯,
西風木葉茂陵秋。
人生卑微何可忽,
碌碌姓名誰見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