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印發機關:
(二)重要機遇。
要緊緊抓住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時提出的國家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支持經濟特區創新發展的三大寶貴機遇,圍繞廣東省“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宏偉目標,切實按照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把促進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緊緊抓住國家和省發展文化產業政策的重大機遇。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建設,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2009年又頒布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從戰略高度對發展文化產業進行了規劃和部署。2010年7月,《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正式出台,對廣東今後十年的文化建設作出部署。惠州市貫徹落實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和全面落實《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制訂出台了《關於貫徹落實<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的實施意見》,對文化產業發展進行全面布局。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有關發展文化產業的重大決定,為掀起發展文化產業新高潮、培育文化產業經濟創造更廣闊的政策空間。
二是緊緊抓住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文化產業群雄並起。在許多已開發國家,文化產業不僅是國家文化的基本形態之一,而且越來越強大的經濟實體不斷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和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已使我國文化產業從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級階段,進入到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全國已有23個省區市分別提出了建設文化強省或文化大省的奮鬥目標,發展文化產業熱潮正全面興起,文化產業在各地經濟發展成為新亮點,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日益發揮著特別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向國內的文化產業轉移,以及國內發達城市向我市的產業轉移,成為惠州發揮後發優勢,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難得機遇。
三是緊緊抓住惠州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文化產業是典型的高附加值、低資源消耗產業。發展高附加值的文化產業,積極促進文化與科技創新、工業設計等結合,激發文化創意,激活歷史資源,增強創新能力,增強傳統產業的文化內涵能力,促進和引導產業由低端向高端發展,成為加快惠州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和舉措,成為加快轉型升級、升華惠民之州、建設幸福惠州的戰略選擇。
四是緊緊抓住文化與科技相互融合的重大機遇。運用高新技術和現代生產方式,改造傳統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和傳播方式,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含量,促進數字廣播、數字報紙、數位電視、數字出版、動漫製作、網路軟體等行業加快發展,賦予文化產業巨大的市場價值,造就廣闊的市場空間。移動通信網路和網際網路在未來的進一步高度結合,特別是3G時代的到來,將會對網際網路產業格局造成新衝擊,改變目前文化產業的市場格局。洞察和把握國內外高新技術發展的態勢,有利於抓住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帶給高起點發展文化產業的眾多機遇。
二、指導思想、工作原則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發展文化產業為手段,以建設科學發展的“惠民之州”和推進文化惠民為總目標,以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最佳化文化產業結構為主線,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加快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提高文化創新能力,構建積極向上、特色鮮明、結構最佳化、科技含量高的文化產業體系,努力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加快轉型升級、升華惠民之州、建設幸福惠州提供精神支撐、智力支持和文化條件。
(二)工作原則。
第一、科學發展,統籌協調的原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堅持以繁榮發展文化產業為目標,加強文化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相互促進,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努力建立惠州文化產業發展在珠三角地區新的優勢,加快縮小同珠三角發達城市的差距。
第二、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的原則。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通過創新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增強文化產業的發展活力,加快破解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資源配置和產業升級的體制瓶頸,重點在文化產品創意生產、銷售服務、銀行信貸、稅收優惠、市場準入與監管制度等制約產業發展的機制環節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全面營造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第三、推進滲透,加快融合的原則。推進文化產業與其它產業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努力實現高新技術條件下內容與載體的融合,創意與製造的融合,打破行業界限,加快文化向科技、旅遊、教育等其它產業的滲透,形成優勢產業群,使文化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第四、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圍繞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重點、難點、熱點和焦點問題,優先發展對城鄉經濟文化建設具有重大影響的文化行業、文化產業項目,以點帶面,逐步實現各個產業門類整體推進、聯動發展,做大做強惠州文化產業。
(三)發展目標。
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按照我市出台《關於貫徹落實<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實施文化與經濟的融合、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文化與旅遊的融合、文化與生態的融合、文化與城建的融合、文化與民生的融合的“六個融合”戰略,認真落實國家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切實抓好“六個一批”,即打造一批文化產業帶,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培育一批文化產業專業鎮,發展一批骨幹文化企業,擦亮一批知名品牌,培養一批文化產業領軍人物,推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力爭到2015年,惠州文化產業總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大大增強,文化產業增加值比“十一五”時期期末翻一番,把惠州建設成為廣東乃至粵港澳地區特色鮮明、有影響力的文化產業新興區。
三、主要任務
(一)調整文化產業結構。要大力發展各類文化產業,特別是要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培養新型的市場主體、發展主體,加快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加大高新技術在文化產業中的套用開發,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文化產業,同時,將科技、文化基因導入傳統製造業,增加我市傳統製造業的科技含量和文化附加值,促進惠州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1.促進傳統文化產業改造提升。充分運用先進信息、網路技術和現代生產方式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產業,用現代科技手段激活傳統文化資源,延伸服務領域,拓展服務內容,增強文化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升級。加快發展數字內容產業,全面推進縣區有線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工作,建設以媒體資源中心為核心的廣播電視傳媒業平台,開拓新的增值服務體系。
2.促進文化製造業轉型升級。樹立文化增加提升經濟價值的觀念,不斷提高推動我市具有傳統優勢的文化產品和設備製造業創新能力,用文化內容增加製造業產品的附加值,提升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產業層次。進一步培育自主品牌,推進TCL液晶產業園等一批項目建設,填補和增強產業鏈高端環節,實現產業發展由粗放型增長方式向效益型、創新型、節約型增長方式轉變。促進文化產業與工業設計、城市建設等經濟活動相結合,擴大文化經濟成長空間。鼓勵和支持文化企業充分利用自有智慧財產權和品牌優勢,向相關文化產業延伸發展。
3.促進新興文化業態形成發展。大力發展網路出版、網路遊戲、網路電視、手機動漫、手機電視等新興文化業態。大力推進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數字出版,形成以手機報、流動LED、戶外LED等相互融合的新媒體形態為主要載體,以政務互動、文化交易平台、網路傳播、電子商務交易、流動信息發布、手機信息發布等產業形態為主要內容的新媒體產業,建立數字電影放映網路,加快推進廣播電視網、電信網與網際網路“三網融合”,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推動出版業向多媒體、網路化發展。推動平面媒體、廣電媒體與網際網路、移動通信的互動融合,加強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軟體、晶片、技術標準、關鍵元器件和裝備的研發和套用,發展網路電視、視頻點播、流媒體、電子出版等新業務。促進文化產業與教育培訓、旅遊休閒、時尚消費、體育健身等產業聯動發展。
4.促進文化資源整合流動。重點建設一批有實力、有活力、有競爭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集團,推動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惠州廣電傳媒集團等進一步轉換經營機制,鼓勵本地大型文化企業和集團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併、聯合與重組。引導社會資源向優勢文化企業流動,加強行業間的業務合作,鼓勵社會資本流入各類文化產業門類,促進各行業間資本、人才、技術等資源的整合互補與最佳化配置。
(二)最佳化文化產業布局。文化產業布局必須遵循其布局規律,與城市自然、人文、城市面貌相結合,構建合理的文化產業空間結構。根據全市文化產業業已形成的集聚態勢和地域特色,按照“功能協調、產業集聚、生態和諧”的布局原則,鞏固優勢文化產業,探索新興文化產業,從整體上引導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帶和文化產業基地。
惠城區加強市直聯動,發揮惠城區引領全市發展文化產業的龍頭作用,重點加快惠州報業全媒體產業基地、廣電新聞中心、會展中心、新華文化廣場、迪可可國際兒童城等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建設發展,以及醞釀策劃建設“東坡祠”為核心的文化旅遊園區,重點引進以創意設計、數字出版為內容的文化產業項目,努力打造會展媒體廣告文化產業帶、數字文化產業帶。
惠陽區以淡水、秋長、新墟、三和經濟開發區為重點,努力打造葉挺故里文化旅遊產業帶、高端工藝品產業帶(珠寶禮品)、視聽設備製造產業帶、娛樂休閒文化產業帶。
惠東縣加大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力度,加快建設天后宮嶺南民俗文化街,打造平海古城古色旅遊產業帶、高潭中洞紅色旅遊產業帶、古田自然保護區綠色旅遊產業帶和巽寮海灣旅遊產業帶,並努力將吉隆、黃埠、平山、大嶺打造成女鞋製造創意設計、印刷包裝基地。
博羅縣以羅浮山為中心,充分挖掘羅浮山葛洪道教文化資源,把博羅縣打造成為宗教文化產業基地、中草藥文化產業基地、養生文化產業基地、粵港澳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休閒度假旅遊基地,以及建設以羅陽、石灣、園洲為依託的印刷創意文化產業帶。
龍門縣以構建三十里特色文化旅遊長廊為著力點,打造集中展示龍門農民畫文化、瑤寨文化、客家文化的特色文化產業帶,推進以南崑山為中心的森林溫泉休閒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帶建設。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依託石化工業基地,以現代旅遊業為龍頭,推動以石化產品展覽為主要內容的會展業發展,舉辦好“相約大亞灣”旅遊文化節等系列文化活動,加快建設中國(惠州)國際文化產業基地等項目,努力打造工業旅遊基地和海洋旅遊產業帶。
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託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數碼視聽產品產業園、國家火炬計畫雷射產業基地等科技創新基礎和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優勢,依託TCL集團、德賽集團、華陽集團等全國著名品牌企業,打造成數字文化產業帶及工業創意設計產業帶。
(三)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努力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
1.推進文化產品市場建設。培育完善文化產品的各種要素市場和服務平台建設。完善城鄉實體書店體系,加強報刊發行體系建設。規範發展演出市場,扶持工藝美術品以及文物市場發展,努力形成一至兩個專業文化市場。努力推進文化產品流通業發展,加快培育專業實體市場和以網路為載體的新興文化市場,重點形成一個以上具有區域輻射力的文化產品物流中心。
2.大力培育引導文化消費。適應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化的趨勢,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培育消費熱點,大力激活各類文化消費,探索和推行文化消費券,扶持重點文化企業發展,合理引導大眾消費習慣和趨向,提高文化消費在城鄉居民日常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增加文化有效需求,擴大文化消費市場。
3.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加快建立以行政執法、社會監督、行業自律、技術監控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市場監管體系,提高市場監管水平,促進各類文化市場有序健康發展;完善文化市場法制建設,切實加強對文化市場的依法監管,加強文化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加快文化市場技術監管平台和手段建設,建立文化市場執法績效考評和監督體系,加強對執法工作的社會監督。
四、發展重點
按照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的要求,推進珠三角文化產業合作,重點發展新聞媒體業、出版複製業、文化產品製造業、文化旅遊業、文化創意業、文化會展業等重點產業,明確重點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和主要措施,全力增創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優勢。
(一)新聞傳媒業。大力發展新聞傳媒業,推動跨行業、全媒體發展,支持各種媒體及業態在惠州發展。重點推動惠州報業傳媒集團依託全媒體產業基地平台,形成同類企業和關聯產業高度集聚、產業發展集中、具有孵化產業內容功能的高水平文化產業基地,推進數字新聞出版業的轉型升級,實現全媒體生產、全介質傳播、全方位運營,全力打造資產超10億元的重點傳媒集團;重點推動惠州廣電傳媒集團重點發展優質欄目、電視劇製作等為核心內容的創意產業,實現多種經營,通過會展業實現跨行業整合,加快惠州廣電視音頻網站建設,建設國標數位電視地面廣播單頻網和國家數字音頻廣播先導網,推進手機廣播、手機電視等無線多媒體業態運營,推動地面數位電視、數字音頻產業化發展,全力打造資產超10億元的重點傳媒集團。
(二)出版複製業。積極發展網際網路出版、手機出版、網路動漫出版等出版新業態,加快數字出版領域科技推廣和成果轉化,實現網路出版、數字新聞出版業的轉型升級,大力促成惠州音像出版社申辦數字出版社,鼓勵知名圖書出版企業在惠發展。重點建設讀者數字出版(惠州)基地等數字出版產業基地。最佳化升級印刷複製業,重點發展數字印刷和新技術光碟,鼓勵印刷複製企業採用數字和網路技術改造生產流程和現有設備,培育和建設擁有核心技術產品的大型印刷複製龍頭企業,重點推進惠州印刷創意產業園、惠州華力環保科技創意設計(印刷)文化產業基地等印刷複製產業園區(基地)和國朋等龍頭印刷企業的建設,推動印刷複製業的最佳化升級,推廣綠色環保印刷複製技術,完善印刷複製產業鏈。積極發展出版物流通和物流業,鼓勵新華書店等出版物發行企業跨區域發展,重點推進新華文化廣場項目建設,構建連鎖經營、物流配送覆蓋城鄉的出版物發行網路。培育新興出版物銷售模式,鼓勵出版物物流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和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實施“著作權興業”戰略, 制訂和落實促進著作權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推進著作權產業集群區域建設,扶持著作權產業重點企業。推進著作權服務機構、著作權示範基地建設,在仲愷高新區、龍門縣,以及惠東吉隆、黃埠等創意產業較為聚集的地區,設立著作權基層工作站,為著作權業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三)文化產品製造業。以“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畫“數碼視聽產業基地”為基礎,以仲愷高新區科技創業園和惠南高新科技產業園等園區為重要平台,大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和推進液晶平板顯示器、數字家庭影院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支持TCL電視、德賽視聽、華陽多媒體、九聯科技等重點企業,提高科技含量,增加文化內涵,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品牌。推進惠州玩具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升玩具產品製造業的原創能力的市場競爭力。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資源,大力扶持一批文化創意產品企業、工藝美術品生產企業和特色文化產品企業的發展,大力推進金麒麟國際珠寶商城、金玉東方珠寶首飾產業基地等文化產業項目建設。
(四)文化旅遊業。努力發掘東坡寓惠文化、東樵宗教文化、東江惠州民俗文化和東江革命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打好以東坡寓惠為代表的“名人文化牌”、以葛洪為代表的“宗教文化牌”、以惠東漁歌為代表的“非遺文化牌”、以高潭蘇維埃政權等近現代革命事件為代表的“紅色文化牌”和以森林、溫泉、海灘為代表的“休閒文化牌”等“五張文化旅遊牌”,推進東坡文化景點園區等惠州特色文化旅遊品牌的建設。加大文化旅遊商品研究開發力度,擦亮“羅浮三寶”、“南昆八珍”、“龍門農民畫”等惠州名優特文化旅遊產品品牌,形成產品類型豐富多樣、結構較為完備的文化旅遊產品體系。政府在法律法規允許範圍內採取優惠政策和措施,支持並推動演藝娛樂與旅遊、科技的融合,鼓勵社會資本以投資、參股、控股、併購等方式進入旅遊演出市場,大力引進境外資本投資旅遊演藝市場,引導演藝娛樂業向多元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繁榮歌舞娛樂市場,推進網咖連鎖化經營。按時完成市歌舞劇團的轉企改制,抓好惠州文化藝術中心、惠州體育館、惠州奧林匹克體育場等各大演出體育場館資源的整合利用,繁榮我市演藝市場。
(五)文化創意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依託,利用惠州數字科技、電子產品、信息服務領先的優勢,充分發揮惠州軟體科學園的作用,藉助省政府大力推廣數字家庭的機遇,積極開展數字家庭行動計畫,鼓勵我市電子信息製造企業向數字內容服務方向轉型,拓寬頻道資源,為視頻直播、寬頻互動電視、視頻通訊、多媒體教育、網路遊戲等方面的軟體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促進數字內容產業邁上新台階。通過推進仲愷高新區軟體產業園等文化創意產業園的規劃建設,建立健全集創意研發、生產行銷、衍生品開發為一體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增強我市內容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大對建築與工業設計、工藝美術、影視製作、動漫畫設計、網路遊戲、服裝設計等創意產業的扶持和引導力度,提升惠州設計技術和創意水平。鼓勵原創動漫作品創作,積極推進動漫衍生產品開發。大力發展網路文化服務業,打造多種媒體形態共存,集內容創新、推廣、服務為一體的網路媒體產業,推動一批重點文化網站發展,推進網路文化服務業向移動網際網路延伸,加強網路文化服務核心技術開發和套用平台建設。
(六)文化會展業。大力扶持會展業發展,爭取一批全國、全省性會展項目落戶惠州,在惠州會展中心開闢“惠州企業產品展示中心”,努力把惠州會展中心打造成為開放水平高、競爭能力強、帶動作用大、布局合理並有鮮明特色的會展中心。充分發揮惠州獨特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優勢,繼續舉辦好惠州休閒旅遊節、惠東鞋文化節、龍門火狗文化節等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優勢文化展,加快培育文化創意產品、工藝美術品、文體休閒娛樂產品等新型會展產品,提高我市會展文化產品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把惠州打造成在珠三角有較大影響、與國際接軌的現代會展業基地。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強化組織保障。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強化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文化自覺,把發展文化產業的工作擺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迫切的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實行“一把手”負責制。要加強黨委、政府對文化產業的統一領導,成立市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區)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同時在宣傳文化部門指定專人負責本地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建立各職能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形成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部門聯動機制。科學制訂本地區“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研究成立發展文化產業專家諮詢委員會,徵詢各方專家、人士對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戰略、重大舉措等意見和建議,提高發展文化產業決策的科學性。完善文化產業評估體系,建立健全文化產業統計制度,市、縣(區)兩級統計部門每年定期發布文化產業統計報告。
(二)落實優惠措施,強化政策保障。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114號)、惠州市《關於加快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惠府〔2009〕165號)等檔案精神,切實落實國家財稅優惠政策,確保各項相關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統一性和連貫性,抓好扶持政策的到位和落實,充分發揮這些政策對深化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保障作用。財政、金融部門要認真落實《關於金融支持廣東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實施意見》(廣銀髮〔2011〕52號),加大對文化產業信貸支持和貸款的貼息力度。研究制定有關專利權、著作權等無形資產評估、質押、登記、託管、流轉和變現等管理辦法。要研究制定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園區政策,把文化產業發展用地納入本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總體規劃,鼓勵盤活存量房地產,優先用於文化產業發展。制定文化產業“雙轉移”政策,統籌城鄉文化產業發展,主動對接文化產業發達地區的文化企業轉移項目,開展對文化產業欠發達地區文化產業項目的孵化扶持。修訂完善我市現有文化產業的規範性檔案,嚴格執行文化政策法規,加大文化法制宣傳,營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環境,形成我市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逐步建立以產業政策為主要調控手段的文化產業巨觀管理體制。
(三)深化體制改革,強化機制保障。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化創辦文化企業、舉辦文化活動、開展文化對外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文化行政審批事項,降低文化企業的準入門檻,切實加強對文化產業企業的技術、融資等配套服務,嘗試為一批文化產業聚集行業建設工程中心、研發中心等支撐系統。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繼續深化報業、廣電兩大傳媒集團等單位的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創新經營管理機制,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使之成為主業突出、規模化程度高、核心競爭能力強的文化企業集團。全面完成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增強競爭活力,提高綜合實力。進一步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規章制度,完善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體系,加強市直公共文化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的監督考核,確保國有文化資產保值增值及場館的高效運營。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廣告、印刷、演藝、娛樂、文化創意、文化會展、影視製作、網路文化、動漫遊戲、出版物發行等文化產業項目,鼓勵和支持對文化產業的風險投資,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投資機制市場化的文化投融資體制。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建立文化企業尤其是中小文化企業融資信用擔保機制,積極為文化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
(四)開展督查考核,強化激勵保障。制訂文化產業發展督查考核獎勵辦法,對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進行考核獎勵,借鑑江蘇鎮江實行多年的財稅優惠辦法,在確保重點文化產業項目財稅貢獻份額穩定增長的基礎上,探索研究制訂發展文化產業新增的稅收和引進社會資本發展文化產業新增的稅收,集中滾動用於文化產業發展,國有文化資產運作後收益部分全部用於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積極爭取國家、省文化產業扶持資金,充分發揮我市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的引導和示範作用,通過公平、公正、公開評審,推動我市重點文化企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民營資本投入文化產業。各縣(區)應相應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加大扶持力度,推動本地文化產業發展。制定發展動漫遊戲、文化創意以及著作權產業的獎勵政策,每年從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劃出一定的數額獎勵動漫遊戲、文化創意及著作權產業中的優勢企業發展。組建由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參加的市督查考核小組,對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考核辦法的實施進行全程監管和隨機抽查,達到實現工作目標化、目標任務責任化、責任落實具體化、評價主體社會化,引導各級幹部樹立文化產業發展正確的工作理念,以正確的政績觀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目標任務的全面落實。
(五)加強隊伍建設,強化人才保障。要制定政策,面向國內外引進各類高端文化產業人才及創意人才,允許他們以資本、技術、管理和智慧財產權等要素,參與文化產業項目投資和利潤分配。深化文化產業人才培育、選拔、管理和考核機制改革。要加強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結構的頂層設計,幫助擁有文化產業相關專業的惠州學院等大中專院校根據人才市場信息調整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結構,引導、鼓勵企校合作培訓文化產業急需人才。鼓勵和企業文化企業高端人才到文化產業發達地區考察學習、參加文化產業高峰論壇,通過多種人才交流渠道,快速提高文化企業高管隊伍的經營和管理水平。要重點加強基層尤其是農村和中小企業的文化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切實解決編制、經費、待遇和職稱等問題,通過政策輔導、業務培訓和掛職交流等方式,不斷提高基層文化產業人才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設立文化產業人才庫,對我市文化產業發展及文化創意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納入市級高級人才獎勵制度中給予表彰和獎勵,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個人才資源配置平台的作用,強化文化產業人才發展的長效機制,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附屬檔案:
惠州市"十二五"時期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園區)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地址 | 項目規模 | 區域 | 建設年限 |
1 | 惠州報業全媒體產業基地 | 惠州市惠城區江北西區8號小區 | 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產業基地,由惠州報業傳媒集團負責建設,建設惠州全媒體傳播大廈和粵東印材物流中心。主要用於新聞采編、報刊和教材教輔材料印刷、印材物流、廣告經營、發行投遞、物流配送、國畫藝術品展示、名人工作室、數字出版、培訓教育、電子商務、戶外LED、文化創意等業務。總建築面積13.3萬平方米。總投資4.5億元,首期投資2.9億元。 | 市直 | 2012年首期工程完成 |
2 | 惠州廣電傳媒集團綜藝演藝業項目 | 惠州市江北東江三路廣電新聞中心 | 惠州廣電傳媒集團綜藝演藝業項目,由惠州廣電傳媒集團負責建設,主要用於與央視等高端媒體聯手打造《星光大道》海選、模特大賽等大型賽事;自主投資拍攝電影、電視劇;開辦各類影視藝術培訓,為影視劇提供後備演員;承辦、自主策劃大規模的文藝盛會;開辦各類大型電視綜藝節目,為惠州百姓提供展示自我的大平台。項目分別建設面積1200平方米、600平方米大、中演播廳。 | 市直 | 到2015年 |
3 | 惠州廣電傳媒集團會展產業項目 | 惠州市江北文昌一路1號 | 會展中心,由惠州廣電傳媒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全權負責經營管理,集展覽、會議、商貿洽談、信息交流等功能為一體。中心占地面積 11 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 7 萬平方米,會展中心設有四個獨立展廳,可搭建1032個國際標準展位。會展中心會議區設有大會議室一個,兼作新聞發布中心,中會議室1個、小會議室6個、洽談室24個和媒體倉1個。 | 市直 | |
4 | 惠州廣電傳媒集團新媒體項目 | 惠州市江北東江三路廣電新聞中心 | 惠州廣電傳媒集團新媒體項目,由惠州廣電傳媒集團建設,項目包括手機電視、東江傳媒網站。項目分兩期實施,打造東江第一視頻網站。首期投資300萬元,第二期目標東江網路電視台,總投資預計1000萬元。 | 市直 | 到2015年 |
5 | 惠州新華文化廣場項目 | 惠州市江北26號小區 | 惠州新華文化廣場,由廣東新華發行集團投資興建,主要用於經營圖書、音像、電子產品外,還經營文化體育用品、名家字畫、精品等,在文化服務方面,將涉及動漫軟體開發、電影院、文體休閒場所、文化協會組織等。項目占地面積6983平方米,總投資0.8億。 | 市直 | 到2015年 |
6 | 廣東九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國有線電視網路雙向化數位化改造項目 | 惠州市仲愷高新區惠南高新科技產業園 | 全國有線電視網路雙向化數位化改造項目,由廣東九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主要從事數位電視網路終端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用戶提供互動式數位化娛樂、視頻點播、時移電視、語音視頻、家庭監控和網上交易等服務終端平台。總投資額2億,建築面積21000平米。 | 市直 | 到2015年 |
7 | 中國讀者集團數字出版(惠州)基地 | 惠城區南部新城 | 中國讀者集團數字出版(惠州)基地,由讀者集團投資興建,該項目將聚集新聞、出版、網路資源,整合國內外數字出版產業在著作權內容、編輯、印刷、發行、技術、終端、廣告等各環節戰略性產業資源,構建產業戰略發展平台,發展新型戰略性數字出版產業,打造東南沿海數字出版產業高地。項目占地面積300畝,一期籌資8億,投資總額20億。 | 市直 | 到2015年 |
8 | 雅圖光電和數字視頻產業基地 | 惠城區南部新城東江學府旁 | 雅圖光電和數字視頻產業基地,由深圳雅圖數字視頻技術有限公司投資興建,計畫建成集科研、開發、培訓、管理、辦公、經營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園區包括國家級光電子研發中心、雅圖數字影院培訓學院、雅圖產品體驗及展示中心、光電和數字視頻產業孵化基地(含辦公、會議中心和配套設施)、專家公寓及配套住宅等。項目投資12億元,用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 | 市直 | 到2015年 |
9 | 惠州印刷產業園 | 惠州市仲愷高新區東江高新科技產業園及惠城區水口街道內 | 惠州印刷產業園,將建設成信息、業務、科研、教學、服務共享,具有集團規模的文化產業園區。項目跨東江高新科技產業園和惠城區水口街道,規劃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首期開發100萬平方米。 | 市直 | 到2015年 |
10 | 惠州市迪可可國際兒童城 | 惠城區演達二路7號 | 迪可可國際兒童城,由深圳迪可可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建設兒童職業體驗小鎮、兒童教育小鎮及森林童話小鎮、兒童酒店、室內大型兒童遊樂園等配套設施,以及兒童主流綜合網站(網購、網路服務)、文化平面媒體、兒童產業研究中心等。總投資1.99億,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 | 惠城區 | 到2012年 |
11 | 惠州市“南都”畫家村 | 惠城區汝湖鎮大良村 | 惠州市“南都”畫家村,由惠州市南都畫家村投資有限公司興建,該項目定位為中國書畫藝術家村,建成後將實現展覽、教育培訓、書畫藝術創作培訓、書畫藝術交流交易平台等多項功能。項目占地250畝,總投資2.6億。 | 惠城區 | 到2015年 |
12 | 三聯·金洲號東方兒童文化成長樂園 | 惠城區三棟鎮上洞村書房下 | 三聯·金洲號東方兒童文化成長樂園,由三聯集團投資建設,項目以寓教於樂的形式,集成兒童成長職業體驗、心智教育、兒童成長產品開發、主題樂園紀念品開發銷售、卡通動漫產品開發銷售、4D影院的建設運營、網路教育推廣基地開發拓展、配套酒店、主題公寓、主題綜合購物商城的複合型產業基地。項目用地面積9.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8萬平方米,總投資額15億。 | 惠城區 | 到2015年 |
13 | 惠州華力環保科技創意設計(印刷)文化產業基地 | 惠陽區淡水街道行誠科技園 | 惠州華力環保科技創意設計(印刷)文化產業基地,由惠州華力包裝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內容涵蓋高科技環保紙製品的創意設計製作、環保材料的選取和各種結構造型的性能測試、系列文化製品的研發製作等。項目占地1萬平方米。 | 惠陽區 | 到2013年 |
14 | 惠陽金玉東方高端工藝品產業基地 | 惠陽區秋長和新圩交界地段 | 惠陽金玉東方高端工藝品產業基地,由惠陽金玉東方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主要從事高端的鑲嵌珠寶首飾和工藝品的生產。總投資額7.9億。 | 惠陽區 | 到2015年 |
15 | 惠東巽寮濱海旅遊度假區 | 惠東縣巽寮濱海旅遊度假區 | 惠東巽寮濱海旅遊度假區,由金融街惠州置業有限公司興建,項目建設金海灣國際會議會展中心、金融街天后宮民俗文化街、演藝中心、濱海公園、兒童水上樂園、濱海婚禮廣場、濱海美食區、度假酒店群、遊艇俱樂部、奢侈品商店、五星級酒店群等。規劃區20.4平方公里。總投資額10億元。 | 惠東縣 | 到2015年 |
16 | 博羅明豐羅浮山生態城-文化產業園區 | 博羅縣橫河鎮 | 博羅明豐羅浮山生態城-文化產業園區,由博羅明豐置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建造一個集“商務•旅遊”-“休閒•居住”-“保健•養生”-“宗教•文化”的多功能綜合大型社區。總投資3億。 | 博羅縣 | 到2015年 |
17 | 龍門農民畫產業園 | 龍門縣龍田鎮 | 龍門農民畫產業園,由龍門天然溫泉度假村投資建設,項目有中國龍門農民畫博物館、中國龍門農民畫文化街、中國龍門農民畫院、畫家村及休閒、商務、綠化、排污等基礎設施。項目園區面積120畝。 | 龍門縣 | 到2013年 |
18 | 龍門縣藍田瑤族風情園 | 龍門縣藍田瑤族鄉 | 龍門縣藍田瑤族風情園,主要是展示瑤族人民風俗。規劃占地面積41.7萬平方米,總投資額0.68億元。 | 龍門縣 | 到2015年 |
19 | TCL液晶產業園 | 惠州市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TCL液晶產業園,由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興建,項目新增生產液晶電視產品600萬台,LED背光模組800-1000萬套,LCM模組五金產品600萬台、模組主控制板600萬片、LCD TV電源1200萬套、LCM精密塑膠件400萬套,大小模具650套,背光板500萬套,行動電話5000萬台的生產能力;總投資47.8億元。 | 仲愷高新區 | 2011年進行廠 房、道路建設;2012年LCD TV電源、LCM模組等項目建成投產。 |
20 | 中國(惠州)國際文化產業基地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澳頭小桂灣 | 中國(惠州)國際文化產業基地,由深圳市古堡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建設古堡八星酒店-國際古堡文化體驗區、拉弗小鎮-國際婚慶產業園、羅曼海岸-國際海洋文化創意產業園、五洲風情島-中國浪漫第一島群產業園等四大板塊,總投資36億元。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首期投資 2015年完成 |
21 | 華南文化產業基地 | 惠州江北CBD中心地帶及南部金山湖地域 | 華南文化產業基地項目,由深圳報業集團投資建設,擬選址惠州江北CBD中心地帶及南部金山湖地域,包括“香港商報大廈”、“惠州特色文化暨旅遊產業展示中心”、“華南國畫創作交易基地”、“中華民族特色文化工藝品藏品華南交流交易基地”、“華南動漫產業基地”等特色文化產業的高端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約37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約60萬平方米。 | 惠城區 | 首期投資 2015年完成 |
22 | 中國·羅浮山影視文化創意園 | 博羅縣長寧鎮 | 中國·羅浮山影視文化創意園,由惠州羅浮山帝尊實業有限公司負責建設,是廣東省嶺南名鎮示範鎮-長寧鎮的一部分,是嶺南文化的縮影,是集旅遊、風情文化、影視拍攝、休閒度假為一體,包括接待中心、帝尊茶文化博物館、水幕電影、嶺南皇家園林、嶺南風情商業街、拍攝基地、高爾夫練習場、露天大劇院、酒店公寓及別墅區。總投資2.66億元。 | 博羅縣 | 首期投資 2015年完成 |
23 | 央視動畫-艾米動漫文化產業園 | 惠東珠三角產業轉移工業園 | 央視動畫-艾米動漫文化產業園,由惠州艾米動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與央視動畫共同開發動漫產業項目,項目總計畫投資超10億元,占地300畝,投產2年後預計產值13億元。與中央電視台簽訂的合作協定,首期投資拍攝卡通片104集,動漫衍生品預計投入1億元。 | 惠東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