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

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

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是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作戰地區的新名稱。

2018年5月30日,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更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以下簡稱印太司令部),同一天,新司令官菲利普·戴維森走馬上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
  • 國家:美國
  • 成立時間:2018年5月30日
  • 司令官:菲利普·戴維森
發展歷史,現任領導,更名動機,各方反應,美國,日本,印度,中國,

發展歷史

美國關於“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的戰略構想由來已久,2017年11月,特朗普在越南峴港的講話中就曾明確提出。
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
美國特朗普政府將下轄駐日美軍和駐韓美軍的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此舉基於日本政府提出的“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構想,反映出對加強海洋活動的中國的重視。

現任領導

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官:菲利普·戴維森。
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

更名動機

美國國會在增強對中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活動的關注,2019年的國防法案包括數項旨在對抗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條款,並要求增強“在南中國海和印度洋的海上安全和海洋領域意識”。
2018年4月12日,《南華早報》就曾披露新任司令官菲利普·戴維森身份指出,任命一位專門研究反潛和電子戰的美國海軍四星上將掌管美國在太平洋的所有軍事行動和分支機構,此舉可被視為美國意圖抗衡中國海軍力量的崛起。
2018年4月,戴維森在國會聽證會上表達了對中國“威脅”增大的危機感,並提到加強部隊的必要性。
2018年5月21日,五角大樓發言人羅伯特·曼寧說,五角大樓可能很快將宣布其最大作戰地區的新名稱,將其變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以“更好地概括該司令部目前所負職責”。

各方反應

美國

就任儀式上,美國防部長馬蒂斯明確表示,新的名稱和司令官,讓“印度洋在美國戰略框架中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得到體現”。亦有外媒借美國高官的話指出,印太司令部的改名,實則印證著“印度的崛起”。

日本

在《日本時報》看來,這一構想將美國與亞洲其他地區牢牢地綁在一起,並能再次推動美國參與亞洲事務。此外,報導還直指,該戰略將有助於使印太“四國聯盟”(日本、美國、印度和澳大利亞)間的安全對話成為可持續的合作框架。

印度

2018年5月29日,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網站文章稱:“印度拒絕接受澳大利亞參與‘馬拉巴爾’軍演,被認為是印度不願跨越北京的‘紅線’。”

中國

2018年5月31日下午,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不管名字怎么改、怎么叫,美方都應以負責任的態度在亞太地區存在,為地區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主任趙干城則指出,特朗普拋出的“印太”概念,是歐巴馬“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替代。其“將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聯通起來,使其成為更廣大的戰略區域來考量的意圖”是比較明確的。作為美國的“印太戰略”中的關鍵一環,印度的配合很重要。“如果沒有印度的配合,這一構想就會缺少實質、流於空泛,而且也很難貫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