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與中國》是2015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翠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洋與中國
- 作者:朱翠萍
- ISBN:9787509761229
- 頁數:268頁
- 定價:66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250千字
《印度洋與中國》是2015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翠萍。
《印度洋與中國》是2015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翠萍。內容簡介本書將與讀者分享印度洋地區的動盪局勢,大國博弈中的潛在衝突,未來中國與印度洋沿岸經濟體合作崛起的戰略視角、精闢觀點和未來前景,以及南亞次...
中國—印度洋地區發展合作論壇是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主辦的論壇,至2023年已舉辦二屆,均在雲南昆明舉辦。首屆中國—印度洋地區發展合作論壇於2022年11月21日舉辦;第二屆中國—印度洋地區發展合作論壇於2023年12月8日舉辦。活動主題 主辦單位 論壇由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與雲南省政府共同主辦。歷屆論壇 第一屆 出席代表 ...
“中國與印度洋地區共同發展”國際研討會 “中國與印度洋地區共同發展”國際研討會,是國際會議,截至2023年8月已成功舉辦七屆。發展歷史 2023年8月18日-19日,由雲南財經大學印度洋地區研究中心(RIIO)主辦的第八屆“中國與印度洋地區共同發展”國際研討會在昆明召開。
流域內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種水體組成的水網系統,稱作水系。中國大陸地區由於地域的寬廣,氣候和地形差異極大,境內河流主要流向太平洋,其次為印度洋,少量流入北冰洋。中國境內“七大水系”均為河流構成,為“江河水系”,均屬太平洋水系。從北到南依次是:松花江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長江水系...
“龍象共舞”是中國和印度友好與合作而提出的一個理念。龍指的是中國,而象指的就是全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龍象共舞”不僅是中印兩國和平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這兩個占世界人口差不多1/3的大國對亞洲與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貢獻。基本信息 世界各國的關注,使中印比較研究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2005年8月22日...
《中國人與印度洋》是2009年9月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耿引曾。內容簡介 浩瀚的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是貫穿亞洲、非洲、大洋洲的交通要道;而中國人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開闢了從雷州半島出發的、沿岸漸進的印度洋遠洋航路。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在印度洋沿岸留下了大批珍貴的文物,中華...
中國海(China Sea):最早是英國等稱呼中國周邊的廣大海域,後來成為國際地理名稱。比如1923年英國海軍部出版的《中國海指南》一書,就如日本海、印度洋一樣,是方便記憶的純地理稱呼。範圍 國際地理學上,中國海北接日本海、東接菲律賓海、南接爪哇海、西接緬甸海(新加坡海峽之西就屬緬甸海及其所在的印度洋了)...
第二屆中國-印度洋地區發展合作論壇是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和雲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論壇,於2023年12月7日至8日在雲南昆明舉行。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等的約300名中外嘉賓將出席論壇。活動背景 本次論壇是中國-印度洋地區國家一體推進落實習近平主席全球發展倡議、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
2023年5月16日凌晨3時許,“魯蓬遠漁028”在印度洋中部海域傾覆。事故傷亡 船上39人失聯,其中中國籍船員17人、印尼籍17人、菲律賓籍5人。截至2023年5月17日9時,暫未發現失聯人員,搜救工作正在進行中。截至2023年5月18日13時30分許,海軍艦船發現並打撈起2具遇難者遺體。2023年5月20日,斯里蘭卡軍艦抵達事...
“印度洋與南海國際學術大會”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發起,系列會議已在相關領域產生影響,有力推動了印度洋與中國南海周邊國家海洋科學研究的交流合作,對深化我國印度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系列會議 第一屆,2006年,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舉辦,主題“海洋災害、海嘯”(Ocean Hazards/Tsunami)。第二屆,2008年...
《中國與印度攜手“一帶一路”:前景與挑戰》是2016年4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成。內容簡介 得益於地緣位置優勢與可觀的發展前景,印度在“一帶一路”構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長期以來,印度支配印度洋的意圖明顯,對其他國家在印度洋地區拓展利益保持高度警惕,又在印度洋-太平洋範圍開展活躍的...
《“一帶一路”視野下中國在印度洋四大經濟走廊的發展》是2017年4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智宇琛、馬文琤、楊玉鑫。內容簡介 隨著“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建設的推進和深入,沿線國家所存在的政治風險、投資風險、恐怖主義威脅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也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中亞和南亞成為困難*為集中...
這一切,正是鄭和七下西洋的先聲。然而,鄭和之後,中國海舶再也不出馬六甲海峽,中國和印度洋漸行漸遠。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曾經到訪,為什麼古代中國最終失去了印度洋?當代學者通常把古代中國視為陸地國家,而本書展示了中國歷史的另一面:古代中國同時也是海洋國家、海洋大國。本書根據文獻材料和考古發現,試圖構建...
明神宗時,利馬竇來華拜見中國皇帝,他用中國方式說,他是“小西洋(當時中國指印度洋的說法)”以西的“大西洋”人。可見那時我們已稱Atlantic Ocean為“大西洋”了,此名至今沒再做其他譯法。跨緯度第二多的大洋 世界第二大洋。古名阿特拉斯海,名稱起源於希臘神話中的雙肩負天的大力士神阿特拉斯。位於歐洲、...
在印度喀拉拉邦柯枝市的傳統“中國漁網”。從1405年到1433年,明朝政府贊助了中國艦隊一系列的七次遠征。永樂皇帝計畫用他們來樹立中國的形象,加強帝國對貿易的控制,並給印度洋周邊的外國人留下深刻印象。他還可能要延續傳統上中國接納外國人的朝貢制度。鄭和被任命率領一個龐大的艦隊探索這些地區。他規模最大的航程...
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亦因為這些理由而曾多次開戰。現時區內有南亞地區合作組織主理區內經濟合作。中國國內缺少南亞古代諸王朝史專著譯著。國外經典學術著作也不少,可惜沒有被國內出版機構引進翻譯。自然地理 位置 1、海陸位置:北靠喜馬拉雅山脈,帕米爾高原,南臨印度洋,西瀕阿拉伯海,東瀕孟加拉灣,大體在喜馬拉雅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