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圓髻角吊

分布在西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莫三比克(Mozambique,非洲東南部國家)、模里西斯(Mauritius,非洲島國)、留尼旺島(Reunion,印度洋西南面的一個法屬火山島)和塞席爾(Seychelles)一帶海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印度洋圓髻角吊
  • 拉丁學名:Naso tuberosus
  • 別稱:印度洋瘤鼻魚
  • 英文名: Humpnose Unicornfish
氣 候 帶,瀕危狀態,繁殖方式,食性,形態特徵,習性,

氣 候 帶

熱帶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群體產卵型

食性

雜食性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5條 背鰭軟條(總數):26-29條 臀鰭鰭棘:2條 臀鰭軟條:26-28條
體呈長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有二個盾狀骨板,各有一個龍骨突。頭小,隨著成長,在眼前方之額部逐漸突出而形成瘤狀突起,且背部亦會隆起。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1列齒,齒稍側扁且尖銳,兩側或有鋸狀齒。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各鰭條皆不延長;尾鰭截平。成魚體呈灰褐色,腹面灰黃色,瘤狀突起的背面及其後方體側具大片污斑及污點;背鰭具鮮藍色緣,胸鰭與尾鰭均具黑緣。印度洋圓髻角吊與太平洋圓髻角吊(Naso tonganus)以及方髻角吊(Naso mcdadei)均較為相似,與前者的主要區別在於體色方面,太平洋圓髻角吊體色偏藍色,且兩者的身形、瘤狀突起以及背部突起的形態也不盡相同;而與方髻角吊的區別則在於體紋上,方髻角吊的頭部和體側不具任何斑點和斑紋。 最大體長60cm

習性

棲息於珊瑚礁區中,通常單獨或成小群生活。主要以葉狀海藻、肉質海藻以及浮遊動物為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