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尋秘之旅:在印度遇見馬哈希》是自由之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保羅.布魯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尋秘之旅:在印度遇見馬哈希
- 作者:保羅.布魯頓
- 出版時間:2013年5月
- 出版社:自由之丘
- 頁數:432 頁
- ISBN:9789868899599
- 裝幀:平裝
- 原作品:A Search In Secret India: The classic work on seeking a guru
內容簡介
將瑜伽及靜心引介至西方首要著作一九三○年代.三個月暢銷二十五萬冊靈性經典授權十五國.《時代周刊》讚譽:太棒了!20世紀靈性經典.跨越印度次大陸歷時三百天,發現上師之旅——yogi or magic?要如何分辨一位真正的上師和一位打著開悟旗號的靈性騙子?保羅.布魯頓是一位倫敦的媒體記者,事業一帆風順,他是在西方崇尚邏輯思考、強調自由意志的環境下訓練成長,雖然有一顆理性好辯的頭腦,卻也同時過著一種與外在環境疏離的內在生活,內心裡深深著迷於玄奧的東方事物。禁不住內心直覺的強烈呼喚,命運的轉輪終究讓三十多歲的布魯頓放下了對事業的野心,他帶著記者訓練出來的科學懷疑主義及天生的靈性敏感度,以及一顆敞開的心,航海來到了印度尋找尚未對他顯現的秘密。「秘密有賴於苦苦尋找,而那些出發去尋找的,終將發現。」他從孟買開始出發,一路從西到東、從南向北,行遍了整…(展開全部)將瑜伽及靜心引介至西方首要著作一九三○年代.三個月暢銷二十五萬冊靈性經典授權十五國.《時代周刊》讚譽:太棒了!20世紀靈性經典.跨越印度次大陸歷時三百天,發現上師之旅——yogi or magic?要如何分辨一位真正的上師和一位打著開悟旗號的靈性騙子?保羅.布魯頓是一位倫敦的媒體記者,事業一帆風順,他是在西方崇尚邏輯思考、強調自由意志的環境下訓練成長,雖然有一顆理性好辯的頭腦,卻也同時過著一種與外在環境疏離的內在生活,內心裡深深著迷於玄奧的東方事物。禁不住內心直覺的強烈呼喚,命運的轉輪終究讓三十多歲的布魯頓放下了對事業的野心,他帶著記者訓練出來的科學懷疑主義及天生的靈性敏感度,以及一顆敞開的心,航海來到了印度尋找尚未對他顯現的秘密。「秘密有賴於苦苦尋找,而那些出發去尋找的,終將發現。」他從孟買開始出發,一路從西到東、從南向北,行遍了整個印度次大陸,拜訪了清奈(馬德拉斯)、瓦拉納西(貝拿勒斯)、普那、加爾各答、阿格拉等等現今的尋道者耳熟能詳的聖城。這一路上,遇到了成千上萬自許為瑜伽士、苦行僧、魔法師、占星家等等的人,但有些只是心靈雜耍者和體操表演者,而更多的可能只是群傻子和騙子;布魯頓排除重重障礙穿過一群群迷信狂熱份子與自命為苦行僧的人,只為了能坐在真正的聖人腳邊,學習真正的瑜伽教義。他在許多與世隔絕的道場盤腿靜坐,就是想要用第一手的親身體驗,去窮究只是空談的哲學奧義。「你們之間有古老的淵源、不解的因緣,使你的命運終將與他相連。」在宿世運命牽引下,經歷了一番尋覓流浪後,布魯頓的腳步終於再次帶著他,重返南印阿魯納恰拉聖山上拉瑪那.馬哈希的道場,他的內在智慧向他確認,馬哈希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那位導師。在道場停駐數月,期間在馬哈希的引導下,一層又一層剝開自己,一步一步通往最純粹與完整的存在。「我知道就在接下來的任一個時刻中,我即將置身於所有的事物之外,站在構成這個世界的奧秘的邊緣……思想像一支被捻斷的蠟燭那樣熄滅了,心智退回到背景中,覺知照樣運作,但是不受思想阻礙。這分覺知能力超脫個人,它從本身個性的狹隘限制中被抽離出來,進而轉化成某種崇高的存在,能對萬事萬物敞開。我的心在狂喜中被重新塑造了。」***《印度尋祕之旅》它成功捕捉了戰前印度的大部分風貌,也透露出些許布魯頓一己旅程的故事。然而,本書的意義遠大於此。它是一則細膩——而且極為重要的——探詢寓言。布魯頓告訴我們如何尋找老師,以及如何尋得他們,他還告訴我們宗教、魔法與靈性的老師之間有何差別。最後,他揭露出一些方法,讓一個人藉以識別適合自己的靈性指引,同時也讓這份指引找到他。這就是「印度尋祕」真正的秘密,而如今,它和布魯頓多年前初次提筆撰寫本書時一樣,對人們產生了莫大的助益。「保羅‧布朗頓確實是我們西方世界俗世文明里所綻放的最美好、最神秘的花朵之一。他的話語對我們每個人都相當重要。」——喬治‧費斯坦因(George Feuerstein)「……贈予追求靈性智慧的西方人的一份偉大禮物。」——查理士‧塔爾特(Charles T.Tart)「一個才智超群的人……、認真活著、全心全意活出最高與最神聖之意義。」——《瑜伽期刊》(Yoga Journal)「布朗頓是位傑出的原創者,他走在一片個人進化的土地上,而它照亮了人類未來的路。」——珍‧休斯頓(Jean Houston)「一份簡單而坦率的指南,指引我們以東方和西方的哲學洞見在生命中創造出美、喜樂,以及意義。……他的故事基調是平衡的,提升人心的信息全然擁抱人類經驗的所有階段。」——《東西期刊》(East West Journal)「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