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潮低潮面

一種海圖基準面,是編制海圖時確定的深度基準面,又稱為略低低潮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大潮低潮面
  • 相關領域:測繪工程
  • 所屬類型:專業術語
印度大潮低潮面詳解,使用印度大潮低潮面的國家,我國的深度基準,

印度大潮低潮面詳解

海圖上刊載的水深,需以某一假定的水準面作為起算面,該起算面稱“深度基準面”,一般海區某時刻的實際水深,為海圖上標明的水深加上從潮汐表中查出的該時刻的潮位之和。故深度基準面通常也作為位的起算面。繪製海圖時,希望儘可能使某一地點任一時刻的實際水深大于海圖上標註的水深,因此深度基準面應設定得低一些,但又不能太低,以免初讀海圖時誤認該處水深很淺。所以深度基準面的位置必須根據該海區的潮汐變化特性慎重選擇。有的採用可能的最低低潮面“(法國)、“略最低低潮面”(或稱“印度大潮低潮面”,印度、日本)、“最低天文潮面”(英國)、“平均大潮低潮面”、“理論深度基準面"(蘇聯)作為基準面。

使用印度大潮低潮面的國家

巴西、埃及(紅海)、蘇丹、沙烏地阿拉伯、印度、伊朗、日本、伊拉克、朝鮮、肯亞。

我國的深度基準

我國1956年以前主要採用略最低低潮面(印度大潮低潮面),大潮平均低潮面和實測最低潮面等為深度基準面。1956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前蘇聯、越南、朝鮮四國海道測量會議。我國決定從1957年起深度基準採用理論深度基準面。該面系按前蘇聯弗拉基米爾方法計算的當地理論最低低潮面。
人們為了分析、預報潮汐與解釋潮汐現象,採用分解方法,把複雜的潮沙現象,用許多分振動的和來表示,這些分振動稱為分潮。我國採用的理論深度基準面,主要是用8個分潮組合進行。
計算的基本思路是利用潮高公式,根據被計算港的潮汐類型,按8個分潮(有時用至11個分潮)的關係,取其不同相角,確確定極值,最後求出可能的最低潮位。
作為一個深度基準面要有適當保證率。所謂保證率就是指全年水位變化的情況,出現高於所採用深度基準面的低潮次數與低潮總次數的百分比。根據多年的驗潮資料來看,我國採用這種理論深度基準面的保證率都在90%以上。
我國的內河與湖泊深度基準面,一般採用最低水位、平均低水位或某水準點以下若干米的水面為深度基準面。為了使一些港口的水深測量資料和水位信號的深度基準面一致,以利於經濟與國防建設,使於航行、航道維護、整治、工程設計和科學研究等各項工作開展,交通部、海軍司令部和國家海洋局於1975年7月聯合召開了有關會議,決定我國一些主要港口的深度基準採用理論深度基準面,對於某些不受潮汐或受潮沙影響不大的江河、湖泊採用設計水位為深度基準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