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琳·卡薩迪

卡羅琳·卡薩迪隱居倫敦郊區的布萊克尼爾。20世紀40至60年代,命運將她和“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糾纏在一起。她是尼爾·卡薩迪的第二任妻子,是傑克·凱魯亞克的情人,而傑克是尼爾最好的朋友,是“垮掉派”代表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羅琳·卡薩迪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925年
  • 性別:女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相關事跡,

人物簡介

卡羅琳·卡薩迪隱居倫敦郊區的布萊克尼爾。20世紀40至60年代,命運將她和“垮掉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糾纏在一起。她是尼爾·卡薩迪的第二任妻子,是傑克·凱魯亞克的情人,而傑克是尼爾最好的朋友,是“垮掉派”代表人物。卡羅琳可算是20世紀美國文壇“垮掉”傳奇的最後見證,恐怕也是最有益的見證。
1947年初,傑克·凱魯亞克25歲,正是浮躁的年紀。是他首先在紐約發現尼爾·卡薩迪,尼爾比他小四歲,是來自西部的流浪漢。卡薩迪偷汽車,旅行,讀書,研究玄學,他勾引女人,對男人也不放過。 艾倫·金斯堡立刻就對他著了迷。凱魯亞克對他的感情略有不同,但同樣強烈。1947年,為了趕到科羅拉多與尼爾見面,他首次“在路上”, 乘長途車和搭便車橫穿美國。尼爾是他《在路上》和《科第的幻像》 的主人公。他自此放棄古典文風,轉入自發的寫作。狂野的西部、冒險的漫遊、調情和毒品使大獲成功,影響了幾代少年作家。

人物經歷

1947年,卡羅琳22歲,在丹佛上大學。她出生在保守的南方,父親是教師。一天她的朋友比爾·湯普森領來一個金髮、塌鼻樑的年輕人,她從此就上了路。這時的尼爾·卡薩迪剛從紐約回來,向單純的姑娘炫耀他的種種劣跡。“我呆呆地看著他,覺得神話化作肉身。我感到他的藍眼睛從頭到腳地打量我。尼爾總是斜睨地看人,每次他都是不發一言的走過我身邊,遞給我用打字機寫的情詩,我感覺一種磁力讓我窒息,讓我身上發潮。”伴隨著詩歌,激情誕生,他們共同生活了。不久,卡羅琳就發現尼爾其實已經娶了一個叫露安娜的小女孩。 儘管尼爾答應儘快解決,但卻等了幾個月。他們的性生活也很糟。尼爾是糟糕的丈夫,在床上像“發狂的野獸”,卡羅琳痛得大叫,尼爾卻認為她很快活。更有甚者,有一天夜裡他竟邀請金斯堡來旁觀他們的床戲。但尼爾仍然是無法抗拒的,是“唯一願意為之完全付出自己的人。”尼爾的魅力,他的智慧和修養,還有他作為作家的才華仍然吸引著她。他可以不花一文錢而橫穿美國,他可以輕而易舉的贏得檯球賭博,而且他還能隨時引證康德和叔本華。在爭吵中,他們有了孩子。尼爾是好父親,但他亂花錢,找情婦,找男朋友,吸毒。最後, 傑克·凱魯亞克搬來跟他們一起住,兩個男人一同外出聽爵士,吸毒, 留下卡羅琳洗盤子,照顧孩子,終日以淚洗面。後來,尼爾到鐵路上去做扳道工(可怕的美國鐵路),卡羅琳和凱魯亞克才有了單獨相處 的機會,凱魯亞克向她談起自己的生活,而卡羅琳也被他的細膩的感情打動,兩人有了精神與肉體的結合。隨後便是三人行的故事,三人 共同外出遊樂,討論文學和玄學。此時的卡羅琳猶如“他們太陽系裡 的太陽”。但平衡終會打破,卡薩迪受不了嫉妒的折磨,生活無法繼續。傑克·凱魯亞克回到母親身邊。卡羅琳開始獨立生活,撫養三個 孩子,其中男孩傑克·艾倫·卡薩迪更是因他的名字集“垮掉一代” 於一身了。離婚後,尼爾繼續遊蕩,因販毒入獄,後又投入嬉皮士運 動,1968年死於吸毒過量,時年42歲。幾個月後,傑剋死於內出血, 時年47歲。在死前傑克與卡羅琳一直保持通訊聯繫,起初是一些情信 間及一些佛學,後來的信中則是良心的不安,犯罪感,憤怒和咒罵。 卡羅琳只能遠遠地看著這位作家在酒精中墮落。

相關事跡

卡羅琳在她的回憶《不在路上》(Offtheroad)詳盡的披露了她與“垮掉一代”的關係。最近,由法國德諾爾出版社出版了法譯本名為《在我路上》,並由《解放報》發表了愛德華·溫特洛普對卡羅琳 女士的專訪,現轉載如下:
——您是什麼時候寫作《在我路上》的?
——是在70和71年。一家出版社與我聯繫,我就同意寫寫我同尼爾和傑克的經歷,因為媒體對凱魯亞克說了許多不友好的蠢話。於是我寫了幾百頁,加進了傑克的許多信。但我們沒能取得斯黛拉·桑帕斯同意(凱魯亞克的第三任妻子)。隨後,我刪去了幾百頁,1986年 我收到一個英國出版社的信,1990年出版了這個刪節本。
——您對時下“垮掉派”作家的傳記怎樣評價?
——總的看,沒有好的。比如,有些人認為傑克·凱魯亞克的問 題全在於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同性戀,我對此就不能同意。我以為傑克 的問題也是尼爾的問題,就是他們的罪惡感過於強烈。他不能安然享 受生活中好的東西,總是事後自責,覺得有罪,然後自我懲罰。哈,這就是基督教。傑克在佛教中找尋的正是對真實的逃避,這只是表面文章,是一種掩飾。傑克倒真希望現實並不存在。
關於“垮掉派”的書,我比較喜歡《二流人物》,喬伊斯·約翰 森對傑克的描寫很傳神。在寫書的時候,喬伊斯沒有利用自己與《在 路上》作者的短暫交往作文章。
但這段歷史的真正專家是英國的戴夫·莫爾。他正在蘇格蘭出版 一部嚴肅研究著作。他把傑克的信和他的小說作了系統比較。有些發 現是驚人的,他發現卡薩迪的一些話被原封不動地引進凱魯亞克的書 里。大家知道他在文學上欠朋友一筆債,但沒人想到會在書信和小說 中找到相同的句子。還有大衛·桑迪森的凱魯亞克的傳記,有些幽默 感。
——在您的書里,您說過您不喜歡《在路上》。
——如果我沒有認識傑克和其他人,我不會讀這類書。實際上, 我不是傑克和威廉·巴羅斯小說的熱心讀者。我對年輕讀者在書中找 到的所謂垮掉傳奇很反感。尼爾和傑克都沒垮掉,他們有道德原則, 那是由兒時教育建立起的苛刻想法,他們在政治上不是進步主義的。 傑克討厭混沌。他們只是在對生活的探尋中走得很遠。
——但是您喜歡《比格舒》和凱魯亞克的另一本書。
——他在比格舒的感受比他年輕時“在路上”的感受要強烈。他 在書中更加真誠,不太炫耀。他的信也說明了這一點。這些信很了不 起,傑克在信中很坦誠。從中看得出他對自己始終有清楚的認識,這 對他來說太難了。恐怕這就是他最後酗酒的原因。他總是回到母親那 里,在那裡他又成了“小讓”,他就放鬆了。
——20年前,好萊塢改編了您的書。拍了《心跳》,一部約翰· 白羅姆的電影,演員有西西·斯派切克和尼克·諾爾特。
——諾爾特是好演員,但跟角色不配。約翰·白羅姆很有魅力, 他借用我的書,但他的電影仍很荒謬。其中有一幕,大家看著我們, 我和傑克當眾接吻。我們永遠也不會這樣。我們倆都太愛尼爾了,不 想讓他難過。事實是白羅姆在做夢,夢想著做特魯佛,拍攝《北灘的 于勒和吉姆》。完全的誤解。
——您和艾倫·金斯堡的關係如何?
——傑克和尼爾活著的時候,我們的關係尚好。然後就糟了。可 能他怨恨我有一次把他逐出家門。後來我道歉,我們又和解了,還通 過許多信。我不知道為什麼。他死後,我去紐約看他的朋友,有人給 我看他最後一首詩。第一句就是“為什麼我總是恨卡羅琳?”這讓我很難過,因為對我來說艾倫就像家庭成員,而且孩子們,尤其我兒子 傑克·艾倫一直很敬重他。我想艾倫就像他的朋友尼爾和傑克,總是 覺得不自在,時刻準備自我詆毀。他們都沒有好好享受過人生。
——您的孩子們對披露您和凱魯亞克的私情有什麼反應?
——很難接受。
——如今您跟他們的關係怎樣?
——跟我兒子還好,他在電腦行業工作,彈鋼琴(儘管我讓他學小號)。跟大女兒凱蒂一向不太能溝通,小女兒傑米不常見面。
———您為什麼離開美國?為了躲避汽車文化和籃球—棒球—橄 欖三重壓迫。而且,美國人心中還有冰球,太糟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