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比拉戰役

前72年,米特拉達梯六世由於輕敵和戰術失誤,導致了塞西卡斯圍攻戰的失利,被迫退至卡比拉。羅馬將軍盧庫盧斯乘勢攻入本都本土。戰鬥經過一段時期的僵持,盧庫盧斯終於在敵軍後勤崩潰後,戰勝了具有強大騎兵優勢的對手,迫使其敗逃至亞美尼王國王提格蘭二世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比拉戰役
  • 時間:公元前 72年
特勒多斯島海戰,直擊本土,後勤決勝,

特勒多斯島海戰

卡比拉戰役
迫於後勤壓力 本都軍隊被分成三路撤退
在前一年的塞西卡斯之戰過後,米特拉達梯六世將可用之兵做了分散處理。他本人率領衛隊和少量精銳,從海上坐船向黑海撤退,留下剩餘的萬人陸軍貼著海岸同步轉移。但在盧庫魯斯的羅馬軍團追擊下,大部分士兵不幸遭到包圍。當本都君主親自指揮艦船增援,又在稍後遭遇到冬季風暴突襲。結果,原本為對抗羅馬而編練的新式軍團也就此損失慘重。連高貴的國王本人,也只能換乘招募來的小型海盜船疏散。
卡比拉戰役
第三次本都戰爭前的局勢
同時,本都的另一支偏師正從海上向南方挺進。雖然其截斷歐亞海上交通的計畫擱淺,但米特拉達梯依然希望從海上給羅馬人以巨大阻礙。為此,他授命帕夫拉哥尼亞人亞歷山大為艦隊司令,帶著10000士兵和50艘戰艦獨立行動,還有來自身邊的宦官狄奧尼索斯作為監軍協助。但由於自己圍攻塞西卡斯的失敗,已經讓超過半數的希臘城市倒向羅馬陣營。隨即,盧庫魯斯也以抽調和攤派的方式組建海軍,並對本都的南下支隊展開追擊。
卡比拉戰役
大量希臘城市的加入 為羅馬帶來了海上力量
理論上,本都艦隊不僅數量更多,且因成軍時間較早而更有配合默契。反而是羅馬陣營的臨時艦隊,主要由東拼西湊的希臘城市力量為主。但以米特拉達梯為代表的東方將領,往往迷信單純數量優勢勝過了對質量和有效空間的把握。於是,本都戰艦就需要經常搭載超過其負荷能力的部隊,非常不利於快速行動。超額的人員配置,也使艦隊後勤異常脆弱,不得不分散在不同港口休整。於是,就有13艘戰艦在錨地被羅馬追兵繳獲。後者也匆忙地撤離尼西亞城,並將眾多口岸迅速讓給了對手。
最終,人員構成異常臃腫的本都艦隊,索性逃到大陸以外的特勒多斯島上觀察形勢。盧庫魯斯則挑選精幹的軍團士兵上船,期望以海戰了結自己的南翼威脅。亞歷山大空有龐大兵力,卻因相互受限而不能靈活應對。因為超重的海船不可能完成水面戰術動作,而沒有更多士兵壓陣的海員不敢與羅馬人決戰。於是就只能在岸邊紮營,試圖吸引敵人一起靜坐對峙。
卡比拉戰役
特勒多斯島將成為本都艦隊的葬身之地
但羅馬人還是從海路將部分軍團送到島嶼背面,迫使亞歷山大下令士兵都撤回船上待命。巨大的心理壓力,讓這支萬人遠征軍無法做出符合自身體量的反應。當盧庫魯斯下令全面進攻,就以大量的弩炮從海陸兩頭向岸邊船隊射擊。隨之而來的全軍潰散,又讓戰鬥變成近乎單方面的屠殺。身為監軍的狄奧尼索斯,為了防止被抓而服毒自盡。主帥亞歷山大也在自己躲藏的山洞內被逮個正著。
由於這次發生在特勒多斯島的一邊倒戰役,本都的海軍優勢已蕩然無存。在之後的戰爭中,羅馬人將不斷通過海路獲得必要增援,讓米特拉達梯的本土戰略優勢也化為虛無。雖然每次坐船抵達的未必是軍團士兵,卻有不少能代表共和國信用體系的將領或使節。他們手裡的貴金屬或匯票,足以調動起60%的半島資源,形成東方宮廷所不能比擬的恐怖動員實力。
卡比拉戰役
控制海運的羅馬軍團 將不再飽受後勤危機

直擊本土

卡比拉戰役
本都核心區域 將成為羅馬的第二階段目標
公元前72年春季,盧庫魯斯正式開啟自己的第二階段戰略。為了不讓米特拉達梯有能力重組軍隊,也為了讓本都勢力不再能為禍周邊,30000多人的羅馬軍團主動進入其本土掃蕩。由於常年沒有經歷戰亂,這些區域的農村較為富庶,也讓共和國的士兵可以獲得最優質供養。
此時,米特拉達梯已向周遭的所有親屬和同盟都發出求援。遠在黑海北岸的博斯普魯斯王國,就由其長子馬查理斯擔任君主。他將奉命為父王提供大批糧草、軍餉,以及眾多來自克里米亞半島的各族士兵。正在東方開疆拓土的亞美尼亞,也由本都國王的女婿提格蘭二世統治。他也受到了老丈人要求支援士兵和資金的訊息。此外,還有使者奉命帶重金去南俄草原招募薩爾馬提亞人騎兵。但後者卻直接捲款潛逃,跑到盧庫魯斯軍中投奔羅馬。由此可見,本都東方式宮廷的內部凝聚力,已經因外部威脅而浮現裂痕。
卡比拉戰役
米特拉達梯也選擇離開城市 在東部組建新軍
不過,進入本都境內的羅馬大軍,也開始遭到各核心城市的頑強阻擊。其中,既有地區內最重要的港口錫諾普,也有位置更靠東面的阿米蘇斯。米特拉達梯的策略也非常實際,主動離開這些地方,僅以從境外招募的僱傭兵監督希臘市民戰鬥。好在當地人始終保有較多的自治權,並具備抗擊外敵的軍事動員能力,所以為他爭取了很多時間。
此外,還有內陸的地米西拉表現尤為不屈。在羅馬人有條不紊的挖掘圍城塹壕後,整座城市依然沒有因進攻者的土堆高起而消沉下去。盧庫魯斯很快發現,羅馬步兵無法通過弩炮和攻城塔就讓市民屈服,轉而命人開始挖掘地道。但機警的守衛者也很快察覺動靜,並挖掘反地道進行阻擋。他們甚至將大量蜜蜂和野豬都驅趕到地下,逼得工兵只能狼狽撤出。夜裡,城市民兵還經常組織外出襲擊,攪得整個羅馬軍營都雞犬不寧。
卡比拉戰役
本都境內的各自治城市 頑強擋住了長期圍攻
正是依靠這些自治城市的堅守,讓向東撤退的本都國王得以迅速組織起第二支大軍。這36000從各地徵召而來的步兵,依然讓任何對手都不能小覷。一些來自克里米亞和高加索的附庸部隊,也紛紛加入其陣營,為本都軍隊帶來古樸的希臘式重步兵、重裝複合弓射手和善用標槍的山地牧民。更重要的是,有4000來自黑海兩岸的騎兵加入進來,確保本都方面有大量可供調遣的機動部隊。
迫於形勢緊急,盧庫魯斯只能留下少量部隊和同盟一起保持圍困,自己率領主力軍團向東攻略。在抵達米特拉達梯的駐地卡比拉前,他又遇到了向自己投誠的貴族子弟菲尼克斯。後者奉本都國王之命,率領輕裝部隊據守山間隘口。但看似鐵板一塊的東方式宮廷,從不缺少能實際運用投機學的人士。結果,菲尼克斯就讓部下釋放烽火向後方發出警告,隨後再毫無顧忌地選擇了倒戈。
卡比拉戰役
米特拉達梯的部隊 已大量加入了黑海士兵
卡比拉戰役
卡比拉位於通向東部的關鍵位置

後勤決勝

不過,羅馬軍隊在隨後的卡比拉戰場上也沒有馬上占據優勢。由於本都軍隊特意挑選平原曠野作為營地,所以就很容易地策動騎兵完成集團衝鋒。盧庫魯斯原本就只有2500同盟騎兵,在多次分兵之後已減少到1600人左右。面對大量人馬具裝的黑海鐵騎,很快就在前哨戰中招致慘敗。
於是,數個軍團便回到原先的山地位置,選擇在高處建立牢固營地。米特拉達梯也沒有下令全軍來追,只是期望以更加充沛的資源熬到最後。因為他的新編步兵還沒有訓練完畢,屬國武士又缺乏配合,實在無法完成高難度的仰攻任務。騎兵也會因失去衝鋒速度而原形畢露,更不適合強攻羅馬人的陣地。當然,盧庫魯斯其實也不敢下山攻擊本都營地。害怕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遭到對手騎兵的側翼強襲。
卡比拉戰役
本都軍中不乏大量招募自克里米亞的遊牧戰士
時間一長,羅馬方面還是通過收買當地嚮導,得知有一條通往敵軍側翼的小路。於是,盧庫魯斯又秘密派重兵迂迴,避開平原移動到最新位置。但無論軍團的山頭營地如何穩固,他們都無法冒險下到平坦地形。於是,兩軍的對峙也沒有因為這個戰術動作而立刻發生變化。雙方都只是偶爾出動小股部隊,在距離彼此不遠的地方進行小規模衝突。
相反,普通羅馬士兵對於己方前景更加沒有信心。某次,當本都一邊出現貌似崩潰的極限,潰兵又被脾氣惡劣的米特拉達梯給罵了回來。這個舉動卻在盧庫魯斯的陣中引起騷動,讓他們覺得對手已追殺上山。只是由於人員和馬匹數量過多,本都大軍的消耗顯得尤為甚大。數量有限的軍團則無此擔憂,除了靠南方的加拉太人協助,還可以派車輛去更遠的卡帕多西亞徵集物資。
卡比拉戰役
羅馬軍團依然通過在高處紮營 迴避騎兵弱項
為了在本方後勤崩潰前改變局面,米特拉達梯派出大量騎兵攻擊羅馬的後勤供給線。但盧庫魯斯的部下始終選擇有崎嶇山麓掩護的小道運糧,儘可能避免在平原上遭到騎兵突襲。每當雙方在這樣侷促的環境下短兵相接,馬背上的本都騎手都格外吃虧。軍團的步兵也往往能迅速結成方陣,以最為簡單實用的方法應對零星衝擊。結果,本都騎兵就在不適於自己發揮的戰場內折戟沉沙,只有少數倖存者將攻擊失敗的訊息傳遞迴去。自知無法繼續對峙的米特拉達梯,也就立刻著手秘密後撤。
到了卡比拉戰役的後期,本都君主開始讓人秘密整理行囊。然而,顯眼的駝隊與非常豐富的細軟,都被軍營中的士兵看在眼裡。關於本方戰敗和領袖跑路的謠言,以最快速度傳播開來,並造成本都人自己的陣腳大亂。米特拉達梯還期望能在馬背上發表穩定人心的演說,卻被慌不擇路的部下直接撞翻在地。最後只能強忍著傷痛上馬,率領少數扈從向鄰近山區逃逸。羅馬人在稍後反應過來,迅速派大軍沖入營中,從而徹底瓦解了整支完整軍隊。
卡比拉戰役
重組的本都軍隊 就因後勤而一敗塗地
由於卡比拉戰役的災難性後果,米特拉達梯身邊只剩下2000善於機動躲藏的騎兵。儘管先前的大軍只有3000多人戰死,但餘下的士兵已經無法繼續被組織起來進行抵抗。盧庫魯斯則率軍調頭,逐個攻取那些還在頑抗的城市。包括錫諾普和阿米蘇斯,都在外援無望的情況下破城。有的因羅馬軍隊的現實需要而得到寬大處理,但殺雞儆猴的屠戮依然免不了落到部分倒霉者頭上。這些城市的自治團體,也就不可能再為米特拉達梯的任何行動提供幫助。
不過,心有不甘的本都君主依然不願向羅馬俯首稱臣。在兒子送來的黑海援軍失敗後,他又將希望轉向了女婿提格蘭二世,並義無反顧地奔向亞美尼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