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紀,十字軍東征期間,卡曼達蕾雅酒出現在國王理查一世與納瓦拉的貝倫加麗亞在利馬索爾的婚禮上。婚禮上,理查一世當眾稱讚卡曼達蕾雅酒為“國王的葡萄酒,以及葡萄酒之王”(the wine of kings and the king of wines)。之後獅心王征戰歐洲接連勝利,紅酒也就成為了當時的必需品與慶功酒,當獅心王成為了英格蘭和法國波爾多的統治者後,賽普勒斯的釀酒工藝開始在英國、法國盛行。所以,也有人說法國葡萄酒最早起源於賽普勒斯。在後來的英法百年戰爭中,波爾多一直支持英國,直到1453年英國戰敗,波爾多才隨英國向法國投降,結束了英國人300多年的統治。
13世紀法國的菲利普·奧古斯(腓力二世)都舉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品酒大賽。這一事件被稱為“葡萄酒戰役(法語:La Bataille des Vins),收錄在1224年Henry d'Andeli著名的法國詩集中。這場競賽收集了全法國乃至全歐洲的葡萄酒,最終由來自賽普勒斯的一支葡萄酒奪魁,這支葡萄酒就是卡曼達蕾雅酒。1307年,在鎮壓了聖殿騎士團後,卡曼達蕾地區也歸於(腓力四世)統治。大哲學家柏拉圖曾描述她為“上次賜予人類最有價值的飲品”。
卡曼達蕾雅酒在歐盟,美國和加拿大受到“原產地名稱保護制度”(Protected Designation of Origin,PDO)於1990年3月2日,賽普勒斯通過立法,只在相鄰的14個村莊生產卡曼達蕾雅酒。只有種植4年以上的葡萄藤結出的果實才能被用來釀酒。葡萄收穫需要首先獲得“賽普勒斯葡萄產業委員會”認可,“賽普勒斯葡萄產業委員會”根據葡萄中平均糖分含量決定是否對葡萄收穫開綠燈。Xinisteri葡萄的糖分含量必須達到212 g/L,Mavro葡萄的糖分含量指標則必須達到258 g/L以上才算合格。糖分含量會隨著之後的曝曬而增高,通常要求曝曬7-10天,以嚴格達到390 to 450g/L的指標視窗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