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德國偉大的浪漫主義畫家,1774年9月5日出生於德國格雷夫斯瓦德港市,早年在哥本哈根美術學院學習,後來定居德勒斯登。
畫像 那裡他過著平靜的活,有時會去波西米亞的山區和湖泊旅行。性格憂傷而內省,喜歡依靠己的沉思來喚起創作的靈感。曾說:“當你閉上肉體的眼睛,你就第一次能夠用心靈眼睛觀察你的繪畫。”他一開始用鉛筆繪製風景,直到1807年才進行油畫創作。
他的題材開闢了風景繪畫新的領域,發現了人們從未發現的新的自然:無窮無盡的海洋或山脈、大雪覆蓋的山地,以及照在上面的陽光或月光。他很少用宗教形象,但是風景畫傳達了崇高的精神力量。19世紀晚期隨著
象徵主義 的興起,他的藝術受到人們高度評價。
他的風景畫在今天是浪漫主義的代名詞 。 對於他來說, 關鍵的不是機械地模寫, 而是自由地創作, 通過"顏色和造型表達出言語所不能表達的東西。" 弗里德里希生活在在19世紀被成為"浪漫主義的郊區"的
德雷斯頓 。 作家
諾瓦利斯 ,
讓·保爾 和史雷格爾兄弟和他保持著友好的關係。 在他死後百年, 他的風景畫才獲得廣泛的認同。 在國內外舉行的他的作品的回顧展在今天是被參觀地最多的展覽。
弗里德里希早年衣食無憂,尤其在
法國大革命 和
拿破崙戰爭 時期,由於貿易受阻,當地的肥皂價格飛漲,別人家生活受到影響,而弗里德里希家卻收入頗佳。當時正值他求學從藝時期,完全沒有受到生活窘迫的干擾,本應該在藝術中表現出歡娛情跡,然而,事實是早在他7歲母親去世開始 ,就接二連三地遭受人生不幸。母親去世後1年多姐姐伊莉莎白也隨之去世,5年後哥哥克里斯多夫又在一次滑雪運動中喪生,直接原因是哥哥為了救助即將淹死的弗里德里希送命的。
海員 1791年他的另一個姐姐又不幸去世,這一系列生活悲劇在他心靈中烙下濃重陰影,並對他後來的藝術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或許,他作品中對大自然的崇拜之餘,對人面對自然時的渺小、無奈的悲觀情緒就是來源於此吧。
另外,弗里德里希家庭信仰
新教 ,是虔誠派信徒,講求自我內視,他也受家庭影響,早在十五六歲時就在文章中表述過社會教化的內容。這種影響體現在他的畫中的神秘的宗教氣息,而這股宗教氣息在《海邊修士》中尤為突出。
弗里德里希20歲時到哥本哈根藝術學院求學,深受尼古萊 ·阿伯拉 ·阿比爾德加教授影響,奠定了沉靜憂思的藝術情調。
1798年春天,他遷居到德雷斯頓。德雷斯頓雖然不是非常繁華,當沿著易北河流域有優美的風景區,因為這裡有一所藝術學院吸引著藝術家來到這裡,所以有較濃的藝術氣氛。從這時起到1808年是弗里德里希繪畫風格的形成階段,他在1807年展出的波西米亞祭壇板油畫《山上的十字架》標誌著他的風格已經成熟,他基本上告別了單色畫,領略到了色彩與光的魅力。
他常利用自己對自然景物勾畫出的素描,進行高度個人化的演繹。他的畫粗略看去似乎平常無奇,但仔細審視就會發現極豐富的奇特內涵。他的藝術思想是與德國的民族情感和宗教相連的。這段時期正值
拿破崙 於德國戰爭,雖然他的作品色彩豐富,但並不是快樂風格,而是悲觀憂鬱的。
他認為地理環境對某個民族性格的形成非常重要,自然條件也會影響人的文化特質,每個地區自然環境不同,人們的氣息也不會相同,每個民族只適合在自己的土地上生存。因此,他一生中的不間斷旅行寫生都是在德國,尤其多在中部和北部,因為他的故鄉就在這裡。他與布萊克有相同之處,他們都帶有濃厚的唯心思想,然而又都有濃厚的民族情感和人道精神,是他們作品中的精髓所在。
1810 年開始是弗里德里希的黃金時期 。這一年 ,他在柏林美術學院展出了《海邊修士》和 《橡樹林的修道院》,畫面濃郁的陰沉憂鬱氣息震動了觀眾。這兩幅畫是他的藝術進一步成熟的標誌,也是感情基調據許沉降的顯示。
1816年,德雷斯頓藝術學院把他選為學院院士,標誌著他的藝術得到了承認,他多年懸浮不定的心終於穩定下來,也開始賣出畫作了。
1818年,他與克里斯蒂安·卡洛琳·邦梅爾結婚,從此,他的畫中多了一分溫馨。
1810-1834 年是弗里德里希的黃金時期,到了1835年,他中風癱瘓,再也沒有畫油畫,而是一些小幅的墨水壁畫 。這些畫的內容更直接描繪死亡與永恆的話題,如烏鴉、貓頭鷹、墳場、棺材、十字架等。
1840年5月7日,弗里德里希在德雷斯頓去世。
他死後,很快被人們遺忘,對他的藝術成就很少給以肯定。只到20世紀初,才重新引起藝術界的重視。弗里德里希的大部分作品都由德勒斯登博物館和大學收藏。
1985年 9月在中國北京舉辦的19世紀德國繪畫展覽會上陳列了他的幾件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巨人山 弗里德里希的代表作有1807年完成的標誌他繪畫風格成熟的 《山上的十字架》,1810年展出的 《橡樹林裡的修道院》和《海邊修士》,1815年完成的《雲海中的旅行者》,1816年完成的風景代表作品《巨人山》,1818-1819年,也就是在婚後完成的《在帆船上》,1821-1822年的《海邊看月出》,他表現永恆精神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一幅是1824年的《北極冰海遇難船》。
作為一個藝術家,他的主要興趣是寄情自然,他往往通過象徵性和反傳統的工作來傳達對自然世界一種主觀情感化的反應。
1920年代,他的畫作被表現主義者重新發掘。
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初超現實主義者和存在主義者經常從他的畫中汲取靈感。
弗里德里希作品欣賞:
雲端的旅行者 海邊的修道士 冬季修道院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