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卡房鄉
  • 所屬地區:河南省信陽市新縣
  • 下轄地區:古店村、卡房村、居畈村
  • 電話區號:0376
  • 郵政區碼:465500
  • 地理位置:河南省信陽市新縣西南端
  • 面積:114.3平方公里
  • 人口:9362人
  • 著名景點:九乳峰、武士涯等
  • 車牌代碼:豫S
地理位置,行政區劃,自然資源,物產資源,革命歷史,人口,經濟概況,地方特產,風景名勝,榮譽資質,

地理位置

卡房鄉位於全國著名的將軍縣--河南省新縣的西南端,屬大別山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西與湖北省大悟縣毗鄰,距武漢僅120公里,信陽100公里,距京珠高速60公里。因地處鄂豫兩省交界,為南北通路要道之一,清末和發國初期設有鹽卡而得名。

行政區劃

卡房鄉 代碼:411523205
2006年,轄9個村委會:古店村、卡房村、居畈村、胡河村、何山村、王畈村、葉灣村、牛沖村、胡灣村

自然資源

卡房屬淮河水系,是一個典型的深山區鄉,境內盤山公路蛇行逶迤,山嶽連綿,溝壑縱橫,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7座。老君山海拔813.1米,傲視楚豫。天台山海拔801米,是豫鄂奇山,又是宗教勝地。卡房境內有九乳峰、武士崖、桃花洞、名木群、老龍潭潭群、近寺崗瀑布、譚窪瀑布、箱子石等景觀20多處,紅綠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由於地處亞熱帶向溫帶過渡地帶,四季分明,動植物品種繁多,原始植被保護良好,四季清水常流,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珍稀動物有金錢豹、金錢龜、娃娃魚、紫薇、歸檀等;龍潭谷山高谷幽,奇峰高聳、古木參天,林中鳥歡蟲鳴,谷底清潭倒影,飛瀑凌空,水中魚蝦嬉戲自在,置身其中,感悟大自然的靜幽美謐;九乳峰山勢獨特,風光綺麗,身臨其境,可以聆聽悽美動人的神話傳說。
卡房

物產資源

卡房鄉物產豐富,資源充足,享有“山上淌金,地下流銀”的美譽,盛產板栗、銀杏、杉木、珍珠花、山竹、食用菌、黑葫蘆、野生獼猴桃、天麻等。目前,優質板栗已達到5.5萬畝,年產350萬公斤;銀杏20萬株,年產銀杏20萬公斤、銀杏葉10萬公斤;杉木3萬畝,杉木蓄積量達15萬立方米;山竹3萬畝,山竹蓄積量達10萬立方米;天麻3萬窯,年產天麻30萬公斤。其中板栗、銀杏、天麻產量均列中原地區第一位。卡房鄉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已探明各種礦產資源20多種,其中金紅石、螢石、石英石和雲母礦儲量十分豐富。另外,野生珍稀動物有娃娃魚、岩山羊、金絲龜、金錢豹等。
卡房

革命歷史

卡房鄉是一個革命老區。1931年,紅四方面軍三十一師在這裡發動了著名的“卡房暴動”,點燃了豫鄂戰鬥烽火,由此拉開了大革命序幕。這裡是中國共產黨“堅持大別山紅旗不倒”的中心地帶,也是國民黨製造“九十里路無人煙區”的核心區域,當時人口不足萬人的卡房先後有6000多位優秀兒女為革命捐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鄭位三、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徐向前、劉華清、徐海東、沈澤民、劉名榜等都在這裡留下了戰鬥的足跡。長期的革命戰爭造就了大批優秀將士,1955年全縣授銜的43名將軍中,卡房鄉就有7人(潘焱、葉建民、徐明德、潘壽才、胡賢才、譚幼夫、張宗福)。境內有紅軍第一架飛機“列寧”號起飛場、紅四方面軍後方總醫院第四分院舊址、鄂東北道委舊址、沈澤民墓、古鹽道遺蹟、卡房暴動舊址、鐵寺寨戰鬥舊址、五更松、紅軍洞、紅軍墓等十多處遺址遺蹟。以反映李先念為主、打響解放戰爭第一槍的電視劇《中原突圍》和以劉名榜堅持大別山革命鬥爭為原形的電影《五更寒》的主要拍攝景點就在卡房一帶。

人口

全鄉總面積114.3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14.8萬畝,耕地面積5200畝,全鄉轄九個行政村,95個村民組,2571戶,9382人,政府所在地在古店。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卡房鄉到處呈現出勃勃生機,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人民安居樂業。2004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734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86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大部分民眾生活已達到小康水平。全鄉已實現村村、組組通公路,縣鄉油路與南信葉線相連,其中有四個村通油路;全鄉95個村民組已全部開通程控電話,共裝機1200門,入戶率達46%;光纜閉路電視及移動通訊在鄉政府駐地已開通。教育、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也得到長足進步,正以迅猛姿態向前發展。面對新世紀,卡房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正以嶄新的姿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大步前進

地方特產

板栗、銀杏、天麻。

風景名勝

九乳峰、武士崖、桃花洞、名木群、老龍潭潭群、近寺崗瀑布、譚窪瀑布、箱子石等。

榮譽資質

省級生態鄉、板栗之鄉、天麻之鄉、銀杏之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