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甘、酸、微鹹,性溫。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健脾胃,益氣血,調月經。
主治
用於脾虛食少,消化不良,氣血兩虧,身體瘦弱,月經不調。
相關配伍
1.治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西伯利亞白刺果30g,石榴15g,肉佳、乾薑各9g。共研細面。每服3g,每日2次。(《內蒙古中草藥》)
2.治身體虛弱:西伯利亞白刺果30g,紅糖6g。水煎服。或研末為丸,每服9g。(《內蒙古中草藥》)
3.治月經不調,虛寒腰痛:西伯利亞白刺果30g,益母草、石榴各15g,肉桂、紅花各9g。共研細面,蜜丸6g重。每服1丸,每日2次。(《內蒙古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炮製
採集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
形態特徵
小果白刺:灌木,高50-100cm。具刺針,多分枝,彎曲或直立,有時橫臥。樹皮及小枝灰白色,小枝具貼生白絹毛,尖端刺狀。托葉早落;葉在嫩枝上多為4-6片簇生,肉質,倒卵狀長圓形,長2-3cm,寬3-6mm,先端鈍圓,具小突尖,基部窄楔形,全緣,兩面灰綠色,無毛或嫩時被絹毛。蠍尾狀花序頂生,花黃綠色,較小;萼片5,三角形,覆瓦狀排列;花瓣5,長圓形,彎曲;雄蕊10-15;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1個,柱頭3,短。核果漿果狀。錐狀卵形,長8-10mm,成熟時深紫紅色;果核卵形,先端尖,長4-5mm。花期5-6月,果期7-8月。
齒葉白刺:本種與小果白刺的區別為:葉2-3片簇生,葉片長圓狀匙形或窄倒卵形,長2.5-4cm,寬0.7-2cm,全緣或先端具不規則2-3齒裂。花稀少。核果卵形;長12-18mm,直徑8-15mm;果核長8-10mm。
生長環境
小果白刺:喜生於鹽漬化的低沙地、湖盆邊緣的沙地,常在沙鹼地、輕度鹽漬化低地、乾河床邊形成群落。分布於東北、西北以及河北、內蒙古等地。
齒葉白刺:生於湖盆及荒漠邊緣沙地。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
現代研究
地上部分含降壓生物鹼。
相關論述
《內蒙古中草藥》:“味甘、酸、微鹹,性溫。”
《沙漠地區藥用植物》:“味甘、微鹹,性溫。”
《內蒙古中草藥》:“健脾胃,滋補強壯,調經活血。主治身體瘦弱,氣血兩虧,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月經不調,腰腹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