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西斯

卡塔西斯

卡塔西斯,即拉丁文katharsis的音譯,作宗教術語是“淨化”(“淨罪”)的意思;作醫學術語過去一直認為只是“宣洩”的意思。自文藝復興以來,許多學者對卡塔西斯有不同理解。我國學者朱光潛先生主張“淨化說”,認為其要義在於通過音樂或其他藝術,使某種過分強烈的情緒因宣洩而達到平靜,因此恢復和保持住心理的健康;羅念生先生則把“卡塔西斯”譯為“陶冶”,主張具有東方詩教色彩的“陶冶說”。各種解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基本介紹

  • 書名:外國文學研究
  • 又名:卡塔西斯
分類與派系,淨化說,宣洩說,使用地區,出處,

分類與派系

淨化說

第一類是淨化說,其又分三派:其一,淨化憐憫與恐懼中的痛苦的壞因素;其二,淨化憐憫與恐懼中的利己的因素;其三,淨化劇中人物的兇殺行為的罪孽。
關於淨化說,亞里士多德有兩個極重要的關於悲劇的理論:一個是悲劇主角的“過失說”,另一個即是哀憐和恐懼的“淨化”說。先說“淨化”說。亞里士多德在《詩學》第六章定義悲劇時的最後一句話是“激起哀憐和恐懼,從而導致這些情緒的淨化”。這裡所提到的“淨化”(katharsis)是歷來研究亞里士多德的學者們長久爭辯不休的一個問題。他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解釋。有人說“淨化”是借重複激發而減輕這些情緒的力量,從而導致內心的平靜;有人說“淨化”是消除這些情緒中的壞的因素,好像把它們清洗乾淨,從而發生健康的道德影響;也有人說“淨化”是以毒攻毒,以假想情節所引起的哀憐和恐懼來醫療心理上常有的哀憐和恐懼。不管孰是孰非,這些觀點都有一個共同點——都認為悲劇的淨化作用對觀眾可以發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宣洩說

第二類是宣洩說,也可以分為三派:其一,卡塔西斯的作用在於以毒攻毒,認為憐憫與恐懼是病態的情感。此派以亞氏《政治學》第八卷第七章中一段話為據:“有些人容易受宗教狂支配,我們可以看見他們聽了那種使靈魂激動的音調,在神聖的樂調的影響之下恢復正常狀態,仿佛受到了一種醫療,即卡塔西斯作用。至於那些易受憐憫、恐懼及其他情感支配的人也應當受到類似的醫療。”其二,認為人們有強烈的憐憫與恐懼的欲望,欲望得到滿足,然後在發泄的過程中得到快感,最後趨於平靜。其三,認為重複的激發憐憫與恐懼,可以減輕兩種情感的力量,然後得到平靜。總之,人受到淨化之後,就會“感到一種舒暢的鬆弛”得到一種“無害的快感”。亞里士多德的這種淨化說正是針對著柏拉圖對詩人的控訴。柏拉圖說,情緒以及附帶的快感都是人性中“卑劣的部分”,本應壓抑下去而詩卻“滋養”它們,所以不應該留在理想國里。亞里士多德替詩人申辯說:詩對情緒起淨化作用,有益於聽眾的心理健康,也就有益於社會,淨化所產生的快感是“無害”的。

使用地區

拉丁語系地區

出處

“淨化”的真正解釋要在《政治學》卷八里去找,在這裡亞里士多德討論音樂的功用也提到“淨化”但又不是單提“淨化”。在這裡所說的“淨化”和《詩學》里所說的“淨化”是一回事。柏拉圖也提到過古代希臘人用宗教的音樂來醫療精神上的狂熱症,並且拿這種治療來比保姆把嬰兒抱在懷裡搖盪來使他入睡的辦法。他所指的也正是“淨化”這個治療方式。從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所舉的例子來看,可知“淨化”的要義在於通過音樂或其他藝術,使某種過分強烈的情緒因宣洩而達到平靜,因此恢復和保持住心理的健康。在詩學裡提到的是悲劇淨化哀憐和恐懼兩種情緒,在政治學裡提到的是宗教的音樂淨化過度的熱情,這裡同時明白指出受“其他情緒影響的人”也都可以受到淨化。從此可見藝術的種類性質不同,所激發的情緒不同,所生的“淨化”也就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