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琳娜(南大西洋颶風)

卡塔琳娜(南大西洋颶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颶風卡塔琳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個由高空冷槽切斷形成的低渦。2004年3月12日,高空冷槽位於巴西南部偏東地區上空,且呈準靜止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塔琳娜
  • 外文名:Catarina
  • 形成:2004年3月24日
  • 最低氣壓:955hPa
  • 消散時間:2004年3月28日
  • 最高風速:160公里/小時(1分鐘平均風速)
  • 死亡人數:4人
形成和消亡,主要特點,其他,造成損失,

形成和消亡

颶風卡塔琳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個由高空冷槽切斷形成的低渦。2004年3月12日,高空冷槽位於巴西南部偏東地區上空,且呈準靜止狀態。3月15日從高空槽里有切斷低渦生成,並緩慢向偏東方向移動,從而在地面上誘發一個弱的斜壓性氣旋。地面氣旋先是向北偏東方向移動,20日移入巴西南部聖卡塔琳娜州東部近海海面,當日晚些時候折向東偏南方向移動。隨著氣旋的入海,其環流有所加強並得以維持。22日後,氣旋開始轉向北偏西方向移動,24日又折偏西方向移動,期間開始逐漸向熱帶系統過渡,並於25日06時(世界時,下同)前後發展成為熱帶風暴。之後,卡塔琳娜繼續向偏西或西偏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26日06時前後加強為一級颶風,並維持該強度於28日05時30分前後在巴西東南部的聖卡塔琳娜州南部沿海登入,登入後,卡塔琳娜向西偏北方向移動,並在巴西南部地區減弱消失。

主要特點

卡塔琳娜的主要特點就是它發生在一個沒有颶風記錄的海域,卡塔琳娜成為南大西洋的罕見颶風。這也是在有衛星探測的歷史年代裡所發現在南大西洋發展並登錄的唯一颶風,它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國際上稱之為“卡塔琳娜現象”。另外它的起源也很有特點,它起源於陸面上的斜壓擾動,入海變性為熱帶氣旋。此外,它的路徑也很奇特,它從卡塔琳娜州發源,移到海上變性發展為颶風,又回到卡塔琳娜州登入,猶如“飛來去”一般。
卡塔琳娜並不是有記錄以來第一個在南大西洋生成的熱帶氣旋,如1991年4月,2004年1月及2006年12月南大西洋也曾出現過熱帶氣旋,但它卻是第一個在南大西洋發展為颶風強度的熱帶氣旋,且因為該颶風在巴西聖卡塔琳娜州登入而得名

其他

它也存在一些非正式的名稱,如英國氣象局開始把它記錄為“01T-AL-PHA”,而美國國家網颶風中心則記錄為“50L-NONAME”,而有的氣象學家則稱它為“Aldonca”

造成損失

由於卡塔琳娜登入時強度強,因此給巴西東南部的 Santa Catarina州及南里奧格蘭德州等地帶來重創,因災死亡4人,受傷518人,房屋受損38544間,倒塌1468間;約80%的香蕉和40%的水稻損毀嚴重;經濟損失估計達3.5億美元(相當於2011年4.06億美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