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筮(中國古代的宗教活動)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古代人們利用蓍草揲數取卦以預知人事之吉凶的宗教活動。中國古代預知人事吉凶的辦法主要的有兩種。據《尚書·洪範》的“擇建立卜筮人”和《禮記·曲禮上》的“龜為卜,策為筮”,“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等記載,這兩種辦法一是卜,一是筮。卜是用龜之腹甲,鑽孔燒灼,觀其紋理以判斷吉凶。筮用策,揲數取卦,觀其卦象和卦爻辭以判斷吉凶。策即籌碼。開始時用竹棍、木棍、石塊等做籌碼,後來使用蓍草做籌碼。占是判斷吉凶的意思,所以利用龜甲判斷吉凶,叫占卜;利用蓍草判斷吉凶,叫占筮。占卜的辦法產生在前,占筮的辦法產生在後。在周代,人們預知人事之吉凶時往往既卜且筮,兩法綜合併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占筮
  • 定義:中國古代人們利用蓍草揲數取卦以預知人事之吉凶的宗教活動
特點,歷史發展,

特點

占問即判斷吉凶,是卜與筮的共同特點。占卜取龜紋,龜紋既成便不可改易,判斷吉凶時卜者的主觀色彩較少。占筮取卦象,判斷吉凶時筮者的主觀色彩較多,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思想性。這是卜與筮的不同特點。卜的特點使它停滯在鬼神迷信的水平而終於被拋棄。筮的特點使它不斷地輸人人的思維成果而終於形成哲學的體系。

歷史發展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先有卜後有筮,有筮而後有卦。《周易》由筮與卦兩部分組成。在運用《周易》預知人事之吉凶時,先筮,通過筮求取一卦,然後占這一卦的卦象和卦爻辭,得出吉或凶的結論。筮與占各有一定的方法。據文獻記載,古代曾有9種筮法,今只尚存一種,保存在《易傳·繫辭》里,原文是:“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即用49根蓍草,首先“分二”,信手分為兩部分;其次“掛一”,從一隻手的蓍草中拿出一根,放在一邊;再次“揲四”,4個4個地數過兩隻手中的蓍草;最後“歸扐”,把兩隻手中經過“揲四”餘下的蓍草歸到一起。這個餘數非4即8。用手中尚存的44或40根蓍草依樣再弄一遍,“歸扐”的餘數亦非4即8。用手中尚存的40或36或32根蓍草依樣再弄一遍,“歸劫”的餘數非4即8。這時手中尚存的蓍草數有4種可能:24、28、32、36。除以4,得出或6或7或8或9,4個數。得7或9,畫個陽爻;得6或8,畫個陰爻。如此弄6回,便畫出一卦。畫出一卦之後,還要進行占。占也有一定的方法。占法今已不存。
占筮帶有迷信成分,但是《周易》的筮、卦、爻、辭中含有深刻而豐富的哲學思想。古人對待《周易》有兩種態度。一些大思想家如孔子、荀子、莊子、司馬遷、王弼、程頤等把《周易》看成哲學著作,闡釋其義理,不搞占筮。另一些人則專門搞《周易》中的占筮,將《周易》看成占筮之書,無視其中的哲學內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