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家泉村隸屬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南27公里,鋼城南4公里處。村南鄰新泰市的高玉鋪村,東鄰黃莊鎮的小上峪村,西鄰南倉峪村,北鄰高家莊村。磁萊鐵路、205國道、萊新高速公路從境內穿過,全村425戶,1348口人。498畝耕地,山場面積800畝,總面積270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卞家泉村
- 總面積:2700畝。
- 地址:萊城東南27公里
- 歷任村支書:喬立福、葛現堯、葛現深
- 烈士英名錄:陳振海
建制沿革,人物事件,人文自然,教育,經濟,沿革,發展,
建制沿革
據村碑記載:卞氏於明天順年間在此立村,因村內有泉,故名卞家泉。據口碑相傳和墓碑為證,最早村裡有卞、倪、楊、沈、呂、康等姓氏人家遷來居住,後葛、李等姓從外地遷入,現在村中有葛、李、襲、劉、陳、趙、宋、王、孟、張、喬等十一個姓氏,主要以葛、李、襲、劉4姓人口居多。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陳振海 1941年入伍,1942年在蒙陰大崮戰鬥中犧牲
李之愛 1941年入伍,1942年蒙陰大崮戰鬥中犧牲
襲建普 1941年入伍,1943年在泰安大汶口戰鬥中犧牲
張紹文 1941年入伍,1944年在淄博固村戰鬥中犧牲
李之尊 1941年入伍,1942年在蒙陰大崮戰鬥中犧牲
二、歷任村支書
1939年-1940年9月 喬立福
1940年-1950年1月 葛現堯
1950年1月-1955年3月 葛現深
1955年3月-1958年7月 齊立明
1958年7月-1959年6月 葛效思
1959年7月-1960年2月 宋文秀
1960年2月-1961年12月 葛現祥
1961年12月-1963年 趙 明
1963年-1966年7月 葛效思
1966年7月-1985年12月 趙開明
1985年12月-1995年12月 陳振國
1996年- 葛效敏
三、歷任村主任
1939年-1951年 喬立福
1951年-1953年 葛現深
1954年-1956年 齊立明
1957年-1958年 李之德
1959年-1964年 葛現祥
1965年3月-1966年4月 趙開明
1966年5月-1968年8月 劉延順
1968年9月-1971年3月 趙開明
1971年4月-1976年4月 劉延順
1976年8月-2001年 李加善
2002年- 葛效敏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張紹功 解放軍後勤醫院副院長等職(副軍級)幹部
葛現訓 曾在湖北襄樊任解放軍某師師長
李慶年 曾任解放軍某部團長
葛效思 曾任河南省新蔡縣人武部部長
宋文祥 任浙江省外事旅遊局汽車公司經理(正縣級)
劉訓東 現任解放軍某部高炮團副團長
五、大崖口伏擊戰
大崖口位於村南轉山子西側,在抗日戰爭時期,村北兩華里處的高家莊設有日本鬼子的炮樓,駐有一個小隊,經常到周圍村莊掃蕩,民眾不得安寧。為消滅這支日寇,村支部書記葛現堯與蒙陰縣大隊獨立營營長張紹功(卞家泉人)取得聯繫,匯報敵情,計畫乘鬼子到大崖口施工修鐵路之機打一個伏擊戰。1942年農曆5月5日拂曉前,縣大隊獨立營營長張紹功帶領全營人馬在大崖口周圍全部設好了埋伏,只等鬼子進入伏擊圈。等到早飯後8點左右,只見鬼子全副武裝,帶著一幫偽軍向伏擊圈走來,等敵人全部進入伏擊圈後,張紹功發令槍一響,槍聲、手榴彈爆炸聲頓時響作一團,整個戰鬥不到20分鐘就全部結束,共擊斃鬼子20餘人,偽軍10餘人,繳獲機槍2挺,迫擊炮一門,步槍、手槍20餘支。
六、村北伏擊戰
1943年臘月,我武工隊接到命令,在半月內消滅敵人的快速別動隊,所謂別動隊,是日本侵略者為了切斷我沂蒙山根據地和徂徠山根據地的交通要道,從北師店到顏莊之間選派的一個由15名鐵桿漢奸組成的特別行動快速隊,其主要任務是沿公路巡邏,攔截我過路的交通員,每人配有一輛腳踏車,一支20響的駁殼槍。他們機動性強,來去迅速,使我們的交通員處於困境之中,為消滅這股敵人,特工員尹奎元(東施村人)經過多次偵察敵情後,決定在高家莊南、卞家泉北的公路上打他個閃電伏擊。 臘月23日是小年,天色微明,白雪像銀色的毯子一樣,覆蓋大地,刮著刺骨的東北風二15人的敵別動隊騎著腳踏車從高家莊出來,他們有的叼著菸捲,有的哼著下流小調,還有的一隻手扶著車把,一隻手揣在口袋裡,不緊不慢地向南開過來,等敵人進入伏擊圈後,“叭、叭、叭”,三聲發令槍響,四支衝鋒鎗迎著敵人噴出憤怒的火焰,有的敵人來不及下車就摔倒在岔路上爬不起來了,緊接著40多個手榴彈也在公路上爆炸。硝煙還未散盡,我武工隊員已衝上公路,個逃下公路的敵人也被擊斃。這時炮樓上的機關槍噠噠地響起來,高家莊的偽軍也鳴哨集合,隊長張紹功一聲命令“撤”就飛也似地走了。等敵人趕到時,15工隊早已沒影了。這個閃擊戰從開始到結束只用了5分鐘,此戰鬥消滅敵人15名,繳獲l5支駁殼槍,炸爛腳踏車15輛。
陳振海 1941年入伍,1942年在蒙陰大崮戰鬥中犧牲
李之愛 1941年入伍,1942年蒙陰大崮戰鬥中犧牲
襲建普 1941年入伍,1943年在泰安大汶口戰鬥中犧牲
張紹文 1941年入伍,1944年在淄博固村戰鬥中犧牲
李之尊 1941年入伍,1942年在蒙陰大崮戰鬥中犧牲
二、歷任村支書
1939年-1940年9月 喬立福
1940年-1950年1月 葛現堯
1950年1月-1955年3月 葛現深
1955年3月-1958年7月 齊立明
1958年7月-1959年6月 葛效思
1959年7月-1960年2月 宋文秀
1960年2月-1961年12月 葛現祥
1961年12月-1963年 趙 明
1963年-1966年7月 葛效思
1966年7月-1985年12月 趙開明
1985年12月-1995年12月 陳振國
1996年- 葛效敏
三、歷任村主任
1939年-1951年 喬立福
1951年-1953年 葛現深
1954年-1956年 齊立明
1957年-1958年 李之德
1959年-1964年 葛現祥
1965年3月-1966年4月 趙開明
1966年5月-1968年8月 劉延順
1968年9月-1971年3月 趙開明
1971年4月-1976年4月 劉延順
1976年8月-2001年 李加善
2002年- 葛效敏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張紹功 解放軍後勤醫院副院長等職(副軍級)幹部
葛現訓 曾在湖北襄樊任解放軍某師師長
李慶年 曾任解放軍某部團長
葛效思 曾任河南省新蔡縣人武部部長
宋文祥 任浙江省外事旅遊局汽車公司經理(正縣級)
劉訓東 現任解放軍某部高炮團副團長
五、大崖口伏擊戰
大崖口位於村南轉山子西側,在抗日戰爭時期,村北兩華里處的高家莊設有日本鬼子的炮樓,駐有一個小隊,經常到周圍村莊掃蕩,民眾不得安寧。為消滅這支日寇,村支部書記葛現堯與蒙陰縣大隊獨立營營長張紹功(卞家泉人)取得聯繫,匯報敵情,計畫乘鬼子到大崖口施工修鐵路之機打一個伏擊戰。1942年農曆5月5日拂曉前,縣大隊獨立營營長張紹功帶領全營人馬在大崖口周圍全部設好了埋伏,只等鬼子進入伏擊圈。等到早飯後8點左右,只見鬼子全副武裝,帶著一幫偽軍向伏擊圈走來,等敵人全部進入伏擊圈後,張紹功發令槍一響,槍聲、手榴彈爆炸聲頓時響作一團,整個戰鬥不到20分鐘就全部結束,共擊斃鬼子20餘人,偽軍10餘人,繳獲機槍2挺,迫擊炮一門,步槍、手槍20餘支。
六、村北伏擊戰
1943年臘月,我武工隊接到命令,在半月內消滅敵人的快速別動隊,所謂別動隊,是日本侵略者為了切斷我沂蒙山根據地和徂徠山根據地的交通要道,從北師店到顏莊之間選派的一個由15名鐵桿漢奸組成的特別行動快速隊,其主要任務是沿公路巡邏,攔截我過路的交通員,每人配有一輛腳踏車,一支20響的駁殼槍。他們機動性強,來去迅速,使我們的交通員處於困境之中,為消滅這股敵人,特工員尹奎元(東施村人)經過多次偵察敵情後,決定在高家莊南、卞家泉北的公路上打他個閃電伏擊。 臘月23日是小年,天色微明,白雪像銀色的毯子一樣,覆蓋大地,刮著刺骨的東北風二15人的敵別動隊騎著腳踏車從高家莊出來,他們有的叼著菸捲,有的哼著下流小調,還有的一隻手扶著車把,一隻手揣在口袋裡,不緊不慢地向南開過來,等敵人進入伏擊圈後,“叭、叭、叭”,三聲發令槍響,四支衝鋒鎗迎著敵人噴出憤怒的火焰,有的敵人來不及下車就摔倒在岔路上爬不起來了,緊接著40多個手榴彈也在公路上爆炸。硝煙還未散盡,我武工隊員已衝上公路,個逃下公路的敵人也被擊斃。這時炮樓上的機關槍噠噠地響起來,高家莊的偽軍也鳴哨集合,隊長張紹功一聲命令“撤”就飛也似地走了。等敵人趕到時,15工隊早已沒影了。這個閃擊戰從開始到結束只用了5分鐘,此戰鬥消滅敵人15名,繳獲l5支駁殼槍,炸爛腳踏車15輛。
人文自然
卞家泉村歷來地處交通要衝,自建村後村西就設有一條南通臨沂、北通淄博的官道,新中國成立後在村東新修了205國道,1958年至1961年在村西新修了磁萊鐵路,1999年至2002年又在本村西新修了萊新高速公路。卞家泉人緊靠龜山立村,龜山腳下有大塊良田叫寺前地,東南有臥牛山,南方有轉山子,村中有泉從不乾涸,泉池邊倒柳成蔭,風景怡人。村民同飲一泉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龜山:位於卞家泉村西側,因山的形狀酷似龜而得名。龜山頭南尾北整個山都是灰白色的白雲石長城,酷似龜的顏色。山的主峰呈圓形,像龜肚高約200米,山頂像龜蓋,有兩層灰色岩石把山頂繞了一周,向南有150多米小山樑低於主峰像龜脖,再向南延伸有一小山緩起像龜頭,龜頭前石壁有石縫像龜嘴二傳說龜山是一風水寶地,過去山頂上建有關帝廟,後來南蠻子到此觀察風水,見有龜有采是一風水寶地後,想破此風水,謊稱廟在山頂上全村人不安寧,把廟搬到龜脖子上才能壓災,以後,唆使村人把廟搬到龜脖子上後,每逢陰雨天氣,龜嘴出紅水,說是把原來的活龜壓死了、現在山主峰頂上的廟址石台階、石鼓尚存。
寺前地:在龜山西南側有一大塊良田,總面積60畝,因在寺前故稱寺前地。村人世代流傳,此處北側緊靠龜山在明朝建有一寺,日龜泉寺,寺中共有99個和尚,後因不行正事而被朝廷覆滅,現寺已無遺蹟。
臥牛山:位於村東南,山高約300多米。民國17年起,村民為抗擊和防禦土匪搶劫在山頂建有山寨,村人基本上常年住在山上。
轉山子:位於村南205國道東側,山高約300多米,屬圓椎形狀,孤獨一山,因地處交通要道,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卞家泉:此泉之水常年噴涌,清澈甘甜,冬暖夏涼,屬優質礦泉水。該泉屬蒙陰72泉之一,碗口大的泉眼有3個,似濟南趵突泉,直往上冒,周圍有一個小泉群足有30多個泉眼,常年流水潺潺,泉下游一片泥濘之地。村人相傳過去曾有一新媳婦騎毛驢路過泉邊,不小心毛驢陷在泥里,眾人相幫才把毛驢拽了出來。該泉當初只建有一小泉池,後3次改建,現在該泉池長30米,寬20米,大池旁設有吃水井,村人既吃水又灌溉,受益無窮。村里人常飲泉水,歷來高壽得多,90多歲的人屢見不鮮,很少有生病的。用泉水做豆腐,既多出重量,還鮮嫩好吃。
龜山:位於卞家泉村西側,因山的形狀酷似龜而得名。龜山頭南尾北整個山都是灰白色的白雲石長城,酷似龜的顏色。山的主峰呈圓形,像龜肚高約200米,山頂像龜蓋,有兩層灰色岩石把山頂繞了一周,向南有150多米小山樑低於主峰像龜脖,再向南延伸有一小山緩起像龜頭,龜頭前石壁有石縫像龜嘴二傳說龜山是一風水寶地,過去山頂上建有關帝廟,後來南蠻子到此觀察風水,見有龜有采是一風水寶地後,想破此風水,謊稱廟在山頂上全村人不安寧,把廟搬到龜脖子上才能壓災,以後,唆使村人把廟搬到龜脖子上後,每逢陰雨天氣,龜嘴出紅水,說是把原來的活龜壓死了、現在山主峰頂上的廟址石台階、石鼓尚存。
寺前地:在龜山西南側有一大塊良田,總面積60畝,因在寺前故稱寺前地。村人世代流傳,此處北側緊靠龜山在明朝建有一寺,日龜泉寺,寺中共有99個和尚,後因不行正事而被朝廷覆滅,現寺已無遺蹟。
臥牛山:位於村東南,山高約300多米。民國17年起,村民為抗擊和防禦土匪搶劫在山頂建有山寨,村人基本上常年住在山上。
轉山子:位於村南205國道東側,山高約300多米,屬圓椎形狀,孤獨一山,因地處交通要道,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卞家泉:此泉之水常年噴涌,清澈甘甜,冬暖夏涼,屬優質礦泉水。該泉屬蒙陰72泉之一,碗口大的泉眼有3個,似濟南趵突泉,直往上冒,周圍有一個小泉群足有30多個泉眼,常年流水潺潺,泉下游一片泥濘之地。村人相傳過去曾有一新媳婦騎毛驢路過泉邊,不小心毛驢陷在泥里,眾人相幫才把毛驢拽了出來。該泉當初只建有一小泉池,後3次改建,現在該泉池長30米,寬20米,大池旁設有吃水井,村人既吃水又灌溉,受益無窮。村里人常飲泉水,歷來高壽得多,90多歲的人屢見不鮮,很少有生病的。用泉水做豆腐,既多出重量,還鮮嫩好吃。
教育
卞家泉自建村以來就重視教育,人才輩出。在清末民初村里就設有私塾,先生是襲永鵬、李兆榮。1934年至1937年在村西頭建學堂一處,教書先生是劉柏均。1941年至1943年教書先生是葛現法。1954年新建學校一處。1974年在村中新建學校一處,全是瓦房。到了1994年對原校進行了改建,2002年在村南頭新建起了一座三層教學樓,學校條件隨著時代發展,不斷得到改善。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該村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總計20餘人,村中德高望重的教育工作者劉延祥,從1948年起從事教育工作,先後擔任翟鎮公社完小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翟鎮公社教育組組長等職務。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至2002年,卞家泉進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達102人,村中第一個大學本科生是葛效春,於1970年考入山東大學。葛效紅1995年升人北京理工大學,葛振營於1997年升人北京大學。為發展衛生事業,村里從1968年起辦起了衛生室,解決了村里過去缺醫少藥,民眾就醫難的問題,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多次被上級評為“先進單位”。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該村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總計20餘人,村中德高望重的教育工作者劉延祥,從1948年起從事教育工作,先後擔任翟鎮公社完小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翟鎮公社教育組組長等職務。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至2002年,卞家泉進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達102人,村中第一個大學本科生是葛效春,於1970年考入山東大學。葛效紅1995年升人北京理工大學,葛振營於1997年升人北京大學。為發展衛生事業,村里從1968年起辦起了衛生室,解決了村里過去缺醫少藥,民眾就醫難的問題,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多次被上級評為“先進單位”。
經濟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卞家泉村從1996年起,在村支部書記葛效敏為首的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真正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他們搶抓發展機遇,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大力實施了“富民強村”工程。1996年,寨子鄉黨委做出了在205國道兩邊建設發展工貿小區的決定,卞家果村地處小區腹地,村兩委抓住機遇,做好民眾思想工作,抓好土地租賃,發展企業項目,兩年時間新發展民營企業10多家,僅地皮租賃一項,集體收入由過去的空殼村一躍增收10餘萬元,比種地效益高出五倍。2001年,工貿小區被劃為鋼城開發區。卞家泉又搶抓機遇,服從服務於發展大局,在服務中求發展,新發展起12家個體私營企業。據統計,2001年,該村民營企業上交稅金達800萬元,其中鋼材經營大戶葛現利上交稅金146萬元,是萊蕪市第一個納稅大戶,在全市民營經濟表彰大會上,市委市府獎勵給葛現利一輛桑塔納轎車。
1998年,205國道拓寬建設開始,卞家泉村兩委抓住機遇求發展,抓拆遷抓規劃,做好拆遷戶的工作,在50多天內就完成了87戶的拆遷任務,在此基礎上,在國道兩側新規劃出了40座商居樓,目前,該村已建起商居樓37座.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促進新上了一大批個體工商業戶。
擴大發展運輸業是該村又一富民強村的重大舉措。這個村交通便利,緊靠萊鋼,特別是企業的發展,給發展運輸業擴大了空間。為促進運輸業發展,村里加強引導、服務、幫助戶里解決貸款達400多萬元,促進了運輸業發展。到2002年全村汽車、拖拉機等運輸車兩達200多輛,年運輸業收入達600多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運輸專業村。經過6年多的發展,這個村的集體收入由過去的空殼增加到1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5年的1200元增加到3400元。村民的生產生活水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村民坐上了轎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在全市率先成為手機村、電話。
1998年,205國道拓寬建設開始,卞家泉村兩委抓住機遇求發展,抓拆遷抓規劃,做好拆遷戶的工作,在50多天內就完成了87戶的拆遷任務,在此基礎上,在國道兩側新規劃出了40座商居樓,目前,該村已建起商居樓37座.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促進新上了一大批個體工商業戶。
擴大發展運輸業是該村又一富民強村的重大舉措。這個村交通便利,緊靠萊鋼,特別是企業的發展,給發展運輸業擴大了空間。為促進運輸業發展,村里加強引導、服務、幫助戶里解決貸款達400多萬元,促進了運輸業發展。到2002年全村汽車、拖拉機等運輸車兩達200多輛,年運輸業收入達600多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運輸專業村。經過6年多的發展,這個村的集體收入由過去的空殼增加到1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5年的1200元增加到3400元。村民的生產生活水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村民坐上了轎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在全市率先成為手機村、電話。
沿革
卞家泉自建村後屬蒙陰縣所轄,清代沿襲未變;1914年至1939年屬蒙陰縣七區;1941年劃為新甫縣,後劃歸新蒙縣;1945年劃歸新泰二區;1958年劃歸新泰縣翟鎮人民公社;1984年劃歸新泰市翟鎮辦事處;1985年劃歸新泰市寨子鄉;1991年劃歸萊蕪市寨子鄉;1993年劃歸鋼城區寨子鄉;2001年1月,劃歸艾山街道辦事處。
發展
卞家泉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1939年村里就成立了黨支部,喬立福任黨支部書記,最早的共產黨員有喬立福、葛現堯、張紹功、葛現連、趙開遠等人。到了1941年,全村共產黨員發展到40多人,是周圍村莊黨員最多、基層組織戰鬥力最強的村之一。
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空前殘酷階段,日偽軍頻繁“掃蕩”,燒殺搶劫,無惡不作,黨組織和抗日民主政府,為解決抗日武裝軍政人員的物資供應和經費問題,發動民眾以各種方式支援抗戰,並在新(泰)、萊(蕪)、蒙(陰)邊區,扶助成立早期合作社——卞家泉三義社。三義社成立於1942年10月,是根據蒙陰縣第七區的指示,由當時任卞家泉村黨支部書記的葛現堯、支部成員葛現連、陳振幫帶頭髮動成立的“清費紡織合作社”。主要經營土紡、土織、印染,兼營副食、百貨、絲綢等商品,秘密為抗日人民部隊供應布匹、鞋襪、筆墨、紙張等物品,發動民眾入股,每股一斗穀子錢,合44斤,錢糧均可,要求戶戶都入,多者不限。入股社員憑證購物,優先優惠,經營利潤除留5%的公積金、公益金外,均按社員股份分紅。三義社到抗戰結束公開經營,業務不斷擴大,社員股份數達2000多股,股金5000多元。解放戰爭時期,三義社增加當地農副產品收購和生產生活資料經營項目。1950年1月,三義社和南倉峪、施家峪、寨子等村社合併,成立寨子供銷合作社,社址遷到寨子村。
在革命戰爭年代,卞家泉人為了革命事業有著積極參軍參戰的光榮傳統,為革命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在抗日戰爭時期參軍的有張紹功、葛現訓、李慶年、葛效思、陳振海、李之愛、張少文、李之尊、劉延銀等人,在解放戰爭時期參軍的有宋文祥、葛現貞、襲蘭普等人,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該村先後有30多人加入革命隊伍。他們為祖國的解放事業南征北戰,出生人死,有的戰死沙場,為革命事業光榮犧牲;有的九死一生,成為軍隊的將校。其中,張紹功曾任解放軍後勤醫院副院長(副軍級幹部),葛現訓曾在湖北襄樊任解放軍某師師長。卞家泉村從革命戰爭年代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和平時期,全村總計有156人加入革命隊伍行列。
早在民國17年,即公元1929年,卞家泉人為抗擊土匪掠劫和保護自己,由葛玉忠、喬學孔帶領村民曾在臥牛山建起山寨。當時全村200多人常年住在山寨里,打退了土匪的一次次進攻,保護了村民的生命財產。抗日戰爭時期,在卞家泉村曾發生兩次著名的伏擊戰,一個是大崖口伏擊戰,一個是村北伏擊戰。解放戰爭時期的臥牛山戰鬥,也發生在卞家泉地盤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卞家泉人的傑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卞家泉人開始了新生活。1954年冬,卞家泉村由12戶村民自發成立農業合作社,1956年全村進入高級農業合作社,開始實行“人七勞三、困難加照顧”的社會主義分配製度,1960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時任村支書的葛現祥、大隊長李之德,立足本村資源辦起了染坊、紙坊、粉坊等副業項目,收入可觀,保障了村民生活。1964年冬天村支書葛效思帶領村民苦戰一個冬天,整平寺前地60多畝。1965年至70年代,卞家泉人在村支書趙開明,大隊長劉延順的帶領下興修水利,在村南新建容量20萬立方米的水庫一座,同時對村內泉池進行了擴容和新建,改善了人們用水衛生條件,新增加土地灌溉面積400多畝。1994年冬,寨子鄉在卞家泉臥牛山擺開山區開發治理大會戰,每天上陣勞力過萬人,一個冬天,完成治理面積達400畝。會戰期間,時任山東省省長趙志浩親臨工地現場檢查指導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幹得好,幹得好。”同時大眾日報給予重點報導。當時陳振國任支書,李加善任村主任。
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空前殘酷階段,日偽軍頻繁“掃蕩”,燒殺搶劫,無惡不作,黨組織和抗日民主政府,為解決抗日武裝軍政人員的物資供應和經費問題,發動民眾以各種方式支援抗戰,並在新(泰)、萊(蕪)、蒙(陰)邊區,扶助成立早期合作社——卞家泉三義社。三義社成立於1942年10月,是根據蒙陰縣第七區的指示,由當時任卞家泉村黨支部書記的葛現堯、支部成員葛現連、陳振幫帶頭髮動成立的“清費紡織合作社”。主要經營土紡、土織、印染,兼營副食、百貨、絲綢等商品,秘密為抗日人民部隊供應布匹、鞋襪、筆墨、紙張等物品,發動民眾入股,每股一斗穀子錢,合44斤,錢糧均可,要求戶戶都入,多者不限。入股社員憑證購物,優先優惠,經營利潤除留5%的公積金、公益金外,均按社員股份分紅。三義社到抗戰結束公開經營,業務不斷擴大,社員股份數達2000多股,股金5000多元。解放戰爭時期,三義社增加當地農副產品收購和生產生活資料經營項目。1950年1月,三義社和南倉峪、施家峪、寨子等村社合併,成立寨子供銷合作社,社址遷到寨子村。
在革命戰爭年代,卞家泉人為了革命事業有著積極參軍參戰的光榮傳統,為革命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在抗日戰爭時期參軍的有張紹功、葛現訓、李慶年、葛效思、陳振海、李之愛、張少文、李之尊、劉延銀等人,在解放戰爭時期參軍的有宋文祥、葛現貞、襲蘭普等人,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該村先後有30多人加入革命隊伍。他們為祖國的解放事業南征北戰,出生人死,有的戰死沙場,為革命事業光榮犧牲;有的九死一生,成為軍隊的將校。其中,張紹功曾任解放軍後勤醫院副院長(副軍級幹部),葛現訓曾在湖北襄樊任解放軍某師師長。卞家泉村從革命戰爭年代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和平時期,全村總計有156人加入革命隊伍行列。
早在民國17年,即公元1929年,卞家泉人為抗擊土匪掠劫和保護自己,由葛玉忠、喬學孔帶領村民曾在臥牛山建起山寨。當時全村200多人常年住在山寨里,打退了土匪的一次次進攻,保護了村民的生命財產。抗日戰爭時期,在卞家泉村曾發生兩次著名的伏擊戰,一個是大崖口伏擊戰,一個是村北伏擊戰。解放戰爭時期的臥牛山戰鬥,也發生在卞家泉地盤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卞家泉人的傑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卞家泉人開始了新生活。1954年冬,卞家泉村由12戶村民自發成立農業合作社,1956年全村進入高級農業合作社,開始實行“人七勞三、困難加照顧”的社會主義分配製度,1960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時任村支書的葛現祥、大隊長李之德,立足本村資源辦起了染坊、紙坊、粉坊等副業項目,收入可觀,保障了村民生活。1964年冬天村支書葛效思帶領村民苦戰一個冬天,整平寺前地60多畝。1965年至70年代,卞家泉人在村支書趙開明,大隊長劉延順的帶領下興修水利,在村南新建容量20萬立方米的水庫一座,同時對村內泉池進行了擴容和新建,改善了人們用水衛生條件,新增加土地灌溉面積400多畝。1994年冬,寨子鄉在卞家泉臥牛山擺開山區開發治理大會戰,每天上陣勞力過萬人,一個冬天,完成治理面積達400畝。會戰期間,時任山東省省長趙志浩親臨工地現場檢查指導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幹得好,幹得好。”同時大眾日報給予重點報導。當時陳振國任支書,李加善任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