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芥,中藥材名。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假海芋的根莖。全年均可採收。功能主治為:解毒退熱,消腫散結。治鉤端螺旋體病,毒蛇咬傷,瘰癧,一切腫毒初起。①《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解毒退熱,消腫鎮痛。治高熱不退,毒蛇咬傷,肺結核,流感,腸傷寒,蜂窩織炎,無名腫毒,毒蜂螫傷。②《四川常用中草藥》:解毒,散結。治瘰癧,癤瘡,一切毒瘡初起。③《廣西藥植名錄》:根狀莖:治慢性骨髓炎,鉤端螺旋體病,湯火傷;葉:治毒瘡。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卜芥
- 別名:老虎耳、尖尾芋(《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獨腳蓮、觀音蓮、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藥》),老虎芋、小蟲芋、狼毒(《廣西藥植名錄》),尖尾芋、尖尾風(《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 藥品類型:中藥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生長習性,繁殖方式,栽培技術,藥材性狀,用法用量,藥理作用,臨床套用,注意事項,化學成份,相關論述,
來源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假海芋的根莖。全年均可採收。
性味歸經
《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味微苦,大寒,有毒。
功能主治
解毒退熱,消腫散結。治鉤端螺旋體病,毒蛇咬傷,瘰癧,一切腫毒初起。
①《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解毒退熱,消腫鎮痛。治高熱不退,毒蛇咬傷,肺結核,流感,腸傷寒,蜂窩織炎,無名腫毒,毒蜂螫傷。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解毒,散結。治瘰癧,癤瘡,一切毒瘡初起。
③《廣西藥植名錄》:根狀莖:治慢性骨髓炎,鉤端螺旋體病,湯火傷;葉:治毒瘡。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草本。根莖粗壯,肉質。莖高可達1米餘。葉互生,闊卵形,長15~40厘米,寬10~1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微凹,全緣,葉脈兩面凸起,上面暗綠色,下面亮綠色;葉柄肉質,濃綠色,長30~90厘米,柄下部兩側擴展成鞘狀。肉穗花序單生;花小形,黃白色,單性同株;佛焰苞肉質,長15~30厘米,管長5~10厘米,上部狹舟形,邊包旋,肉穗花序短於佛焰苞;雄花在上部,雄蕊連合成六角形的單體;中性花在中部;雌花在下部,子房1室。漿果淡紅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分布區域
分布我國南部和東南部;四川等地亦有栽培。
生長環境
生村旁、溝邊。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宜選擇肥沃、疏鬆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
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
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用扦插繁殖:春季,選擇健壯的根狀莖,截成10-15cm長的段,每段具3-4節,按行株距45cm×30cm開穴,每穴下種1-2段,上松細土,淋水保濕。田間管理,生長期間,每年中除草2-3次,結合中除草,施肥1-2次。
藥材性狀
顯微鑑定:粉末:草酸鈣簇晶眾多,直徑28-51vm,稜角較平截或稍尖。草酸鈣針晶成束存在於粘液細胞中或散在,針晶長28-97?m。環紋導管直徑23-72?m。4、澱粉粒單粒長卵形、腎形或類圓形,直徑4-17vm,臍點、層紋均不明顯。另可見木栓細胞、棕色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鮮品1~2兩,須炮製,宜煎2小時以上,以免中毒)。外用:搗敷。
藥理作用
抗蛇毒作用在注蛇毒前30min給小1次灌服卜芥水提醇沉液100g/kg,對眼鏡蛇毒、眼鏡王蛇毒和爭環蛇毒的中毒有明顯保護作用,其保護率分別為85.7%、80%和30%;但對五步蛇毒和蝮蛇中毒小無保護作用。產難還發現,氯化鈉(NaC1)對眼鏡蛇毒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這說明鹽炒炮製品用於蛇傷的傳統經驗有一定科學性。
臨床套用
①治療鉤端螺旋體病用鮮卜芥塊根半斤,去皮切片,加食鹽少許炒乾,加水1000毫升,煎成250毫升,為1天量,2次分服。或用卜芥乾片加工製成浸膏片,每片相當於生藥11克,成人每天9~12片,3次分服。兒童酌減,服至痊癒為止。治療103例,治癒率93.20%。除對肺出血型療效較差外,其他類型體溫平均2.2天恢復正常。在治程中,僅少數患者有噁心、嘔吐、喉頭髮癢等副作用,如加適量食鹽處理和延長煎藥時間(2小時以上),可以大大減少毒性和副作用。
②治療毒蛇咬傷用卜芥塊根去外皮,切片加少許食鹽,共炒黃焙乾,研成末,裝入膠囊(每粒3分),或製成糖衣片(每片0.3克)。成人每日3次,每次3~4片或膠囊1粒。危重病人可半小時服1次,連服8次後改為每小時服1次。以後視病情逐漸延長給藥時間,每隔2~4小時服1次,直至症狀消失。小兒劑量酌減。治療100例,其中溶血毒型21例,神經毒型4例,混合毒型75例。除1例因被銀環蛇咬傷達9小時入院搶救無效外,其餘99例痊癒。服藥最短時間為3天,總量為10.8克;最長時間為34天,總量達145.8克。其中有4例溶血毒型症狀嚴重,採取中西醫綜合治療。卜芥對血液循環毒型、混合毒型及神經毒型的蛇咬傷均有一定的療效,特別是對五步蛇(聾婆蛇)、小眼鏡蛇、竹葉青蛇咬傷患者療效顯著。在上述臨床套用基礎上,每次劑量曾提高為成人8片,小兒4片,未見毒性反應。
③預防稻田皮炎用卜芥20斤捶爛,與石灰5斤混勻,加水浸過藥面,3天后過濾去渣,在下田前用藥液塗擦四肢浸水部位。
注意事項
生品有大毒,禁作內服。內服需經炮製且不可過量。外用宜慎,因本呂外敷有致泡作用。中毒症狀:皮膚接觸汁液發生瘙癢;眼與莖液接觸引起失明。誤食莖或葉引起舌喉發癢、腫脹,流涎,腸、胃灼痛,噁心,嘔吐,腹瀉,出汗,驚厥,嚴重者窒息,心臟麻痹而死亡。
化學成份
含草酸鈣和皂毒甙。
相關論述
1.《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解毒退熱,消腫鎮痛。治高熱不退,毒蛇咬傷,肺結核,流感,腸傷寒,蜂窩織炎,無名腫毒,毒蜂螫傷。
2.《四川常用中草藥》:解毒,散結。治瘰癧,癤瘡,一切毒瘡初起。
3.《廣西藥植名錄》:根狀莖:治慢性骨髓炎,鉤端螺旋體病,湯火傷;葉:治毒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