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庸

卜庸,原名汝宣,號榮久,1908年出生於河北省薊縣城關鎮板橋(現屬天津市)一個世代勤勞苦做的貧寒之家。由於反動政府昏庸腐敗,封建軍閥混戰頻仍,地痞惡霸敲榨勒索,卜庸一家掙扎在死亡線上。為了改變家境,含辛茹苦的父母節衣縮食供卜庸上學。卜庸牢記父母的囑託,每天總是早早來到學校,勤學苦練,手不釋卷,就連往返的路上,都在默默地背誦課文。當時的薊縣,經濟、文化都非常落後,鄉村里可見到的書籍十分稀少,卜庸每得到一本書,總是愛不釋手,如饑似渴地閱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卜庸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省薊縣
  • 出生日期:1908
  • 逝世日期:1944
  • 職業:革命
  • 信仰:共產主義
生平,事跡,

生平

1922年春,他以各科均優的成績升入薊縣唯一的高等學堂——薊縣完小。在此期間,他奮發自強、好學不倦,喜讀古今書籍,尤敬慕屈原、岳飛等歷史人物的高潔品格和精忠報國精神。在這裡,他還有幸結識了曾在北京就學的卜澤民、王久思等進步教師,受到革命思想的啟蒙,視野也逐漸開闊。特別是耳聞目睹勞動人民的辛酸生活和富人仗勢欺人的情景後,時常流露出不滿與憤慨。平時,他常和一些合得來的學友議論國家興衰,為祖國的內亂外侮而憂心忡忡。五四運動時期,他積極參加由該校進步教師倡導成立的學生會,經常和進步師生一起走出校門遊行示威,或到農村集會上演講,宣傳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革命道理,喚起民眾自覺起來進行鬥爭。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出兵強占了我東北三省,並直接威脅到冀東地區,民族危機日益加深。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入侵和國民黨反動政府的重重壓迫,卜庸懷著憂國憂民的心情踏入了河北省立通縣師範學校的校門。他受學校地下黨組織的影響教育,毅然加入了以反日為中心的反帝大同盟。
1933年1月1日,日軍大舉進攻山海關,繼而又將魔爪伸入內地。長城抗戰開始後,卜庸所在的通縣師範的學生和其他各地學校的學生一樣,在老師的帶領下,相繼開展了支前活動。他們給抗日部隊送水、送慰問品,耐心細緻地為撤下火線的傷病員服務。這些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援,極大地鼓舞了前線的抗日官兵。長城抗戰雖然失敗了,但愛國將士英勇抗日的行動,對卜庸產生了很大影響。蔣介石反動政府採取的退讓政策,將冀東22縣拱手讓給日本帝國主義,引起他的極度憤慨。他與同學王少奇等人秘密開展活動,成為全校知名的愛國活動分子。他們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宣傳抗日救亡思想,通過組織學生學時事、論政治、作宣傳、搞演講、出小報,抒發抗日愛國激情。並發動同學組織請願團奔赴南京呼籲停止內戰,痛斥國民黨反動政府媚日賣國的陰謀。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達到長久侵占中國的目的,採取了“以華治華”的卑劣手段,於1935年11月25日在通縣唆使漢奸殷汝耕成立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聲稱“脫離中央、實行防共自治”,統轄冀東22縣,並將清東陵劃為“滿洲國”直屬陵寢特區,駐紮日軍和偽滿洲國軍隊。從此,冀東淪亡,人民淪為亡國奴。為了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這一陰謀,卜庸與王少奇等5位同學,先後兩次到香河渠口、劉宋等村鎮,深入街頭巷尾,利用演講、演劇、唱歌、發傳單等形式,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喪權辱國的行為,號召人民儘快覺悟,積極抵制日貨。他們的表演真實,感情純樸,感染力強,啟發了人民民眾、特別是貧苦農民的覺悟,大家紛紛起來,積極參與到抵制日貨的鬥爭中。

事跡

1935年,國民黨政府與日本帝國主義簽訂了賣國的《何梅協定》,平津、華北局勢極危。為了揭露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掀起抗日救國高潮,同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北平愛國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即一二九運動。正在中國大學讀書的卜庸,積極投入了這場鬥爭,並被推選為青年抗日先鋒隊大隊長。他率領學生隊伍遊行示威,並奮勇當先同反動軍警搏鬥,充分表現了不怕犧牲、勇於鬥爭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這次運動後,卜庸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6年春,卜庸根據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指示,從中國大學返回薊縣。在龍灣國小、龍山國小、段甲嶺完小、太平莊等地搞宣傳發動,開展抗日救國活動。1937年2月,他與同學王少奇在自家西廂房合夥開了一個診所,以掩護抗日救國活動。他們採取“窮人看病、富人花錢”的辦法,有錢人看病,加倍收費,窮人看病則少收或免收藥費,得到了廣大民眾的信任和擁護。在半年多的時間裡,就在周圍20餘個村莊建起抗日救國會組織。
七七事變後,薊縣人民抗日救國情緒普遍高漲,不但窮苦百姓態度堅決,多數上層人物也開始轉變以前的觀望態度。1937年10月12日,卜庸和各地黨組織負責人張筱蓬、王少奇、徐智甫、王磊、鐵華等以登山為名,在城南翠屏山秘密舉行會議,明確提出黨的工作重心︰加強宣傳動員,積極組織力量在全縣各地建立抗日救國會,為武裝暴動創造條件。會後,卜庸、王少奇等櫛風沐雨,夜以繼日,在薊縣各地大力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卜庸走到哪裡就把抗日救國宣傳到哪裡,號召人們積極參加抗日組織。
1938年4月4日,卜庸參加了中共薊縣縣委在盤山千像寺召開的18名代表會議。會議總結了救國會工作,肯定了所取得的成績,並為實施武裝暴動做出了一系列的決議︰強調進一步加強統一戰線工作,放手發動民眾,積極發展救國會員,爭取民團武裝和進步紳士,準備暴動。會上成立了薊縣抗日救國總會。任命卜庸為總會主任,王少奇為宣傳部長,王坤載為組織部長,李子光為武裝部長。
千像寺會議後,武裝暴動準備工作在全縣範圍內全面展開,救國會在廣大城鄉迅速發展壯大,卜庸以身作則,經過多次動員,反覆解釋,說服家人,賣掉4畝稻地,買來槍枝彈藥,準備武裝暴動。他的行動帶動了許多人,經過各地救國會的團結爭取工作,薊縣部分紳士、知名人士都能認清形勢,以民族大義為重,願意出錢、出槍抗日,並為抗日人員提供保護和方便。其中有的人不但自己抗日,還動員親屬、朋友參加抗日。
冀東抗日大暴動,原擬於7月底舉行,由於特務竊密,敵人制定了鎮壓措施,中共冀熱邊特委據此決定將暴動時間提前到7月中旬。7月5日,中共薊縣縣委在三區塔院村北栗樹溝召開緊急會議。卜庸參加了會議,冀熱邊特委委員丁振軍傳達了特委田家灣子會議精神,確定7月16日全冀東舉行統一大暴動,擬定薊縣暴動隊伍為冀東抗日聯軍第五總隊。責成卜庸、王少奇從速準備關防印信、紅藍臂章、命令布告、收槍收據、標語傳單、醫療藥品等項事宜。會議之後,卜庸立即投入了暴動前的準備工作。但是,形勢的發展大大超出原來的預料。一方面由於八路軍第四縱隊的到來,冀東東部暴動已經興起;另一方面馬伸橋事變後,敵人已覺察到冀東西部將有大規模舉動,正下令收槍,謀劃鎮壓;加之青紗帳已經起來,暴動條件業已成熟。縣委決定立即發起暴動。
7月14日,冀東西部武裝暴動的第一槍在邦均首先打響了。與此同時,縣城所在的第一區,卜庸、王崇實、商香閣以城內簡師第一高小的進步師生以及城南、城北一帶的救國會員為骨幹,組建了抗日聯軍第五總隊。薊縣各路暴動隊伍興起後,立即按縣委部署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收槍擴軍運動。暴動隊伍所到之處,得到了各階層人民民眾的熱烈擁護和大力支持。他們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槍出槍,個個爭先。在暴動隊伍的強大攻勢面前,各地頑偽政權紛紛瓦解,大批偽軍、偽警及偽職人員倒戈起義,加入暴動隊伍。從1938年7月到9月的兩個月時間內,冀東抗日武裝大暴動以如火如荼之勢迅猛發展,抗聯隊伍發展到10餘萬人,給日本侵略者和漢奸政權以沉重打擊。
秋後,抗聯部隊奉命西撤受訓,卜庸隨鄧華、宋時輪支隊進入平西,於1939年8月被委任為昌(平)延(慶)懷(柔)聯合縣縣長。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他帶領全縣人民與日偽軍及其反動勢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1942年,卜庸入晉察冀分局黨校學習。1943年6月又隨軍轉戰冀東,任薊遵興聯合縣縣長。在工作中,他夜以繼日,不怕疲勞;生活上,吃苦耐勞,同民眾打成一片。1944年4月又調任中共冀熱邊行署秘書長。
1944年10月17日,中共冀熱邊特委、行署領導機關在豐潤縣楊家鋪遭敵襲擊。在突圍戰鬥中,卜庸身負重傷,為保持民族氣節,誓死不當俘虜,在燒毀檔案後,從容飲彈殉國,時年3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