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集典藏館:環月飛行

博集典藏館:環月飛行

《環月飛行》內容簡介:《環月飛行》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是《從地球到月球》的後續。《從地球到月球》和《環月飛行》前後呼應,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巴爾的摩大炮俱樂部向月球發射了一顆載人炮彈,但是炮彈沒有在月球上著陸,而是環繞月球飛行了一周……經歷了一系列神奇的太空冒險之後,炮彈上的三位冒險家最後降落在太平洋上,被一艘軍艦救起。小說情節曲折驚險,語言生動詼諧,充滿了超人的想像力。

基本介紹

  • 書名:博集典藏館:環月飛行
  • 作者: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
  •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 頁數:272頁
  • 開本:32
  • 定價:23.00
  • 外文名:Autour De La Lune
  • 譯者:朱良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456160, 7540456167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環月飛行》編輯推薦:“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令人震驚的幻想傑作。一次驚險刺激的環月之旅。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儒勒·凡爾納(1828—1905),譯者:朱良 王寶瓊
儒勒·凡爾納(1828—1905),法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曾寫過《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地心遊記》《氣球上的五星期》《機器島》《從地球到月球》《環月飛行》等著名科幻小說。

圖書目錄

序 第一部分概述及第二部分序言
第一章 從晚上十點二十分到十點四十七分
第二章 第一個半小時
第三章 他們在這裡安家
第四章 一點代數
第五章 太空的嚴寒
第六章 問題和回答
第七章 如醉如狂的時刻
第八章 在距地球七萬八千一百一十四法里的地方
第九章 軌道偏差的後果
第十章 月球的觀測者
第十一章 幻想和現實主義
第十二章 山嶽的形態
第十三章 月球風光
第十四章 三百五十四小時半的黑夜
第十五章 雙曲線或拋物線
第十六章 南半球
第十七章 第谷山
第十八章 嚴重的問題
第十九章 和不可能搏鬥
第二十章 “蘇斯奎哈那”號的測量工作
第二十一章 馬斯頓被召喚
第二十二章 營救
第二十三章 結束語

序言

19世紀60年代,有樁科學史上空前的科學嘗試令全世界為之激動。美國獨立戰爭後成立了一個炮兵們的俱樂部,名叫“大炮俱樂部”,它的會員突生奇念,想往月球發射一顆炮彈,並與月球建立聯繫。是啊,與月球建立聯繫。俱樂部主席巴比凱恩是這一行動的發起人。他就此舉請教了劍橋天文台的天文學家,並為使這個極不尋常的舉動獲得成功而採取了一切必要措施。多數學術水平較高的人都聲稱它一定能實現。在進行公開募捐後,捐款額達到近三千萬法郎,他於是開始了這項宏偉的工程。
根據劍橋天文台天文學家的見解,發射這顆炮彈的大炮應安放在從赤道到南北緯二十八度之間的地區,以便向天頂瞄準月球。炮彈射出時的起始速度應為每秒鐘一萬二千碼。炮彈定於12月1日晚十一時差十三分二十秒發射,四天之後,即12月5日午夜十二點整到達月球,那時月球恰好位於它的近地點,也就是離地球最近的距離,剛好是八萬六千四百一十法里。
大炮俱樂部的主要成員巴比凱恩主席、艾爾菲斯頓少校、馬斯頓秘書和其他學者舉行了幾次會議,討論炮彈的形狀和結構、大炮的位置和種類,以及所用火藥的性質和數量,最後作出以下決定:一、拋射體應為鋁質炮彈,直徑為一百零八英寸,彈壁厚度為十二英寸,重量為一萬九千二百五十磅;二、大炮為生鐵鑄造的“哥倫比亞”大炮,將就地澆鑄;三、裝入的火藥為四十萬磅火棉,這樣就能在拋射體下面釋放出六十億升氣體,從而輕而易舉地把它送往月球。
這些問題解決後,巴比凱恩主席由莫奇生工程師協助,在佛羅里達選定一個地點,位置為北緯二十七度七分,西經五度七分。就在這個地方完成各項工程後,極其成功地澆鑄了“哥倫比亞”大炮。
事情進展到這個地步,突然又發生了一件事,大大激起了世人對這個壯舉的興趣。
一個法國人,一個富於幻想的巴黎人,一個既機智又大膽的藝術家,要求把他自己裝入炮彈,送上月球,從而讓他對地球的這顆衛星進行一番考察。這位大無畏的冒險家叫米歇爾·阿爾當。他來到美國,受到熱情接待,出席了幾次大會,聽到一片讚揚聲。他讓巴比凱恩主席和他的死對頭尼科爾船長化解恩怨,讓他們與他一道乘坐拋射體,以此作為重歸於好的證明。
他的建議被接受了,於是炮彈的形狀被改成圓柱形。人們在這個類似空中車廂的飛彈上安裝了有力的彈簧和隔板,以減輕發射時的撞擊力。飛彈中裝載了可供一年食用的食物、能使用幾個月的水和幾天的煤氣。一架自動器械可以製造與供應三位旅客呼吸所需要的空氣。同時,大炮俱樂部在落基山的最高峰安裝了一架巨大的望遠鏡,對拋射體穿越太空的軌跡進行跟
蹤。一切都準備就緒。
11月30日,拋射體在預定的時間進行發射,觀眾人山人海。人類中的三位成員第一次要離開地球,飛入星際空間,到達目的地。米歇爾·阿爾當、巴比凱恩主席與尼科爾船長這三位英勇無畏的旅行家需要用九十七小時十三分二十秒完成他們的航程。這樣,他們到達月球表面的時間是在12月5日午夜十二點鐘,恰好是滿月時分,而不是像某些訊息不確切的報紙所宣布的那樣是在12月4日。
然而,發生了一個未曾預料到的情況,“哥倫比亞”大炮在發射飛彈時,產生了大量煙霧,立即使地球大氣混濁不清。在觀察者的眼中,月亮連續幾夜都罩上了一層煙霧,這一情況激起了人們的普遍不滿。
可敬的馬斯頓先生,三位旅行家最堅定的朋友,動身前往落基山,在劍橋天文台台長、可敬的貝爾法斯特先生的陪同下,他抵達朗斯峰觀測站,望遠鏡就聳立在這裡。它可以將月球拉近到兩法里。大炮俱樂部這位可敬的秘書想要親自觀察他勇敢的朋友們的空中列車。
大氣中聚集的雲霧使得在12月5日、6日、7日、8日、9日直至10日期間無法觀察。人們甚至認為觀察要推遲到下一年的1月3日才能進行。因為月球從12月11日起進入其滿月至下弦月間的月相,月亮的光亮部分日益縮小,令人難以追蹤拋射體的蹤跡。
然而,在12月11日夜裡至12日,一場暴風雨使天空純淨如洗,一半明亮的月球在漆黑的夜幕上十分清晰,令所有的人都欣喜不已。
就在這天夜裡,馬斯頓和貝爾法斯特從朗斯峰觀測站給劍橋天文台各位天文學家發了一封電報。
那么,電報中究竟說了些什麼?
電報中說,貝爾法斯特與馬斯頓先生於12月11日晚觀測到了由亂石崗上的“哥倫比亞”大炮發射的飛彈。由於尚不知曉的原因而偏離軌道,並沒有到達目的地,但它離月球相當近,因而受到月球引力的影響,直線運動於是變成了橢圓形運動,在環繞這顆黑夜之星的橢圓形軌道面上運行,成了它的衛星。
電報還說,關於這顆新星的各種數據還不能計算出來。若要確定這些數據,必須從三個不同的地點對它進行觀測。電報隨後又指出,這個拋射體與月球表面的距離“可以”估測為二千八百三十三公里左右,即四千五百法里。
電報最後提出雙重假設:它或者被月球引力吸引,這幾位旅行家最後便會達到目的;或者在不變的軌道面上環繞月球飛行,直到世界末日。
就這些不同的可能性而言,這些旅行家的命運會怎樣呢?的確,他們有能維持一段時間的食品。然而,即使他們的大膽壯舉獲得成功,他們將來如何返回地球呢?他們將來真能回來嗎?人們能得到他們的訊息嗎?最博學的學者紛紛對此打起了筆仗,使公眾的情緒大為高漲。
這裡應該指出一點,值得這些心急如焚的觀察者深思。當一位學者向公眾宣布一項純系揣度的發現時,這一舉動應該相當慎重。沒有人強迫他去發現一顆行星、一顆彗星或一顆衛星,他若這樣做而發生錯誤,必然招致人們的嘲笑,最好還是先等一段時間。急不可耐的馬斯頓在向世界發出這封電報之前,就應該持這種態度,因為照他的看法,這封電報已經給這樁事業下了斷語。
的確,這封電報包含著兩種錯誤,以後證明也確實如此。第一種錯誤是觀察錯誤,涉及拋射體與月球表面的距離,因為在12月11日那天,不可能看到那顆飛彈,馬斯頓所看到的或者自以為所看到的,並不是“哥倫比亞”大炮所發射的飛彈。第二種錯誤是理論上的,涉及上述拋射體的最後命運,因為它若成為月球的衛星,與理論力學的規律是絕對矛盾的。
朗斯峰的觀察者提出的假設只有一點可以實現,就是預見到那三位旅行家——如果他們還活著的話——將會竭力把炮彈與月球的引力結合在一起,從而抵達月球表面。
事實上,這三個人既機智又勇敢,經受住了發射時可怕的反衝力而活了下來。下面講述的就是他們在飛彈車廂中旅行的故事,既有最驚險的戲劇性遭遇,又有極為奇特的情景。這一敘述摧毀了許多幻想和預見,卻能令人對這個壯舉所遭遇的種種難以預料的情況有清楚的了解。它突出描繪了巴比凱恩的科學才能、尼科爾的靈巧和米歇爾·阿爾當富於幽默感的勇敢。
此外,這一敘述將會證明,他們可敬的朋友馬斯頓在巨大的望遠鏡前弓著身,目光穿過繁星滿天的太空觀察月球的運行,完全是浪費時間。

名人推薦

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
——法國元帥 利奧泰
懦勒·凡爾納是我一生事業的總指導。
——“現代潛艇之父” 西蒙萊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