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村莊概況,村名由來,基礎設施,村辦學校,合作醫療,計畫生育,養老保險,村民生活,土地資源,養殖致富,大事記,村政歷史,
村莊概況
.該村位於義和鎮政府駐地以北七公里處,北和大英村接壤,南距王集水庫三公里,東距沾利河一點五公里,西至義英路。
村名由來
基礎設施
1987年全村通電,1994年通自來水,1984年、1992年先後投資6.5萬元建校舍14間,2001年新建6000瓦泵站一處,投資40萬元,2003年有線電視光纜入村,2002年實施了小康型自來水工程,1992年、2004年、2006年先後投資108.8萬元修建柏油路5210米,2004年安裝了農村現代遠程教育設備。
村辦學校
1945年創辦博興國小,學校占地面積20平方米,建築面積30平方米 ,校舍2間,設國小班一至五年級。1996年將該村適齡學生轉至大英國小就讀,1999年將該村適齡學生轉至義和中心國小就讀。入學率達到100%。
合作醫療
2004年實行合作醫療,建衛生所,備有常有藥品,李紅紅任衛生員,“文革”時稱“赤腳醫生”2002年村里建造標準醫療衛生室,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7%。2002年以來,道路兩旁共栽植樹木3000餘株。
計畫生育
60年代,國家開始提倡計畫生育。70年代起,計畫生育堅持“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實行結紮節育措施。自80年代起,在村民中進行“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宣傳教育,並嚴格貫徹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積極採取措施,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長。1992年在村規民約中,特別列入計畫生育內容。1980年村成立計畫生育協會,對獨生子女戶的獎勵補助措施。經過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效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千分之六以下。2006年,全村育齡婦女65人,全年出生數2人,出生率占全村人口的千分之六,獨生子女領證率100%。年死亡數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千分之三。
養老保險
1992年開始實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到2006年,全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160人,占村人口的60%,參加其他保險50人,占村人口14%。自2004年起,村民就醫實行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村民參加合作醫療保險達到97%。全村重殘貧困戶2戶, 70歲以上老人11人,最低保障戶3戶。
村民生活
解放後,村民生活有很大改善,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經濟的發展,村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全村有70%戶住上磚瓦房, 100%戶有電視機,25%戶有電冰櫃,40%戶用上洗衣機,80%的戶有手機,80%戶有機車,15%的戶有三輪車,轎車1輛,農用車60輛,少量家庭購入電腦。
土地資源
該村土地資源豐富,溝渠路配套,橋涵閘齊全,有1200米通沾利河蓄水系一條,6千瓦泵站一處,基本做到了旱能澆、澇能排。
養殖致富
全村養羊專業戶五戶,年收入10萬元,戶均收入2萬元,人均收入3500元,年出欄量100頭,民眾收入來源主要依靠棉花種植。2006年底,農民純收入4300元。
大事記
1958年11月,博興村黨支部成立。黃金珠擔任支部書記。
1942年 1 月,成立抗日民眾組織農救會、婦救會、青年團、自衛隊。范郭氏任農救會會長、婦救會會長、候豐亮任青年團團長、郭可德任自衛隊隊長。
1953年 10月,成立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
1955年 3月,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7年 7月,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
1958年9月,高級農業合作社改為生產大隊,設5個生產隊。
1984年7月,恢復鄉村建制,生產大隊改為村。
1984年1月,博興村村民委員會成立。於洪群任村民委員會主任。
1992年4月,我村鋪設第一條柏油路,全長1500米。
1994年3月,自來水管入戶。
1998年-1999年,全村土地開發,溝渠路配套。
2001年8月,60千瓦泵站建成,造價40萬元。
2002年5月,實施小康型飲水工程,造價7.5萬元。
2003年,國土資源部在我村實施暗管排鹼工程,溝渠路配套,橋閘齊全。
2004年7月,第二次鋪設柏油路,面積5000平方米,造價20萬元。
2006年5月,第三次鋪設柏油路,面積9000平方米,總造價75萬元,實現了戶戶通。
村政歷史
1958年,隸屬於新建鄉,1963年,與一千二村分設,隸屬於義和人民公社,1953年10月,成立互助組,1955年3月成立初級社,1957年1月成立高級社,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生產大隊以及下設5個生產隊,1966年11月成立革委會,1971年12月恢復生產大隊,1976年9月,改成管委會,1984年1月成立村委會。
1984年8月,恢復鄉村建制,撤銷原生產大隊管委會,建立村民委員會。9月全區第一屆村民委員會完成選舉工作。博興村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設主任1人,委員2名,分管經濟、民政、調解、治安保衛、衛生、計畫生育等工作。1999年1月起,依據村民自治組織法,採取村民直選(由村民無記名投票直接選舉)的方式,選舉產生村委會成員,同時民主選舉產生新一屆村民代表。村委認真貫徹村委會組織法,努力推進村民自治,定期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和決定村內重大事情。村級組織由原來的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村級行政決策權被村民自治的民主決策權所代替。
1992年在上級領導下,全面展開村民自治示範活動,建立村規民約,完善制度建設,推行民主選舉制度、民主議事制度、民主評議幹部制度和財務公開制度等四項制度建設。1999年,建立民主理財小組,實行村級財務鄉鎮管理監督制度,建立起村務公開欄,定期進行村務公開,擴大了基層民主,村務工作逐步實現民主化、制度化。2001年1月開始實行村幹部集中辦公制度,每月的8日、18日、28日,村幹部集中辦公,圍繞想農村大事、議農村大事、謀發展路子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