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實驗學校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城大橋路北,是國際合作綜合英語實驗基地、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實驗基地、廣東省優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惠州市最具競爭力十大教育品牌之一、惠州市涉外參觀接待點,是我縣一所在國內外均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品牌學校,是全國、省、市重要的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學校新、老校區占地約120畝。設有中學部、國小部,2009年秋季學期有國中、小學生6417人,有專任教師38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羅實驗學校
- 占地:約120畝
- 地理位置: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城大橋路北
- 學生數:6417人
學校簡介,辦學規模,辦學成就,
學校簡介
按省一級學校高標準建設和配置設施設備 學校的國小部、中學部和各部的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等功能區域能較好地分開,各幢建築設計新穎、別具一格,校園綠草如茵,假山、花圃、塑像錯落有致,樹木茁壯成長,環境十分優美。學校已配備了現代化的實驗室、語音室、電腦室和多功能綜合電教室,每一間教室均配置多媒體電腦教學平台、實物投影儀、大螢幕電視及先進的音響設備;同時學校逐步裝配計算機、數字廣播、閉路電視、一卡通、電話通訊等網路系統和完善科學、文化、藝術、生活等功能設施,建設高度現代化、數位化、智慧型化的校園。名師薈萃,精英雲集 學校的教師都是公辦教師。現有中國小高級教師159人,特級教師和省、市、縣級骨幹教師、名教師、教育專家35人,外籍教師2人。學校領導班子團結進取,既富於實幹精神,又具有超前的戰略眼光和豐富的管理現代學校的經驗。學校的教師不但文化素養深厚,業務技能紮實,現代教育意識強烈,能夠及時地跟蹤國內外教育發展的前沿理念,能夠嫻熟地運用多媒體電腦、網路等現代教育技術,而且對學生充滿了強烈的愛心和責任感。
辦學業績穩居市、縣前列 學校具有優良的教風、學風、校風,贏得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首肯。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由縣教研室統一出題、統一組織監考、統一改卷的國小畢業生學科質量檢測,學校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總計成績均以絕對優勢位居全縣城國小第一名;2007年國中首屆畢業生參加中考,雖然生源不理想,但仍然奪得縣中考優秀獎;2008年國中畢業生參加中考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學生總分進入全縣前10名率和縣級以上重點中學錄取率均居全縣城國中學校第一(180人參考,3人進入全縣前10名,118人被縣級以上重點中學錄取),再次獲得縣中考優秀獎;2009年,我校301名同學參加中考,有221名同學考上市、縣重點高中,考上重點中學的比率達73.4%。在國家、省、市、縣各級舉行的競賽或評比中,學生共有600多人次獲獎。其中:近年來,在綜合素質、英語、電腦、數學、作文等競賽中,學校學生共17次奪得全市、全縣第一名,116名學生獲得全國一等獎。特別是2007年,學生獲得香港國際青少年藝術節電子琴大賽金獎;CCTV中央電視台全國英語競賽,學生獲得全市、全省最好成績,包攬惠州賽區前4名,全省3名一等獎我校占2名;第三屆ACT全國青少年外語口語電視大賽總決賽,全國國小組比賽僅設10個金獎,其中4個金獎被我校學生攬入囊中。
教育理念超前 學校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胸懷的現代人。目前,學校與中央及省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香港教育學院,以及加拿大、美國等國的教研機構和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並與加拿大哈密爾頓市教育局下屬的菲利普王子公立國小和戴爾伍德中學結成姊妹學校,開展了“國際合作綜合英語實驗”和十多項國家、省、市級重點教育科研課題實驗。
展望未來,博羅實驗學校將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堅持“接軌國際教育,創辦特色名校、打造一流教育品牌”的辦學思路,堅持大力實施科研興教、興校戰略,努力將學校創辦成為一所與國內外知名高等學府有合作聯繫、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辦學質量一流的特色名牌學校。
辦學規模
一、信息化基礎設施投入有充分保障,設施設備較先進
我校在創辦之初就制訂出了《學校建設及校園信息技術建設規劃方案》,確立了在5年內成為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的目標。為了確保學校的設施設備的投入有充分保障,在決定創辦博羅實驗學校時,我們就明確提出,投資方在學校開辦時,除了必須提供完善的場地和設施設備外,還要同意每年學校按物價部門批准的辦學成本費的20%比例,作為專項的教學設備添置和維修資金。據統計,辦學以來,投資方和我校現已經投入3889.5萬元的資金用於學校設施設備的添置,其中僅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就達2231.3萬元。學校因而在短短的三年多時間裡就建成了目前在市、縣堪稱一流的、高標準、高規格的現代教育技術環境。
1、每間教室均配備了多媒體電教平台。目前,電教平台70個,其中每間教室配備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多媒體電教平台。這些設施設備能夠較充分地滿足所有班級、所有學科套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需要。
2、學校24間辦公室里每位教師都配有一台電腦。
3、學校建設了網路管理中心和教育軟體、教學資源製作中心。目前學校有專職信息技術教師5人,他們都具有本科或大專學歷。學校的教育軟體、教學資源製作中心配備有5台高配置的電腦,同時配有數位相機、專業級攝像機、視頻編輯機等先進設備。
4、學校安裝了兩套校園(有線或無線)廣播系統和一套有線電視網路系統。學校的每一間教室、綜合電教室、飯堂等均可收看高畫質電視節目。
5、學校有百兆主幹的校園網。各辦公室、製作室、檔案室、綜合電教室、多媒體電腦教室、語音室、常規電腦室及各功能室的電腦均互相連通,並與省、市、縣教育網和網際網路接通。
6、學校建有網站。學校網站為師生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台,網站的“校園社區”自開通使用至今,已有帖子105663篇,主題近26731篇,其中發帖最多者達2060篇。
7、學校建有電腦室2間。電腦室配有電腦225台,生機比達到17:1。建設了2間數位化語言實驗室。
8、建設多媒體綜合電教室2間,有座位520個,配有投影機、音響系統、錄像機、攝像機、DVD機、視頻實物展台、高配置電腦和多媒體控制平台。
我們認為學校的信息化基礎設施較先進,能夠充分地適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和學校的發展。
二、套用系統的建設不斷完善,並得到高效使用
我們充分認識到,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套用是關鍵。為此,學校不斷加強信息技術各套用系統的建設,而且在套用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從而逐步實現了教學管理、校務管理的信息化。
1、校務管理系統 我們通過校園網、購置或製作有關軟體、利用市和縣教育信息網的OA辦公平台等建立了校務管理系統。
A、行政管理:①對學校的基本情況進行管理,包括學校基本信息、學校部門信息及學校發展信息進行發布和管理;②學校與上級主管部門實現電子化檔案交換;③開設了校園網共享系統,學校教師辦公電腦分年級和部門進行設定管理,方便學校領導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資料的查閱和傳送。
B、圖書管理:利用計算機進行圖書信息管理,實現圖書借閱電子化。
C、實驗室管理:利用計算機管理實驗設備信息,並進行一定的實驗設計。
D、檔案管理:逐步將學校各類檔案整理歸檔,利用計算機進行統計和登記,開始實現學校各類檔案資料的信息化管理。
E、賬務管理:賬務室專門配備專用計算機,實現賬務數據統計的信息化,具備了工資結算、分部門匯總、列印工資發放表冊等功能。
F、後勤管理:將學校的固定資產如學校的各類建築、儀器設備、辦公設備和校產管理、保全管理及等方面信息輸入計算機,以提高后勤管理的水平。
2、教學管理系統 ①學籍管理方面,對學校的年級、班級、新生註冊、新生分班、學生變動情況等進行動態管理;②課務管理方面,通過計算機進行排課和存儲歷年課務安排;③教學資料庫方面,收集教學研究和備課用的學科資料、優秀教案(主要是獲獎課教案等)、課堂教學實錄(分學科冊次排列)等;④學生成長信息化管理方面,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測試、競賽考試、學期考試成績等,利用計算機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各種報表和數據材料。⑤作息時間管理,我們通過電腦設定生成學校音樂鈴聲,用經典優美音樂代替傳統鈴聲。
3、校園一卡通和家校聯繫平台 我校使用了中國移動“校訊通”系統,利用架構於中國移動先進的網路平台,結合了電話網路、網際網路(教育信息網)和綜合信息平台等網路優勢,整合語音、簡訊、上網和刷卡等多種手段,為學生、家長和老師提供一種全新的交流方式。如每天定期發布作業信息,發布學生考試信息和活動信息、學校通知等,並通過校訊通網路建設了教師上下班、學生接送、學生後勤生活自動刷卡系統。同時,我們還將逐步開發校園一卡通系統,爭取在2年內將家校聯繫卡作為電話卡、借書卡、考勤登記卡、飯卡等使用。
4、校園錄像監控系統 本學期我們投入了20萬元資金,在全校建成了有線錄像監控系統,共安裝攝像頭24個,有效地加強了學校安全保衛工作。
5、校內通訊系統 學校安裝了程控電話交換機,校內通訊通過短號即可互相通話。
三、資源庫建設達到標準,能夠較好地適應各學科教學的需要
我校一直堅持不懈地進行網路教學資源配置、開發和使用工作。
1、購買各種音像資料、軟體 每學年均購足省推薦的錄音、錄像、投影教材,基本上保障教師每人一套,並根據教學的需要購買各學科的多媒體教學軟體,設立教師備課網上資源庫;各學科均配置多媒體教學軟體三套以上。全校共有錄音、錄像資料、投影教材、教學軟體1356套。
2、使用省、市教育網和各種教育專業網站的資源 學校鼓勵教師使用省、市教育資源外,同時還大力推廣“三學苑”教學網站、“小精靈”學習網站、“學英語”網站等。同時學校今年還參加了國家未成年人網脈工程建設。近兩年先後向全校教師發放了價值20萬元的教學網站使用卡。
3、自主開發教學資源 我們還大力加強學生電子教材、實用性軟體的自主開發工作,目前已自主製作課件4382個、資料光碟2578個、錄製優秀課例569個、投影片1511張,製作並發行配套綜合英語實驗教材錄音帶5萬盒、VCD光碟3萬張。以上資源來源的途徑主要有:課件製作比賽積累了大容量、高質量的自製教學軟體;進行全校性的多媒體優質錄像課比賽,有力地帶動了全校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開展,並積累下了一筆寶貴的經驗和資源財富;利用網路教程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積累了大量的多媒體學習教程;以信息技術小組教師為核心組成學校信息資源建設小組,各學科骨幹教師參與,結合學科教學需要,多方收集教育教學的有關素材及其相關連結,共同製作課件資源;教師外出觀摩學習收集校外優秀課例作為自身參考學
習資源。
4、積極為省、市、縣資源中心提供資源 每年我們都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各級舉行的錄像課例、課件、教學設計比賽,目前為止,共有56個獲獎,並無償供省、市、縣各級教研、電教部門採用。
四、積極開展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培訓,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建設一支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師資隊伍,是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和教育現代化的關鍵。為此,我們積極組織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從而有效地增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一是進行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培訓 這一方面的工作我們主要是開展教師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培訓,由學校信息科組開展教師的計算機操作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對作業系統、檔案系統、套用軟體以及網路的基本套用。通過培訓,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一些原來計算機操作不熟練的老師,現在也能得心應手的使用計算機,熟練地進行收發郵件、網上搜尋信息、排除電腦基本故障等操作。
二是進行計算機的教學套用方面的培訓 主要內容包括對老師進行多媒體網路教室的培訓,我們在每學期開學初都要進行多次培訓,目的就是使老師們掌握多媒體教室的使用,能夠在多媒體教室里流暢自然的開展教學。
三是進行資源套用方面的培訓 包括郵件系統、數字資源庫、以及網路教學平台的使用,我們組織這一部分培訓的目的是,幫助老師有效地提高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水平。從實踐來看,隨著教師對技術的熟練程度越來越高,教師關注的更多的是如何利用新技術來組織、促進教學,因此我們在組織教師的繼續教育或培訓時,我們的側重點更多的是如何使教師利用新技術來幫助教學,基於這樣的目的,我們在開展培訓時配備多名輔導老師、少講多練、以專業教師作為主要培訓對象。
教師的教育信息技術培訓工作,對於推動學校教育信息化,培養教師的教育技術套用能力,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同時我們也非常注重引導教師在“套用”中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水平。
為此,我們把教師是否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作為教學常規工作檢查的重要方面,並與期末考評獎勵掛鈎,如果教師採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達不到學校規定總課時的60%,其教學常規工作考評分就會被扣減。我們還舉行各學科教研活動、教學競賽,把教師是否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作為重要的評分標準。
通過上述措施,目前我校教師已經具備了較強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現95.3%的教師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上課。其中,掌握使用計算機基本技能的教師比例為93.3%;國小部有58.3%的教師會自行製作課件,中學部有72.1%的教師會自行製作課件;國小部 62.6%的教師能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整合,中學部88.8%的教師能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整合。
五、深入開展教育科研,取得豐碩成果
學校組織教師開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積極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育科研。開展的課題有“國際合作綜合英語教學實驗”,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生本教育的觀念和實踐模式研究”,省級的《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國小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的研究》實驗和《基於網路學習社區的學生學科能力發展研究》以及5個市立項的課題和1個縣立項的課題。其中“十五”期間承擔的信息技術類課題有:省級課題《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國小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研究》,市級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構築以人為本的語文教學實驗》;“十一五”期間承擔的信息技術類課題有:國家級課題《基於網路學習社區的學生學科能力發展研究》,《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和績效研究》(正在申報省級立項),《網路環境下小學生語感培養策略研究》(正在申報市級立項)。
一些學科的課題實驗在構建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的教學模式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如“生本”實驗班的老師構建了基於網際網路條件下的協作學習環境、個別化學習環境;“自主學習,點撥引導”語文教學實驗課題組探索了“自主發現——自主探索——自主欣賞——討論交流——老師點拔——自主套用——總結寄語”的課堂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國小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的研究實驗”把“教育、學習、作用”“三段式”的品德課堂教學更新為“目標、明理、辨析、行動”的“四段式”品德課堂教學結構,探討了一條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最佳化品德教學過程,寓教於情,寓教於樂,對學生進行明理、導行指導的品德課堂教學新途徑;“數學嘗試探究教學實驗”摸索了一條“三段”(問題提出——探索討論——實踐運用)“八環節”(複習鋪墊、引出問題、嘗試自學、探索討論、歸納講解、嘗試運用、課堂作業、總結評價)的課堂教學程式;“音美協調教學實驗”在三年的實驗中,結合新課標的理念,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把美術與音樂教學融為一體,相互滲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信息技術非常有效地促進了“國際合作綜合英語教學實驗”的深入研究,在國小英語教學理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強調在兒童語言發展的敏感期發展語言,在思維發展的關鍵期發展思維,並強調各學科知識的整合,把英語作為學習其他知識的工具,實行全英語教學、全教學手段、全過程滲透、全學科融合、全學習環境,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英語技能的形成和各方面知識、技能的全面發展。各學科教師利用綜合電教室、語言實驗室、校園廣播系統、閉路電視系統或本班多媒體教室的教育技術設備構建了充分利用視聽的學習環境等。
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近年學校共有8個課題成果獲得省、市級獎勵。如 “國中物理‘科學探究’教學實驗”和“養成教育理論在糾正中學生叛逆心理的實際運用”獲得了全國優質教育成果一等獎;“國小綜合英語實驗” 獲得廣東省教育“十五”科研課題成果一等獎; “‘自主學習,點撥引導’語文教學實驗”和“音美協調教學實驗”分別獲得廣東省教育“十五”科研課題成果三等獎; “國小綜合英語課程與教材建設”獲“惠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2006年我校曾演婷、鄒遠娣老師分別獲全國英語教師教學設計大賽國小組課件類三等獎和優秀獎,葉娟娟老師獲全國英語教師教學設計大賽國小組教案類優秀獎,葉美歡老師獲廣東省新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優秀主題資源教學設計及錄像課例二等獎。2008年我校有43名老師的優秀課例獲得全國、省、市、縣一等獎,如國中部的李彩群老師和方李宏老師分別奪得全省政治、物理教學比賽第一名,並分別作為廣東省國中政治學科、物理學科的唯一代表參加全國比賽獲得全國二等獎;本學期,我校的游新娣老師又以全省第一名奪得全國國小英語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
發展和套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力地促進了我校各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3年來,在綜合素質、英語、電腦、數學、作文等競賽中,學校學生共22次奪得全市、全縣第一名,132名學生獲得全國一等獎。特別是2007年,學生獲得香港國際青少年藝術節電子琴大賽金獎;CCTV中央電視台全國英語競賽,學生獲得全市、全省最好成績,包攬惠州賽區前4名,全省3名一等獎我校占2名;第三屆ACT全國青少年外語口語電視大賽總決賽,全國國小組比賽僅設10個金獎,其中4個金獎被我校學生攬入囊中。2006年至2008年,由縣教研室統一出題、統一組織監考、統一改卷的國小畢業生學科質量檢測,學校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總計成績均以絕對優勢位居全縣城最好名次;2007年國中首屆畢業生參加中考,奪得縣中考優秀獎;2008年國中畢業生參加中考,學生總分進入全縣前10名率和縣級以上重點中學錄取率名列縣前茅(180名學生參考,3人進入全縣前10名,118人被縣級以上重點中學錄取),再次獲得縣中考優秀獎。
但同時我們也非常清楚,在信息化建設的道路上,我們還有許多需要探索和完善的地方,如在完善現代教育技術硬體環境、完善管理、深化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研究實驗等方面仍有許多工作要做。為此,我們懇請省評估組能夠批准我校創辦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如能夠順利獲批,我們決心以此為契機,大力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運用信息技術全面改造和提高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努力把學校創辦成現代化、信息化、數學化的國內外有名的特色品牌學校。
學校設備
一、星語工作室。
博羅實驗學校設有心理諮詢室,名為“星語工作室”。工作室里有塗鴉板,可任意在上面用文字宣洩煩惱。還有獨立的宣洩室,宣洩室中四壁均設有軟墊,可任意踢打,還有一塑膠假人,用於發泄。
除此之外,還有團體資訊室,個體諮詢室。有專業老師幫學生解決問題,聆聽學生的煩惱。老師會尊重學生的意願,不透露出去。
若學生不想透露真實身份,還有“悄悄話信箱”,可用書信形式傾吐自己的苦惱。
博羅實驗學校
辦學成就
2012年:博羅實驗學校國中小班制實驗班2012屆初三(1)班中考創教育史奇蹟(全班33人總分百分之百都在600分以上,最高分698.9分,全班總分平均分高達65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