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臨時展覽工作基礎實務》是一本針對文博工作人員、展覽新手的工作手冊。
本書分為十三章,從博物館做臨時展覽時,最初選題的確定、到展覽大綱的撰寫、契約的簽訂、文物的簽訂、文物的打包運輸到績效考核,都進行了仔細的梳理。
基本介紹
- 書名:博物館臨時展覽工作基礎實務
- 作者:高紅清
- 類別:文博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3月1日
- 頁數:420 頁
- 定價:68.00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40238773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編輯推薦
本書分為十三章,從博物館做臨時展覽時,最初選題的確定、到展覽大綱的撰寫、契約的簽訂、文物的簽訂、文物的打包運輸到績效考核,都進行了仔細的梳理。
作者簡介
高紅清,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博士,首都博物館館員。
目錄
序/01
凡例/05
第一章 中國博物館的發展與臨時展覽的現狀/1
第二章展覽主題構思中的六個問題/21
第三章 展覽大綱撰寫需要注意的問題/53
第四章展覽形式設計中考慮的因素/91
第五章 服務商的確定/131
第六章 展覽契約條款中應關注的問題/163
第七章 展品的包裝與運輸/223
第八章 展品的點交與記錄/253
第九章 展覽宣傳推廣常用方式與策略形成/279
第十章 展覽工作中的安全/305
第十一章 博物館的設備設施報告單/347
第十二章 展覽工作中的談判/371
第十三章 展覽的績效評價工作與應對/383
參考文獻/405
涉及展覽一覽/407
後 記/409
序言
寫這本書是基於幾年的工作經驗。我參加工作後,第一次參與的項目是“羅浮宮珍藏展”,在其中接觸到了展覽工作的方方面面:洽談展覽、撰寫展覽大綱、協定簽署、展品運輸、保險、文物點交和布展、開幕式等。隨著參加的展覽項目越來越多,預算編制、資金落實、展期安排、宣傳推廣、績效考評等工作也都有接觸並不同程度地參與其中。在工作中,受到很多人和事的啟發,也得到很多幫助。
接觸最早的是臨時展覽的選題。因為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黃雪寅主任——當時還是業務研究部主任,現在是首都博物館副館長——就安排我對一些向首都博物館申請舉辦展覽的項目寫意見,類似於評估意見。雖然自己還是新人,但已經對展覽主題進行評論了。
後來參與“羅浮宮珍藏展”,當時自己主張調整法國人的原始大綱,重新組織展覽大綱的結構。與法國人溝通後,確定下來新展覽大綱結構並實行了。當時,我還沒有二次創作的概念(第一章)。二次創作受到以後幾個展覽的影響。一個是“白山·黑水·海東青”,當時,該展覽內容大綱主筆譚曉玲博士一直在處理將學術成果轉變為展覽大綱的矛盾。我注意到,展覽大綱實際上存在一個“新創作”的過程;在首都博物館舉辦“直掛雲帆濟滄海——海上絲綢之路展”時,因為新的形式設計,展覽面目有很大改觀,因此,甘肅省博物館館長俄軍在2014年一次策展人培訓會議上提到了“二次創作”的概念。在首都博物館後來舉辦“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中的霸國”展覽時,我對二次創作這個概念就更明確了。
關於大綱的文字人稱問題(第三章),也是受到譚曉玲博士的啟發,她在參與香港組織的培訓時,參觀了“洋人旅粵指南”展覽,回來時帶回來展覽的宣傳頁。這啟發我想到了文字中運用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問題。關於大綱中使用第一人稱,我最早在中國美術館的一個畫展上看到過套用。似乎是引用畫家自身的話,講解畫創作的背景與思路。但是,當時沒有留下資料,現在沒有辦法在文中提到,非常可惜。處處留心皆學問,有些資料,不知道哪天就會用到,所以要注意收集和積累。
對於多媒體在展覽中的使用,最早是被首都博物館“高迪的世界”大螢幕的效果所震撼。但促使我真正思考它的,是參與籌備首都博物館兩個最終未實施的項目。一個是“歷史文化大展”,一個是“中軸線展”。“歷史文化大展”的實現需要很多互動項目和多媒體支持,而“中軸線展”則擬定全部採用多媒體展示。特別是“中軸線展”,合作的公司是水晶石公司,也就是上海世博會上使《清明上河圖》動起來而轟動一時的公司。
我最早接觸形式設計也是在“羅浮宮珍藏展”中,因為提出希望全部採用白色的背景牆面,得到認同而受到鼓舞。這並不是說一個門外漢可以對真正的業務指手畫腳,而是說,門外漢可以提出意見,讓設計人員參考。這是項目組成員的權利,也是義務。集思廣益使展覽辦好是大家共同的目標。
對展具的注意也開始於羅浮宮展覽,當時覺得法國人設計的展具真是“傻、大、笨”,和他們館的形象不般配。後來,負責“紫禁城內外的競技遊戲”(2008年)時,在布展階段因為一幅畫的擺放,發生了不少爭執,於是就意識到展具的設計問題。在參觀國家博物館展覽時,我館的設計人員對美國人設計的展具非常讚賞,於是開始留心拍攝了些展具的照片。
關於展覽服務商的確定和契約(第五章、第六章),我在展覽中不斷有所接觸。因為在博物館外的朋友經常疑惑地問我:“你在博物館做什麼?”我就解釋說工程、運輸、保險、簽契約等。於是,他們恍然大悟的樣子:“喔,這樣子啊。”這算是工作中的一些小插曲。在實際的工作中,經常因為招標的事情頭疼,因為時間緊,擔心流標,重新確定服務商會使展覽無法按時開幕,於是就下決心了解了下招標與採購的規定。當然,法律和規定有時候會變動,因此,需要常常關注。
包裝和運輸、設備設施報告單,同樣還是在“羅浮宮珍藏展”中第一次遇到。當時,法國人來考察現場,在首都博物館的西門外,法國人問我:“你們打算在這裡卸載嗎?”我當時愣了一下,回答說:“是。”法國人說:“如果下雨的話,你們怎么辦?”那是個露天場所。我只好跟同事商量,大家說,準備好油紙,以防下雨。這時法國人才有點放心的樣子。接著就是翻譯法國人發來的《設備設施單》,其詳細程度讓人覺得,我們國家與別人的差距都在細節上。法國就是細節做得到位,把人的因素降低下來,而用制度、文字、規範固定下來,即使是一個新手,只要按照規範做,結果也不會錯到哪裡。在其他展覽中,又不斷碰到展品免安檢等新問題。
對於文物點交工作,我一直是個旁觀者。因為展覽布展現場工作做得多,而展覽多是在展廳內邊點交展品邊布展,看多了難免思考點交的事情,於是就有了點交這一章。得承認,在形式設計、文物點交方面,我都底氣不足,總有班門弄斧的擔心和顧慮。
績效評價在“羅浮宮珍藏展”就遇到了。2007年,績效評價工作剛剛開始,特別是展覽的績效評價工作,還沒有四級評價標準,基本上屬於自己定標準,然後再拿標準衡量展覽。在以後的工作中,又參加了幾個展覽的績效評價,因為績效評價是抽查,也不是每年都有績效評價工作。但是,2015年內,績效評價全面鋪開,凡是涉及財政資金使用的項目都要進行績效評價,估計日後它會成為博物館展覽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
這本書談到的展覽工作,可以說是掛一漏萬。像展覽的預算編制、資金落實(評審)、紀念品開發等具體業務,以及未來還可能涉及的贊助工作等都沒有談及。除了這些單純業務性工作外,項目的管理,這裡也沒有涉及。原因之一是我認為管理工作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而這裡集中談展覽基礎工作;另外一個原因是自己在管理方面經驗不足,所以只談業務方面。在此提醒讀者注意這些缺失,並懇請讀者原諒。
博物館臨時展覽在實現博物館的社會功能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書是從臨時展覽實際工作入手,對比較重要的方面進行總結,所以除非必要,沒有過多引入理論研究。人人都喜歡有規範的流程,然後有條不紊地工作。這樣的期望多少有些不切實際,因為意外情況總會發生。意外情況的發生也是提醒讀者不要對這本書抱過高的期望,而僅僅把它作為一種經驗,一個參考。鉛刀一割,如果能為知識的大廈添加一磚片瓦,我就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