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是北京衛視推出的文博探秘類文化互動真人秀,由單霽翔李傑馮琳王凱組成博物館探秘團,節目共8期。

該節目由單霽翔等組成博物館探秘團,走進北京市各類博物館,挖掘博物館內文物所蘊含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及時代價值。

節目於2022年7月15日起每周五21:05在北京衛視播出,於2022年9月23日完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 類型:文博探秘類文化互動真人秀
  • 主要嘉賓:單霽翔、李傑、馮琳、王凱、王丹、齊密雲
  • 製作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 導演:景思斯
  • 首播時間:2022年7月15日
  • 播出頻道:北京衛視
  • 播出時間: 21時5分(每周五)
  • 播出狀態:已完結
  • 每集時長:70 分鐘
  • 編劇:劉穎、劉婭、柏鑫鑫 
  • 語言:漢語國語
節目形式,節目背景,節目特色,節目海報,創作團隊,節目列表,參演嘉賓,常駐嘉賓,飛行嘉賓,節目原聲,獲獎記錄,播出信息,播出平台,收視率,節目評價,

節目形式

節目背景

博物館,是歲月的沉澱,是歷史的珍藏,是時間長河裡的珍珠。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提出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期間加快博物館之城的建設,北京衛視從《最美中軸線》到《書畫裡的中國》,不斷探尋文化類綜藝的不同形式。為了貼近觀眾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使觀眾了解博物館,推出文博探秘類文化互動真人秀《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節目特色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以單霽翔的第一視角進行節目拍攝,觀眾只需跟隨單霽翔的腳步,領略到北京各博物館的全貌。《博物館之城》邀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參與到節目中,用自身的工作經驗和知識儲備為觀眾講述文物故事,拉進文物與觀眾的距離。《博物館之城第一季》藉助科技、藝術的賦能,把博物館內文物背後的中國故事及中華文化用完整的姿態呈現在觀眾面前,讓年輕群體關注博物館文化,讓北京“博物館之城”成為新時代中的新名片。

節目海報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概念海報以手繪版北京地圖鋪陳地面,主視覺全景式展現紫禁城氣勢恢宏、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宮殿群。《博物館之城第一季》概念海報整體構圖別具深思:上部色彩鮮明,中下部以建築繪圖風格呈現著寶頂屋脊到磚瓦釘板的知識。從下往上無聲卻清晰地傳達著北京紫禁城的文化實力,展示出中國文博力量。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概念海報

創作團隊

出品人
余俊生、陳名傑
總監製
徐滔
總顧問
單霽翔
總策劃
高蒙河、周高亮
監製
邵晶
聯合監製
金瑞國、藍霖、張震
總製片人/總導演/藝人統籌
景思斯
項目總監
張釋文
策劃
王太一、宋雨晗、陳西
執行總導演
胡杰、韓靖
總編劇
劉穎
導演組
馮樂、問帥、胡晗庭、溫惠迪、董欣、胥皓騰
實習導演
魏鑫婷、趙峻峰、任書逸
編劇組
劉婭、柏鑫鑫
攝像指導
周熙浩
攝像統籌
何紹坤、胡照鮮
攝像
郭坤山、殷鑑、康凱、王俊、劉雨松、周長龍、王超、瀋陽、劉歡等
跟組攝像
李超
燈光設計
王江、孫萌
燈光師
張文伊、趙志鵬
錄音設計
王樂樂
錄音師
吳尚賀、馬瑞鋒、李倉昌
美術設計
楊爍
道具助理
張宇、張鶴、杜治剛、康立偉
註:以上為部分創作人員名單,全部名單請查看每期節目片尾字幕。參考資料:

節目列表

第一期:跟隨“博物館探秘團”腳步 沉浸式感受壽文化
內容簡介:單霽翔、李傑、馮琳組成的“博物館探秘團”順利集結,為探究文博行業的基礎工作和挖掘幕後故事,三人來到就要重新開放的北京藝術博物館,到工程部、保全隊、保潔部進行工作體驗,展開“一草一木一建築、處處棲居壽文化”為核心線索的探秘之旅。單霽翔為了解萬壽寺基礎工作和探究藏身古剎壽文化,嘗試中華民族民間傳統工藝的瑰寶“貼金箔”,為歷經滄桑的佛像妝點面容、煥發新生光彩。嘗試過程中,單霽翔與沈巍暢聊,在三世佛身後灰塵里發現掩埋的瑰寶。談及在這批寶物中,竟然發現歷史文物殘缺祭文,穿越數百年時光的親情感人至深,儘是萬壽寺壽文化的生動體現。王丹很大程度上因為父親的影響,作出人生的重要選擇。李傑、馮琳體驗保全工作和保潔工作,了解到巡視、輪班值守和定時除草這些日常平凡的小事情是多么不可或缺。
常駐嘉賓:單霽翔李傑馮琳
飛行嘉賓:王丹
播出日期:2022年7月15日
第二期:探秘團尋訪京城之脊 領略古城背後的風物人情
內容簡介:單霽翔、李傑、馮琳與齊密雲走進首都博物館,共覽京城之脊,感悟文物背後寓意的“中和之美”。在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關鍵時期,博物館探秘團走進博物館內部,參與到文物修復、展廳布置以及文物保管等展覽準備工作中。單霽翔前往生物研究室,親自動手體驗在使用生物揭展劑的情況下如何為古畫命紙揭展,近距離感受到傳統修復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下迸發出的新生活力。李傑、馮琳分別去到展品陳列部與保管部,同步進行展館內部的布置工作。為了展館更好的呈現,兩位探秘團成員從展板的安裝、大件文物的打包、文物的提取出庫到展廳射燈角度的調節,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把真實的藏品展現給前來觀展的觀眾。不僅如此,此次展覽還會看到北京中軸線全景數字沙盤,還原北京中軸線上的每一處建築,讓觀眾體驗其中蘊含的中和思想與秩序之美。
常駐嘉賓:單霽翔、李傑、馮琳
飛行嘉賓:齊密雲
播出日期:2022年7月22日
第三期:解讀徐悲鴻畫作 畫幅之間厚植家國情懷
內容簡介:單霽翔與徐冀、武川走進徐悲鴻紀念館的書畫類文物庫房,進行展覽前的點交等工作。在文物點交工作的過程中,徐冀講述重慶巡展二十三幅畫作的挑選歷程。單霽翔與徐冀、武川三人近距離觀察《巴人汲水圖》,單霽翔被其畫上的細節所震驚。對於畫作《巴人汲水圖》未能外出巡展,單霽翔深表遺憾。徐悲鴻之子徐慶平同單霽翔院長說起幼年時與父親的相處時光,往事依舊曆歷在目。單霽翔在與徐慶平短暫聚首之後,還去參與到紀念館內的布展工作。單霽翔與武川副主任合力把徐悲鴻所作的愛國英雄人物畫像掛至展覽牆上。單霽翔再次近距離觀摩徐悲鴻畫作,從畫作中感受到其畫像蓬勃而出的生命力。李傑在日常的接待工作中接待一位特殊的遊客,而她的故事令人潸然淚下。
常駐嘉賓:單霽翔、李傑、馮琳
飛行嘉賓:徐冀
播出日期:2022年7月29日
第四期:探秘團奇妙之旅 感受歷史長河中的生命躍動
內容簡介:單霽翔、李傑、馮琳攜手副館長張勁碩走進國家動物博物館,展開中國生物多樣性的長卷,呈現出和諧共生、美麗中國的生動圖景。在籌備工作中,單霽翔挑戰動物標本管理員的工作,李傑與馮琳成為策劃部和科普部的見習生。單霽翔作為標本管理員前去北京動物園,首次嘗試動物標本的製作。在體驗的過程中,李輝與單霽翔分享製作“功勳大熊貓”良良標本的故事。為了飼養和培育良良,作為飼養員的王萬民對其進行長達5年的“專屬培訓”。大熊貓良良成為世界首隻人工飼養下能自然配種的公大熊貓,破除“僅有野外大熊貓能夠自然配種”的難題。而作為大熊貓良良接觸時間最久的一位飼養員,王萬民和良良都給彼此的生命里刻下無限的回憶。王萬民前去國家動物博物館見到大熊貓良良的標本,再次見到熟悉的模樣,王萬民的回憶湧上心頭。在大熊貓良良的標本前,王萬民講述出的故事讓現場觀眾駐足。
常駐嘉賓:單霽翔、李傑、馮琳
飛行嘉賓:張勁碩
播出日期:2022年8月5日
第五期: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雕刻之美
內容簡介:單霽翔和李傑二人組成博物館探秘團,跟隨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與副館長遲重瑞走進中國紫檀博物館。單霽翔在展陳部主任晉永傑的帶領下,體驗紫檀館展品的維護、製作和修復等工作。在第一項工作中,單霽翔就收到組裝天壇建築模型。李傑在跟隨副館長遲重瑞館內尋找拍攝短視頻地點的途中,見到館內樟木根雕《西遊記》,視覺衝擊帶來感官體驗,每一處雕刻都透露著完美和匠人精神。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裡,多次在國外舉辦紫檀主題展覽,並把紫檀雕刻工藝品及其他中國傳統手工藝品進行捐贈,讓觀眾近距離感受紫檀雕刻工藝之精美,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強大。
常駐嘉賓:單霽翔、李傑
飛行嘉賓:陳麗華遲重瑞
播出日期:2022年8月12日
第六期:以探尋之名 縱覽恭王府百年變遷史
內容簡介:單霽翔、李傑二人組成探秘團,跟隨恭王府博物館館長馮乃恩走進恭王府博物館。單霽翔、李傑以恭王府博物館就要迎來建館40周年的館慶活動為契機,加入到恭王府博物館館慶籌備委員會進行前期策劃及準備工作,了解這座集西洋風格與古典園林氣韻於一體的建築瑰寶。單霽翔在藏品研究部王東輝主任的帶領下,走進錫晉齋,並參與到建築復原的前期研究保護工作中,為王府昔日原貌的呈現添磚加瓦。單霽翔來到後罩樓,對文物進行動態普查,以便掌握文物的現存狀態為後續制定保護政策提供依據基礎。在普查過程中,單霽翔發現一件特別的展品,是由曾佑和教授捐贈,曾登上過國家文物局藏品定級圖錄的明代黃花梨圈椅。李傑在恭王府博物館古建築部張壯老師的陪同下,來到恭王府博物館未開放區域,為40周年慶典的籌備做前期調研和準備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李傑不僅見到樂道堂中隱藏的秘密之處,還推開恭王府博物館建館至今未向觀眾公開過的水法樓的大門。
常駐嘉賓:單霽翔、李傑
飛行嘉賓:馮乃恩
播出日期:2022年8月26日
第七期:走進西周燕都 回望北京“城之源”
內容簡介:單霽翔、李傑、馮琳與郭京寧、楊志國一起走進琉璃河遺址,揭開三千年前北京城歷史的迷霧。單霽翔剛來到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的大門,單霽翔便被“鼎天鬲地,受命北疆”這句磅礴的話語所打動。單霽翔跟隨著楊志國近距離觀看堇鼎和伯矩鬲這兩件特別的青銅器,它們身上的銘文證明《史記》中對召公封燕歷史事件的真實性,體現青銅製造技術在北京有高度的發展,表明三千年前北京的輝煌燦爛,對於研究北京建城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李傑在藏品部劉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藏品部體驗藏品管理和保護的工作。在分配給李傑的工作中,清洗陶片讓她感到有些不解。在劉老師的講解下李傑發現一片小小的不起眼的陶片也能叩開歷史的大門。馮琳來到西周館的互動區,與岳老師一起體驗趣味拓印,“零距離”了解克盉、克罍,以趣味互動的方式對這國寶級文物進行初步了解,實現全年齡段都能夠感受到中華文物的魅力。緊接著,馮琳跟隨岳老師來到古城牆參觀考察。馮琳驚嘆於古城牆的與眾不同後不免發出疑問: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考古學家研究的都是精美的青銅器。經歷一天的考古工作人員的工作,單霽翔做出總結歷史不會掩埋在塵土下。
常駐嘉賓:單霽翔、李傑、馮琳
飛行嘉賓:郭京寧、楊志國
播出日期:2022年9月9日
第八期:走進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探索人類起源
內容簡介:單霽翔、李傑、王凱三人走進周口店遺址博物館,與周口店遺址博物館館長董翠平一起漫步在70萬年的歷史長河中。王凱與單霽翔前往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追溯第一顆“北京人”頭蓋骨的發掘歷程,而單霽翔與董翠平館長也為王凱講述裴文中在考古發掘中的經歷和發掘出頭蓋骨後發生的趣事。單霽翔與王凱在董翠平館長的指引下挑戰周口店遺址博物館的遺產監測員,單霽翔與王凱二人在工作中也碰到難題,新奇的體驗讓單霽翔發出驚嘆。此次博物館探秘團與館長董翠平也前去深切緬懷這些為科學研究奉獻終身的前輩,一起感受學習他們身上刻苦鑽研、獻身科學的精神。
常駐嘉賓:單霽翔、李傑、王凱
飛行嘉賓:董翠平
播出日期:2022年9月23日

參演嘉賓

常駐嘉賓

嘉賓海報
嘉賓簡介
參演期數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單霽翔
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
1-8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李傑
中國內地女主持人
1-8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馮琳
1-4、7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王凱
中國內地男演員
8
參考資料:

飛行嘉賓

嘉賓海報
嘉賓介紹
參演期數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王丹
北京藝術博物館館長
1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齊密雲
齊密雲
首都博物館副館長
2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徐冀
徐冀
徐悲鴻紀念館典藏部主任
3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張勁碩
張勁碩
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
4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陳麗華
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
5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遲重瑞
中國紫檀博物館副館長
5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馮乃恩
恭王府博物館館長
6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郭京寧
郭京寧
北京考古研究院院長
7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楊志國
楊志國
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館長
7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董翠平
董翠平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館長
8
參考資料:

節目原聲

發行時間
歌曲
演唱者
音樂總監
備註
2022年7月15日
張碧晨
蘭天奇
首期主題曲
2022年7月22日
《光耀之城》
馬伯騫、蘭天奇
第二期主題曲
2022年7月29日
《如你所願》
劉宇
第三期主題曲
2022年8月5日
追跡
王琳凱
第四期主題曲
2022年8月12日
許魏洲、蘭天奇
第五期主題曲
2022年8月26日
《時光深處》
朱正廷、蘭天奇
第六期主題曲
2022年9月9日
《故人聽》
關曉彤、蘭天奇
第七期主題曲
2022年9月23日
《第一抹火焰》
潘瑋柏、蘭天奇
第八期主題曲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情況
獲獎方
2022年8月26日
2022年“中華文化廣播電視傳播工程”重點項目
獲獎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播出平台
首播日期
播出時間
完結日期
北京衛視
2022年7月15日
每周五21:05
2022年9月23日
參考資料:

收視率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CSM63城市網收視情況
期數
播出日期
收視率%
排名
收視份額%
第一期
2022年7月15日
0.287
7
1.39
第二期
2022年7月22日
0.207
8
0.93
第三期
2022年7月29日
0.216
9
1.00
第四期
2022年8月5日
0.141
13
0.62
第五期
2022年8月12日
0.613
10
3.05
第六期
2022年8月26日
0.459
11
2.10
第七期
2022年9月9日
1.303
4
5.52
第八期
2022年9月23日
0.209
7
0.87
  1. 數據來源為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
  2. 排名為周五19:30後省級衛視所有電視節目收視率排名。

節目評價

《博物館之城第一季》呈現博物館文化的豐富多彩的同時,也展現一座城市與博物館之間相互涵養、彼此點亮的關係。該節目以真人秀的形式展現博物館工作日常以及挖掘博物館的幕後工作,讓觀眾全方位、多角度體驗博物館的魅力,一定程度上破除博物館的神秘性,激發觀眾對文博工作、文物保護的濃厚興趣,使博物館文化融入社會生活,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傳下去。該節目通過“博物館探秘團”的真實感受以及和各家博物館員工的相遇相識過程,用對話的方式講述文物的前世今生,分享各種奇聞軼事,表現歷史人物的情感世界,使有關博物館的知識不再是冰冷的硬性科普。(《人民日報·海外版》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