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湖地區

博湖地區,位置 42°00′N,87°00′E;新疆,庫爾勒東北50公里,面積 140,000公頃。 海拔 1,046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博湖地區
  • 面積:140,000公頃
  • 氣候條件:年降水50~80毫米
  • 海拔 :1,046米
地理概況,利用和保護,博湖歷史,

地理概況

濕地描述 新疆沙漠上一個特大型淡水湖和大片淡水到微鹹水的沼澤地。106,70公頃的博斯騰湖(圖48)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之一,博斯騰湖西面的博湖沼澤地約30,000公頃,包括許多小湖泊和池塘。水源來自發源於北面天山的許多間歇河流,出水由西向東流入塔里木河或羅布泊。
氣候狀況 氣候乾燥,年降水50~80毫米,60%集中在6~8月,1月份平均氣溫-12℃,7月份平均氣溫23℃,年平均氣溫8.6℃。
主要植被 水生植物以眼子菜等為主,大片的蘆葦(至少10,000公頃)、香蒲、鹿草和苔草及甘草、苦豆子、芨芨草鹽化草地,蓋度80%以上。

利用和保護

建議 建立水禽及濕地觀察、研究、保護機構。
土地利用 冬季湖泊冰凍時收穫蘆葦、捕魚和家畜放養(牛和馬),湖泊的東南部有一座泵水站。
干擾和威脅 湖泊面積逐年縮小,水位下降、礦化度上升。沼澤地上過度放牧。
經濟和社會價值 年產蘆葦25~40萬噸,支持重要的造紙業,又是新疆重要的漁業基地之一。
水涉禽狀況 水禽的重要繁殖地,也是遷徙季節的重要驛站。1988年7月上旬發現的繁殖鳥包括鳳頭大麻 、小葦 、大白鷺蒼鷺赤麻鴨赤膀鴨(最常見的鴨)、綠頭鴨白眉鴨赤嘴潛鴨白眼潛鴨黑水雞黑翅長腳鷸(常見種)、鳳頭麥雞、金眶 (常見種)、環頸 、紅腳鷸、紅嘴鷗(常見種)、銀鷗、普通燕鷗和白額燕鷗。蘆葦叢中有大量的文須雀、大葦鶯、鴝蝗鶯、蘆葦鶯、稻田葦鶯和蘆 等。也有白頭鷂、估計是繁殖鳥。1988年7月記錄到的其他水禽包括鸕鶿、針尾國鴨、澤鷸、青腳鷸、白腰草鷸和翹嘴鷸等。1986年4月初還見到白骨頂、白腰杓鷸、翹鼻麻鴨、琵嘴鴨、灰雁、黃頭 、白 、水鷚等約50種,隸屬13目27種。該湖曾記錄到卷羽鵜鶘。
主要研究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通過航空遙感技術對蘆葦儲量進行過調查,該所馬鳴等人對該地鳥類作過調查,蘭州沙漠所對沼澤植被的利用和保護進行了研究。

博湖歷史

舊稱寶浪蘇木。1970年置縣,因臨博斯騰湖而得名。“博斯騰”蒙古語為站立的意思,有三山屹立在湖中而得名。維吾爾語稱“巴格拉什”。 歷史上均屬焉耆。1941年遷住烏什塔拉,1946年屬和碩縣,此後一直隸屬和碩縣管轄。1970年11月25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博湖縣,以和碩縣的躍進公社、光明公社,以及焉耆回族自治縣五號渠公社的3個生產隊為其行政區域,駐地為包拉蘇木,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轄。1971年4月正式設縣。 2000年,博湖縣轄1個鎮、6個鄉:博湖鎮、塔溫覺肯鄉、本布圖鄉、烏蘭再格森鄉、查乾諾爾鄉、才坎諾爾鄉、博斯騰湖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3528人,其中:博湖鎮 12531人、塔溫覺肯鄉 7640人、本布圖鄉 9354人、烏蘭再格森鄉 3062人、才坎諾爾鄉 7271人、查乾諾爾鄉 7286人、博斯騰湖鄉 922人、兵團25團虛擬鄉 5462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