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樂紅提

博樂紅提

博樂紅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位於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地處準噶爾盆地西南緣、天山北麓的博爾塔拉河谷和艾比湖盆地,是鮮食葡萄種植的優質氣候區。由於農五師81團、83團、86團、89團、90團、91團的氣候條件屬大陸性乾旱荒漠氣候,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效積溫高,降水稀少,蒸發強烈,空氣乾燥,所產紅提葡萄以色澤艷麗、口味純正而聞名。

2010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博樂紅提”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樂紅提
  • 產地名稱: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
  • 品質特點:色澤艷麗、肉質爽脆,口味純正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459號
  • 批准時間:2010年09月13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品質指標,等級分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博樂紅提果穗特大,呈圓錐形,果粒著生中等緊密,果粒圓或近卵圓形,大小整齊勻稱,蠟質厚,果粉勻,鮮紅色至紫紅色,果皮薄肉質爽脆,果肉半透明,用刀切片不淌汁,品質佳,脆甜爽口。
博樂紅提博樂紅提

品質指標

博樂紅提葡萄採收時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折光糖度測定糖度達13%—20%。

等級分類

博樂紅提分為四個等級,為特級、一級、二級和三級葡萄。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博樂紅提生產地域地勢較平坦,周圍無工業“三廢”污染,地淨田潔。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在2.25%,鹼解氮78.14%,速效磷9.92ppm。耕地面積51818公頃,主要有礫質土、砂質土、壤質土和粘質土四種質地類型。農田土壤質地分布規律,多為輕壤、中壤質地,特理性粘粒為20%—45%,具有耕性好,保水保肥力較強特點。

水文情況

新疆博樂農五師境內水資源地表水6.6億立方米/年,主要來自於博爾塔拉河、精河、大河沿子河、阿恰勒河、托托河、鄂托克賽仁河、哈日圖熱格河、保爾德蘇河等河流。地下水水質較好,地下水礦化度為1—2克/升,均為優質礦泉水和灌溉水。

氣候情況

博樂市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屬典型的大陸性乾旱荒漠氣候,氣候特點: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效積溫高;降水稀少,蒸發強烈,空氣乾燥。四季特點是:春季氣溫回升不穩定,夏季炎熱乾燥,秋季降溫快,冬季寒冷漫長。葡萄生產區域年太陽總輻射量5410—5771兆焦/平方米,日照百分率60%;年平均氣溫8.38.3℃,極端最高氣溫44.2℃,極端最低氣溫-33℃;年降水量98.6毫米,年蒸發量3421毫米,最大積雪深度17厘米,最大凍土深度2米,年平均風速6米/秒,年大風日數164天,地下水位埋深20—50米,礦化度0.5—1.0克/升。能滿足葡萄生長的需要,具有較好的葡萄栽培條件。
博樂紅提博樂紅提

歷史淵源

葡萄的栽培歷史,在世界上已有5000多年,在中國有史可查的超過2000年。據新疆尼雅遺址考古發現及有關文獻,中國葡萄栽培起始於新疆,栽培歷史已有2300—2500年。
《漢書·西域傳》、《魏書·焉耆》、《晉書》等書中都有記載。在和田民豐尼雅(漢代精絕國)遺址中,有古代葡萄圓遺址;在1959年發掘的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發現了東晉(317—420年)的葡萄乾果穗及葡萄壁畫等,證實距今1500—1600年前吐魯番就有葡萄栽植,可見新疆葡萄種植業在古代已相當發達。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六軍十六師,1963年農五師師部由哈密搬至博樂,建立了亦勞亦武的邊境地帶。
20世紀90年代以前,農五師農業生產在一直以種植小麥、油葵、棉花為主,其中棉花是墾區的支柱產業,林果業發展十分緩慢,葡萄在當地也僅限於老百姓自家庭院零星種植,屬典型的自產自銷生產方式。
1999年,農五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經考察確定發展優質、大粒、耐儲運的紅提葡萄。選定81團、83團、86團、89團、90團、91團等團場作為種植區域。
2000年,農五師試種8000畝,取得成功後,2001年開始在上述5個團大面積的推廣種植,並在2001年12月註冊成立了產業公司,對農五師各團場生產的紅提葡萄統一註冊為“北疆”牌紅提葡萄,實行“公司+基地+果農”的產業化模式。
2015年,農五師聯合網商推出溯源計畫,商家和消費者可以掃描二維碼查詢果品信息。

生產情況

2010年,博樂紅提種植面積6666.67公頃,年產鮮食葡萄8萬噸。年產值已近1.3億元,帶動果農3500餘戶。
博樂紅提博樂紅提

產品榮譽

博樂紅提通過綠色、有機食品認證,農五師被國家林業局評為“紅地球葡萄之鄉”,種植基地被授予“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稱號。
2006年,博樂紅提入選全國96個“中國名牌農產品”之列。
2008年,博樂紅提獲“新疆著名商標”稱號、“新疆名牌產品”稱號和“中華名果”稱號。
2010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博樂紅提”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博樂紅提產區地處準噶爾盆地西南緣、天山北麓的博爾塔拉河谷和艾比湖盆地,地理位置為東經79°52′30″-83°41′07″,北緯44°21′34″-45°14′45″,屬中緯度,遠離海洋,深居內陸。西起中哈邊境洪別林山口,北至哈達拉達板,南到婆羅科努山北麓,東北部與塔城地區烏蘇縣、託里縣接壤。區內有溫博、精博、博五、沙塔公路與北疆大動脈312國道相連,並有若干條簡易公路、國防公路,交通便利。北疆鐵路在阿拉山口與哈薩克斯坦接軌,為產區發展提供了良好大交通運輸條件。博樂紅提產區覆蓋農五師六個種植團場,分布於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所屬一市兩縣,其中博樂市境內四個團場:81團、86團、89團、90團,精河縣境內兩個團場:83團、91團。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博樂紅提產地選擇在位於新疆省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地處準噶爾盆地西南緣、天山北麓的博爾塔拉河谷和艾比湖盆地生產。該地域屬於大陸性乾旱荒漠氣候,具有乾旱少雨,蒸發量大,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效積溫高,空氣乾燥等特點,適宜種植鮮食葡萄。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根據該地域生態條件,選擇優質、高產、抗病、熟期適宜、耐貯運的紅提葡萄作為主栽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博樂紅提嚴格按照標準化葡萄園的建設標準和栽培模式種植,實行“五統一”生產,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進行科學跟蹤管理。
栽培模式:新疆冬季氣候寒冷且空氣乾燥,宜春季採用穴植方法栽培,成苗在4月底栽植。栽植架式優選改良連棟式小棚架。株距0.5—0.7米,行距為4.0米,167—333株/畝。
樹體管理:採用獨龍蔓形式整枝。修剪在采果後早霜前進行,以大枝修剪為主,結果母枝的剪留量為棚架架面4個/平方米左右,也可根據計畫產量確定母枝留芽量,兩芽修剪。夏剪修剪在生長季節進行,以抹芽、定枝、新梢摘心、處理副梢等措施為主。
花、果管理:按盛果期葡萄每畝產量1300—1500千克左右要求,每平方米架面選留6—7穗,每穗800克左右,留果粒60—80粒。花後20天前後、果穗整形疏粒工作結束後、果粒黃豆粒大小時進行果穗套袋。宜選擇適合本地、大小190毫米×265毫米以上優質紙袋。套袋前先噴一次多菌靈等殺菌劑,有蟲害的加噴殺蟲劑。采前10—15天開始去袋,把紙袋下部撕破翹起,3—5天后除袋,適當轉動果穗1—2次,使每個果粒達到全紅。
土肥水管理:土壤管理在生長季節根據土壤板結或雜草情況進行3—5次人工或機械的中耕除草。基肥通常在秋季采果後進行,以施用腐熟的羊糞和油渣為主。追肥在葡萄生長季節,根據植株的長勢和地力進行追肥,一般在花前、花後、幼果生長初期及漿果成熟期進行,前期以氮肥為主,後期以磷肥為主。灌溉,花前灌水2—3次;開花期需控水不宜大量澆水;漿果膨大期,需要較多的水分;漿果著色期,控制澆水量,水分過多影響著色,降低品質,風味下降,易發生病害,有些品種還會出現裂果;秋冬灌水,果實採收後,樹體養分、水分消耗很大,需要補充水分,同時結合秋施肥也應灌水,但灌水不易過多。北疆冬季來臨較早,為了促進枝條老熟,提高抗寒力,新建園9月上旬要嚴格控水,進入9月絕不再澆水,確保新生枝條成熟。
病蟲防治:病蟲防治方針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發病期間採用符合綠色食品使用的農藥進行防治。用甲霜靈、西醯瑪林50%藥液噴施防治霜霉病;用粉銹寧20%可濕性粉劑防治白粉病;用石硫合劑防治毛氈病。
(4)生產記錄要求:設立專門的記錄員負責農時操作記錄;農藥使用記錄檔案應完整、真實,並按作物分別記錄使用的農藥名稱,包括通用名和商品名、登記證號、劑型、防治對象、時間、施用量、次數、安全間隔期;肥料使用記錄檔案應完整、真實,內容包括肥料名稱、登記證號、類型、施用量、施用方法、次數等;及時做好各類農時操作記錄、產量記錄和產品銷售記錄;記錄妥善保存兩年,以利可追溯性檢查。
(5)採收要求:採收前15天應停止打藥,10天停水;合理確定採收期,每隔1—3天抽取有代表性的樣品測定含糖量,同時觀察果實的成熟度;分期、分批採收,做好果品質量分級;採收做到雨天不採收,早上避開露水,下午避開太陽曝曬;採收時必須去除病果、小果、青果及著色不好的果實;產品收穫後能及時入庫保鮮或外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