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原地質部13地質大隊命名,1991年馬世鵬、汪玉珍、方錫廉修改其定義。命名地點在新疆西崑崙山北坡鐵克里克山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查特塔格組
- 外文名:Bochatetag Fm
簡介,博查特塔格組-沿革:,博查特塔格組-特徵:,
簡介
地層名稱:博查特塔格組
地層名稱(英文):Bochatetag Fm
階代碼:Jx
地區代碼1:8
地區代碼1:0
博查特塔格組-沿革:
13地質大隊對該組原稱“博查特塔格岩系”,劃為寒武系—下奧陶統;1977年《新疆地層表》編寫組稱之為“奧陶系下統”;馬世鵬等自1977年至1981年間在原命名地點重新劃分,並發現有許多疊層石和含微古植物的層位,遂改定為中元古代薊縣紀。
博查特塔格組-特徵:
分布在葉城縣南新藏公路及其東西兩側,西至棋盤河上游,東至塔斯洪河、地龍河一帶,自下而上分為三個岩性段:①薄板狀灰岩、層紋灰岩段,厚140m,主要為灰色薄層,中厚層層紋石灰岩及灰紫色含白雲石層紋灰岩、黑灰色薄板狀微晶灰岩、含泥白雲岩互層及淺肉紅色薄板狀微晶白雲岩,底部為灰色、灰褐色灰質板岩、淺灰色砂岩、灰黑色砂質磷塊岩,砂岩為各種粒度的長石砂岩,夾礫岩,或含脈石英及燧石角礫、白雲岩巨礫,與下伏布卡吐維組呈假整合接觸,有古喀斯特狀漏斗,此地殼運動,稱為棋盤上升;②塊狀白雲岩段,岩性均一,為灰白色塊狀微晶白雲岩,厚40m;③雜色燧石條帶碳酸鹽岩段,厚200m,下部以灰色和灰黑色薄層灰岩、竹葉狀白雲岩、中厚層燧石條帶白雲岩為主,上部為帶肉紅色調的中厚層含燧石條帶白雲岩,與上覆薊縣系蘇瑪蘭組整合接觸,有時被上泥盆統及青白系蘇庫羅克群玉沙斯組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觸。該組第一段及第三段中均見疊層石,前者為Stratifera,後者有Gymnosolen, Boxonia和Parmites,第三段中,還含較豐富的微古植物,據彭昌文(1984,1988)研究,已發現數十種,以Trachysphaeridium 屬為主。據李永安(1984),該組的古地磁極性為負極性,古磁極位置為15.6 S,25.6 。